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雨叔
生活和電影總是如此出奇地相似,當你去努力改變的時候,才發現已經被它所改變。
對於此,史蒂文·史匹柏導演之下的《貓鼠遊戲》。
充滿了耐人尋味的戲劇性,年紀只有16歲的弗蘭克,在家庭破滅之後,依靠頭腦製造假支票,並不斷偽裝自己,最後騙取了高達幾百萬的金額。
年輕,狂妄,聰明的弗蘭克,無疑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華麗冒險。
這個故事,改編自弗蘭克·阿巴格內爾早年的經歷。
曾經的他,從十六歲開始,並在之後的五年時間裡,在26個國家,偽造過高達250萬美元的支票。
並在入獄五年之後,被聘請成為了聯邦調查局的講師和顧問。
對於他,是一種傳奇的人生,更是一種令人感嘆的故事。
也許,影片並沒有《肖申克的救贖》那樣,充滿了對人性,社會制度,理想等直觀的思考。
但在史匹柏的視角之下,同樣充滿了屬於自己的獨到眼光。
正如他自己所說:
那時候,他根本就是一個21世紀的小孩兒,而他所面對的卻是60年代的美國。
他之所以屢次逃脫,完全是因那個純真的年代
他對我承認說,如果換了今天的社會他根本沒法混。
的確,藝術往往都是高於生活。
當然,在弗蘭克的背後,同樣引發了對於社會的反思,也許正是如此,才有了一個別樣的故事。
個人的定位,看似無足輕重,實際上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社會,是建立在彼此信任的基礎之上,並且是一種表面的儀式秩序。
也憑此,社會維護著以往的穩定。
然而,個體與社會的分離,也往往會導致其走向犯罪的邊緣。
這其中,是自我定位的失衡。
如同,影片的主人公弗蘭克,作為FBI最年輕的通緝犯,從16歲一氣之下從家出走,便開始了他長達5年的魔術人生。
期間他當過飛行員,當過醫生,律師,並且憑藉自己的能力,通過了美國的司法考試。
這就這樣的一位少年,在他還沒成年之時,就已經像成年人一樣遊走於各大高級派對之間。
香車美人,一夜風流,,對於他來說都是遊刃有餘。
如此看來,他是一個成功者。
當然,這一切得益於他童年的經歷,憑藉父親的人際關係,出入各種高級場所,甚至和身邊貧民窟的孩子一塊玩耍。
從小就擁有了一般人的老練,除此之外,他膽識過人,對於一件事非常注意細節,巧妙的觀看人的臉色。
這一切,都成為了他混跡社會,並藉此謀生的手段。
重點在於他的觀察細節的能力非常敏銳,在學校就能看出請假的女生是偽造的請假條,之後並更加深入,能夠很簡單的辨別出支票存在的問題。
並趁機鑽了空子。
但著對於他,是欠缺的。如同那虛假的支票,就像一個空口白話的語言,而且一切,都得益於他的家庭。
對於弗蘭克而言,家庭在他的心中是沉重的。
從小他就生活在一個幸福的美國中產階級家庭,過著無憂無慮,衣食無憂的生活。
他的父親是一位二戰的老兵退役從商,他母親則是一位美麗的女人,彼此之間感情甜蜜,這樣的家庭對於弗蘭克而言,從小就已經有了明確的身份定位。
但不幸還是來了。
父親經商失敗,家庭條件一夜之間一貧如洗。
為此,父母之間關係失衡,母親離婚,嫁給了父親的朋友,另一位富翁。
婚姻之中受傷害的往往是孩子,弗蘭克就是如此。
他無法接受這突如其來的巨變,為此,他選擇離家出走,並藉此期盼父母能夠重歸於好。
對於導演史匹柏而言,他的童年也是生活在單親家庭之中。
和主人公有著同樣的遭遇,為此,弗蘭克在行騙的過程之中,常常和他爸爸寫信。
可以看出,對於弗蘭克而言,家庭成員的認同是欠缺的,所以非常需要得到父親的認同。
家庭破碎的傷害,就像一個時刻扎在他心上的針。
也正如此,他常常表現了一般人的偏激行為,藉此緩解傷痛。
但這種痛,就像他悄無聲息的孤獨一般,未成年的他,經歷社會的洗刷之後,內心揮之不去的依舊是關於家庭的種種焦慮。
為此,法蘭克總是在每年的聖誕節打電話給卡爾。
一方面是緩解自己對於家庭焦慮和社會秩序的困擾,另一方面卡爾對於他而言,是唯一一個能敞開心扉交流的人。
故此,他們彼此間產生了很微妙的關係。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孤獨感是與日俱增,強烈擺脫的慾望也是此消彼長。
正如此,他不在於當飛行員,開始了穩定的工作。
首先是在一家醫院上班,並在此期間愛上了醫院的護士,之後又與此結婚,依舊達到一個穩定的社會狀態,重新去融入社會。
但隨著聯邦調查局的介入,他不得不放棄。
於是,又去充當律師。並通過自己的努力,三個禮拜通過了司法考試。
可以說,也正是這樣的穩定,讓他緩解了關於家庭的焦慮。
並開始從新去融入整個社會秩序。
但對於他而言,畢竟是一名逃犯,所有穩定的局面在對手來臨之前,就變得不穩定了。
為此,他逃亡出國,但最終是逃亡了整個歐洲,也沒有找到真正讓他穩定的地方。
這一切的原因,就在於曾經家庭的缺失。
如同《阿飛正傳》,張國榮飾演的阿飛,就生活在一個離異的家庭,而在他的眼中,就成為不斷的尋找,像一個永遠飛在天上的無腳鳥。
從出生到死亡,就一直在飛。
這樣的情感經歷,在史匹柏的導演之下,就成為家庭和行騙兩條敘事結構,彼此穿插。
更藉此表現了,離異家庭之下的孩子,一顆漂泊不定的內心。
如同弗蘭克,隨著社會意識的不斷覺醒,穩定對於他而言也是非常的渴望。
但曾經一氣之下,逃離家庭的舒適區,已經註定無法回頭。
最終被捉住,與其說是棋差一招,不如說是,他已經厭倦了逃亡的過程,居無定所的日子讓他的生活不再變得穩定。
也正是他,在不斷行騙的過程之中,真正的認識到了家庭。
除此之外,這部電影的另一大亮點正是演技和藝術的結合。
如果,沒有史匹柏採用倒敘和穿插的手法,去營造一個不斷逃離的意境,沒有小李子,入木三分,精湛的演技。
恐怕這個故事,也會淪為平庸。
正是他們兩人真正的撐起了整部電影,像小李子,其中被警察發現時的淡定,發現四周都是警察,表現的從容之下的緊張感。
以及最後,碰見老對手卡爾之後的孤獨與寂寞。
小李子這种放盪不羈的性格,
正將弗蘭克這個人物形象,演的是惟妙惟肖。
當然,對於真實故事,電影的改編之上也有一些出入。如弗蘭克的家庭,總共有四個孩子,離婚之後,只有弗蘭克跟隨了他父親,在影片中只有弗蘭克一個孩子。
不過,對於史匹柏而言,這樣的作品並不能算特別出眾,但依舊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
看完電影之餘,不得不讓人感嘆,幸運的人一直在被上帝所眷戀,不幸的人一生都生活在童年的陰影之中。
也許,這部電影總能讓我們找到片刻的溫暖,珍惜當下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