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校園劇,總能引起我們共鳴。
曾經愛過的人在我們的生命中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
我們或許變得更好了或許變得差了一些,但我們還是我們。
而最近,就有一部備受好評的青春劇。
不過,雖然這部劇標籤是青春,愛情。
但劇集開篇就給觀眾性愛場面和粗口預警——
看到這你可能又以為這是一部狗血且低俗的「小黃劇」?
然而也不是,影片通篇看完,就如很多人說的,會感到一種小清新般的治癒。
很矛盾?那它到底講了什麼,一起來看——
普通人
Normal People
想看的小夥伴,請來微信公眾號【美劇鋪】,後台回復劇名,即可獲取~
這部劇由BBC和Hulu共同出品。
影片共12集,每集在30分鐘左右。
目前豆瓣 8.9,IMBD 8.9。
最近還衝上了豆瓣實時熱門書影音 Top 1 。
成績優秀,離不開背後的軟實力。
電影導演之一倫尼·阿伯拉罕森。
2015年的熱門電影《房間》,入圍多項電影節,獲得了奧斯卡獎、金球獎等多項提名。
演員黛西·瓊斯(飾瑪麗安)與保羅·麥斯卡(飾康奈爾)雖無主角經驗。
但劇中表現不俗,無論細緻的感情,還是尺度的挑戰都完成得很好。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劇情。
《普通人》改編自莎莉·魯尼的同名小說《正常人》,這部小說實力強悍,曾在在《紐約時報》發表的暢銷書排行榜中名列前茅。
故事聚焦於一對少男少女:瑪麗安與康奈爾。
他們的關係開始於高中時期。
兩人是斯萊戈郡一所高中的同班同學。
都是學霸級人物,聰慧過人。
劇中開場打的第一個照面就是炫成績。
高中時期名列前茅。
上了大學也穩拿各自院系的獎學金。
此外,女主瑪麗安出生優渥,家境富裕。
性格乖張、孤僻。
上課的時候,她看窗外開小差。
老師批評她,讓她專心聽課。
她反唇相譏,別假惺惺了,我跟你沒什麼好學的。
同學,不敢親近她。
在衛生間裸身洗衣服被撞見。
女生開玩笑語氣說,下次注意一下。
槍炮安又上線了。
需要我下次發一個邀請函麼?
說話夾槍帶棍,時間長了,沒人敢和她說話了。
三年高中生活,朋友零。
而瑪麗安之所以這樣其實也有她的苦衷。
父親是個已故的家暴男。
哥哥像個混混,說出過希望她死了這種話。
甚至後來用門打斷過她的鼻子。
母親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中像一具沒有靈魂的軀體。
而與她相反,男主康奈爾,雖然家境貧寒,但性格開朗,人又隨和。
運動和成績上,都是明星。
從沒因為過於優秀招來嫉恨。
外表壯漢,性格有點軟妹。
和女生說話時,甚至會臉紅害羞。
最近,他還又獲得了女神瑞秋的芳心。
這樣堪稱完美的康奈爾與瑪麗安唯一的連接點是母親,他的母親在瑪麗安家裡做臨時工,負責一些簡單清掃工作。
也正因此,瑪麗安注意到了康奈爾。
最先吸引瑪麗安的,是康奈爾的聰慧,他完全不像他的那些朋友,相反,他很有思想,特別喜歡看書。
學校里總有男生譏諷瑪麗安,可康奈爾從不會,他是唯一一個願意溫柔對她講話的人。
少年時期的喜歡就是這樣簡單,瑪麗安很快就喜歡上了康奈爾。
而巧的是,康奈爾也同樣對瑪麗安保持著好感。
平日裡,他總會有意無意的把目光投向瑪麗安。
可面對年少的情愫,作為男生的康奈爾反而害了羞,倒是瑪麗安足夠主動。
一個放學的午後,瑪麗安向康奈爾吐入了自己的心聲。
這可把康奈爾激動的,臉都紅了起來。
萬事開頭難,有人先破開了這道口。
那接下來的事,就顯得水到渠成。
學生時代的愛情啊!
青澀且又生猛。
一個點頭,一抹微笑,就以為會註定終生。
兩人的甜蜜也不斷升溫,因為荷爾蒙的刺激和對未知的好奇。
他們互相探索著對方身體的秘密。
終於,在第一次品嘗了性事之後,愛意來到了頂峰。
但隨著感情越來越濃,他們的一些問題開始逐漸顯現。
瑪麗安希望將他們的這段關係公之於眾,而康奈爾則堅持繼續發展地下戀情。
作為情侶,將關係告訴別人,理所應當也正常不過。
可為什麼康奈爾會如此?
