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醫藥養生保健報社
作者: 姜峰
對於中老年朋友來說,耳鳴、聽力下降是很常見的症狀,正是因為常見,很多人不太在意,年輕一點的會認為是工作太累,接電話太多,或者是情緒緊張,休息一會兒就好了。年紀大的老人會認為上了年紀,出現耳鳴、聽力下降是正常的。「忍一忍」的態度往往導致很多疾病被延誤,聽神經瘤就是常見的一種。
聽神經瘤最容易被誤診
聽神經瘤是顱內神經瘤最多見的一種,占顱內腫瘤的 7%~12%,也是一種容易被誤診的神經外科疾病。因為是一種良性腫瘤,病變發展比較緩慢,早期表現主要為單側、持續性、頑固性耳鳴,久之會出現聽力下降。這是腫瘤壓迫神經引起的刺激症狀,與普通耳鳴很難鑑別。因此,許多聽神經瘤病人早期去耳鼻喉科看病查不出病因,被認為是一般聽力衰退,或老年性耳聾。患者自己也沒引起足夠的重視,等出現面部麻木,面癱甚至頭痛、喝水嗆咳、行走不穩等更嚴重的症狀時,病變已經發展為巨大聽神經瘤,要知道,聽神經瘤的大小,直接關係到手術時間長短和術後併發症的多少。
聽神經瘤有哪些早期表現
耳鳴:一側逐漸加劇的耳鳴,音調高低不等。多以喧雜聲為主,有的像蟬鳴,有的像火車響,常伴隨聽力減退。耳鳴也可能是早期唯一症狀。
聽力減退:多數患者主訴一側漸進性耳聾,開始時表現為只聞其聲不解其意,逐漸發展為全聾。
眩暈:大對數患者表現為輕度的不穩感(天旋地轉)或瞬間的頭暈,往往不能引起患者的重視,由於腫瘤發展緩慢,患者可逐漸發展為前庭代償而眩暈消失。
其他:耳深部刺痛或癢感,或外耳道後壁麻木感。
隨著腫瘤增長擴大,早期症狀加重,且可因顱內壓增高和腫瘤侵入顱後窩,出現面癱、走路不穩、頭疼、噁心嘔吐、看東西重影等症狀
現在人們生活壓力大,工作緊張,手機使用頻繁,如果出現耳鳴、聽力下降,不能大意,一定要警惕聽神經瘤的可能性,排除聽神經瘤後再考慮其他疾病。目前CT、核磁技術都是診斷聽神經瘤的可靠手段。當然,也可先到耳鼻喉科或神經外科檢測聽覺傳導功能,該檢測比較經濟,若發現確有問題再做進一步檢查。核磁增強掃描則是確診聽神經瘤最敏感和有效的方法。
需要注意 CT 和核磁檢查兩者互有優缺點,二者不可相互取代,最好是把兩種檢查都做了。因為頭顱 CT 可以觀察骨質情況,頭顱核磁可以詳細觀察腫瘤的情況。
發現聽神經瘤一定要手術嗎?
診斷為聽神經瘤後,應對方法主要有3個:一是對於比較小的腫瘤,比如直徑小於1厘米,可以採取隨訪觀察的方法,暫時不用治療,此時如果貿然手術反而有可能損傷神經組織引起神經功能障礙。但要定期監測,包括定期顱腦核磁檢查和聽力測試,通常每6~12個月進行一次。
二是手術治療,顯微外科手術切除是公認的首選治療方法。手術治療的目標,是儘可能全切腫瘤和儘可能保存面神經功能和聽神經功能(即保面保聽)。聽神經瘤如能早期發現,腫瘤小於3厘米時,手術分離較為容易,術中面神經保護的成功率較高,而當腫瘤生長巨大時,長期腫瘤壓迫可導致面神經嚴重變形,局部粘連,難以分離,手術全切困難,面神經的保護也就很困難。注意,首次手術是治癒這種良性腫瘤的最好時機,如果進行二次或三次手術,所帶來的手術風險、不良反應會越來越大。
三是伽瑪刀治療,有人認為伽瑪刀治療腫瘤創傷小、風險小,是最好的治療手段。實際上,伽瑪刀治療有嚴格的手術適應症,更適合高齡體弱、全身情況差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