這是 達醫曉護的第2076篇文章
現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醫學領域也一樣。我們對於自身及疾病的了解,從細胞、分子甚至到了基因水平,診療新思路及技術不斷誕生、新藥頻頻研發上市等,都與醫學科學研究密切相關。現代醫學不僅是門經驗學科,也是門實驗學科,其進步的背後是一個個客觀嚴謹的實驗數據,是科研人員在實驗室一步步實驗做出來的,再由實驗室走向臨床應用。醫學實驗又分很多門類學科,諸如免疫學實驗、生化實驗、病理學實驗、細胞及分子生物學實驗、藥理及藥效學實驗等。有實驗就必定有受試對象,實驗室里的受試對象一般由與人類基因相對接近的小型哺乳動物擔任,所以「實驗動物」對於醫學實驗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而「鼠類」在所有實驗動物種類中最為常用。從大學一年級開始,我便時常與它們打交道。這會兒便來談談一二。
小白鼠渾身雪白,一雙通紅的眼睛,一條和身子差不多長的尾巴。普遍體重在25克上下,膽很小,很聽話,不會亂竄,也不會隨便咬人。特別愛乾淨,兩隻前爪經常會放到自己的嘴邊,伸出小舌頭迅速而有節奏地添,再用舔濕的爪子擦拭自己的臉頰一直到頭頂,再把身上的毛理順。就這樣,時不時、歇不歇地打理自己。
之後又接觸大白鼠,和小白鼠長得一樣,但體型要大很多,體重在250克左右。它是實驗鼠中最聰明的。迷宮實驗,只要帶它走過一遍,第二遍自己走的時候,都能準確無誤地找到出口,百試不爽。曾經有懷疑過,就我這個超級大路盲來說,它這一塊的智商是不是超過我的!
後來又是豚鼠,它最可愛了,很胖很愣,拿現在的網絡用語來說,就是「呆萌」。沒有尾巴,溫馴乖巧。膽子奇小,只稍大一點兒的聲響就會被驚得屁滾尿流,哼哼唧唧,然後會迅速把頭埋到籠子底部的厚厚墊料下面,剩下個大屁股露在外面。
再後來是金黃地鼠和不長毛的裸鼠。
金黃地鼠是美食家,它會把自認為好吃的東西偷偷藏到自認為非常安全的地方;如果一時吃不下,又沒有安全的地方,它是萬萬捨不得丟棄美食的。怎麼辦呢,它就將美食儘可能地往自己的腮幫子裡塞,結果就是整個臉都變形了,看起來鼓鼓的,腫得老高老高,很有損它原本漂亮的形象。所以說,吃貨是要付出美貌代價的。
裸鼠,顧名思義,就是沒有毛的鼠,是一種基因敲除小鼠(沒有胸腺),為了某些特殊實驗需要,人故意為之,大自然中不存在,也無法存活。
各種鼠用於各種實驗所需。自我不得不放下兒時的反感和戒心(幼時住石庫門房子,弄堂里常見過街老鼠),以誠摯接納的心態與鼠們親密接觸,在慢慢地頻繁地接觸過程中,逐漸發現了它們的聰明、可愛、深諳人心。為了生物安全考慮(人和動物互不生物污染),實驗動物是不允許帶出實驗動物樓的,實驗員們就在從頭套到腳、只露一雙眼睛的實驗服里,被鼠們認成主人,因此而溫馴。用手術或藥物手段,將它們製作成病理模型,再給予各種藥物觀察藥效,很多這樣的實驗過程大約一個月。一個月後取下血液及相關組織樣本,以備後續實驗,它們的生命也就終止了。
如今,我已很少親自動手做動物實驗了,但仍會因各種原因常常看到它們,俯身吸引一下它們的目光時,心生憐愛,更心生崇敬。得空的時候,也常去實驗動物樓前停留,那兒豎著一塊碑,上面刻著「謹以紀念為人類醫學事業作出重大貢獻的實驗動物」!
作者:筱欣奕奕,本名許麗莉,曙光醫院肝病研究所實驗技師,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
部分圖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為化名,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3NJTG4BMH2_cNUgp8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