原來兩人在當時確定關係的時候,男方康奈爾因為不想聽到他們在一起時,別人對他們的胡言亂語,就表示希望將這段關係成為秘密,不要公開。
瑪麗安當時也表示OK,所以,平時在學校的時候,他們都會裝作不熟。
但是,如果毫無掙扎之處,那便不是愛情了。
高中畢業晚會,康奈爾出於自身軟弱,礙於他人的眼光,沒有邀請瑪麗安作為女伴,而是選擇了其他人。
要知道,國外高中畢業晚會是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經歷。
遭受著同學和自己兄長欺凌的瑪麗安,最終被這件事壓倒了。
缺乏關愛而敏感的她,愈加陷入了自己不配得到愛的心理中。
同時切斷了與康奈爾的聯繫。
但,由於曾報考同一所大學的緣故,兩人不可避免地重逢了。
兩個真心愛過的人,也不可避免地舊情復燃。
在都柏林的聖三一大學,瑪麗安變得越來越漂亮、時髦,也結交了自己的朋友。
而曾經受歡迎的康奈爾變得難於融入人群。
她引他融入了她的圈子。
但,就像她受不了康奈爾高中時那些性別歧視、插科打諢,把自己女友曝露的照片給其他人看的朋友一樣。
康奈爾面對瑪麗安的富二代朋友也時有壓抑。
在瑪麗安周圍都是富二代朋友的環境下。
康奈爾因經濟原因暑假付不起房租,也不肯啟齒跟瑪麗安開口與她同居,便選擇回斯萊戈郡。
而瑪麗安當然感到受傷,以為他要跟她分手,自己又被拋下了。
於是很長一段時間兩人又斷了聯繫。
就這樣,兩顆敏感的心都以自己的方式包裹自己的脆弱。
也都覺得對方需要找其他人。
這種家庭環境造就的敏感、脆弱,以及深層的不自信是他們深愛卻又難於在一起的原因。
如果,按傳統戀愛觀看,康奈爾是個渣男。
這就是《普通人》不普通的地方,主角不夠強大,沒有遇神殺神的衝勁。
就是足夠平凡,會退縮的普通人。
這種「退縮」是他們在進入成人世界前,都熟悉的一種不自信。
康奈爾向雜誌投稿,退稿理由是「缺乏自信,觀點不清」。
和他在社交、愛情上表現一致。
深剖內里,是在解構愛情在成長中,所扮演的角色。
片中,有大量X愛場面。
甚至在第二集開篇15分鐘之內,就上演了各種沒有馬賽克不能看的。
也很有職業操守,但貫穿到底的,沒有快感,而是無力感。
如瑪麗安和康奈爾結束後的落寞表情。
如被SM時,把臉轉向另一邊的無聊。
說白了,發泄方式罷了。
與康奈爾第二次分手後,瑪麗安沉迷於SM、捆綁等虐戀遊戲。
不是被迫選擇,而是她的主動要求。
當男友真變成她想要的「貶低她」、「看輕她」。
表情不開心也不痛苦,麻木得莫得感情。
康奈爾躲避被當成「怪人」的可能。
瑪麗安,則是另一種隱藏更深的不自信。
她自認「怪人」。
對自己的虐戀情結、冷漠的家庭環境、不快樂不夠正常的人生自卑。
但,有誰的人生,光明得沒有一點陰暗面。
是絕對的正常、普通呢。
有點怪異,並不代表不正常。
不夠正常,也不能說明就是反常。
羅伯,學生時代的小透明,突然有一天,自殺了。
從那以後,所有人想起了他。
社交網絡上,說他有多麼好,這世界失去他有多可惜。
但真實的他,並不這樣。
現實中的羅伯,很不可靠,有點自戀。
貪酒,聚會到最後,總是想再來一杯。
自殺的羅伯,是不是和康奈爾一樣。
試圖融入很多圈子,但從沒有被任何一個圈子真正接納。
又或者,和瑪麗安一樣,自認不匹配任何圈子,最後劃分自己為「孤獨的怪人」。
偶爾堅強,偶爾脆弱。
有時正能量,有時又想放棄一切。
這種有點怪的狀態,其實就是大部分「普通人」的常態。
根本沒有什麼理想的「正常情況」。
那麼愛情在青少年成長中,扮演的,到底是什麼角色呢。
小編覺得,是叛逆。
愛情代表衝動,違反理性。
就是讓他們有機會「忤逆」原來的圈子,擁有自己獨立的選擇。
因為瑪麗安,容易害羞的康奈爾,頭一次因為憤怒漲紅了臉。
把個頭差不多的瑪麗安哥哥吊著威脅。
離開了原生家庭,與原來的圈子保持了距離。
瑪麗安才想到問起小鎮對母親的看法。
有時候,奇怪的不是你無法融入這個圈子。
而是這個圈子,本身就很奇怪。
脆弱,並不羞恥,不同,也無需自卑。
這只是每個普通人在從依附到獨立選擇的道路上必須經歷的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