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分神劇,真實到令人窒息

2019-09-23     電影工廠

一個被強x過的女性,有多大的機率生還?

好像還沒有人做過這項殘忍的統計。

前途光明的留學生章瑩穎,被強姦犯殘忍的施暴,殺害,肢解,最後變成一個個手機大小的壓縮垃圾塊,埋骨在冰冷的異國土地。

初入職場的空姐李某珠,在結束了一天的長途飛行後,滿心歡喜的準備回家參加親人的婚禮,卻被早有預謀的順風車司機強暴,猛扎20餘刀,永遠停留在了21歲。

已為人母的女警汪茜茜,屈膝在三名案犯身前苦苦哀求:「孩子不能沒有母親」,也沒能改變被兇手強暴殺的命運。

無論年紀大小,無論職業如何,面對潛藏的暴力,女性顯得那樣無力、無助、無可奈何。

但,傷害這些女人的僅僅只是施暴的真兇嗎?

不是。

即使災難過後僥倖生還,等待著這些被害者的,或許是比死亡更令人痛苦的人生。

《難以置信》,就講述了這樣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

一個平靜的夜晚,一個剛剛獨自生活的十八歲少女,一個非法入侵的陌生男子,發生了什麼事不言而喻。

而對於瘦弱的瑪麗而言,真正痛苦的生活,在那個夜晚過後,才剛剛開始。

她要面對警方無休止的盤問。

一遍。

兩遍。


三遍。


四遍。


五遍。


要面對毫無尊嚴的繁瑣檢測。


還要面對無處不在的閒言碎語,伴隨著或同情或鄙夷的目光。


最令人絕望的,莫過於來自至親者的質疑。

瑪麗是一個無父無母的孤兒,從小就在一個又一個不屬於自己的家庭中流浪。

或許是因為太害怕孤單,也或許是因為太渴望親人的關愛,她經常會做一些誇張的舉動博取養父母的關注。

以至於她最新的一位養母,甚至開始懷疑這場悲劇是不是瑪麗為了關注度而製造的一個騙局。

就連開朗樂觀的保護色,也變成了懷疑發酵的催化劑。

沒有人願意相信一個女孩在經歷了如此大的變故之後還能保持樂觀。

於是,輿論的狂歡開始了。

曾經支持她的親友,開始面露懷疑。

曾經同情她的路人,開始反唇相譏。

而急於破案的警察,用對付犯人的手段一次又一次重複她痛苦的回憶。

瑪麗慌了。

她被逼著反覆回憶被侵犯的過程,供詞說了一遍又一遍,前後出現了一些矛盾之處,卻被警方當成了說謊的證據。

而那些用來掩飾無助裝出來的洒脫,也終於崩潰瓦解。

她屈服了。

為了結束這場被公開處刑的無盡噩夢,她向警方承認自己杜撰了這起案件,事情也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徹底崩潰的她甚至想要就此結束自己的生命。

但最終也未能實施。

之後的三年中,她過著這篇文章開始時說的那種,比死亡更絕望的生活。

痛苦不堪,生不能,死不得。

因為「說謊」,她跟所謂的親人朋友失去了往來。

因為「說謊」,她被檢方起訴定罪,丟掉了可以餬口的工作。

因為「說謊」,她沒有了免費的住房,徹底失去了唯一的棲身之所。

21歲,一個女孩最好的年紀,瑪麗的生活卻變成了真正的地獄


想到這,劇主的背後滲出了層層冷汗。

處在這樣的環境,一旦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好像無論怎麼做,主人公都無法跳脫出不了了之的死局。

堅持真話被人質疑,改口假話被人怨懟,明明是被害者,卻被定了罪。

最可怕的是,這件事是根據獲得普利茲獎的新聞事件改編,是真真正正存在於現實的案件。

好在,故事有一個好的結局。

幾百公里外的科羅拉多州,女警探凱倫破獲了一起類似的強姦案

捆綁,蒙眼,拍照,威脅,打掃現場不留任何痕跡,案犯的手法與瑪麗案如出一轍。

而在兇手被捕後搜出的錄像帶中,她們發現了更多被這個人渣迫害過的女孩,其中,就有瑪麗。

比起負責瑪麗案件的警察,凱倫對於解決強姦案更加執著。

面對狡詐的兇犯,她也曾四處碰壁,還因為懷疑錯嫌疑人被對方吐了一臉口水。

而面對被害的女孩們,她永遠多一份耐心,從不過多的詢問那些讓受害者痛苦的過程,還寬慰她們沒有義務向別人多做解釋。

故事結束了,劇主卻陷入了思考。

究竟是誰將瑪麗迫害到了如此境地?

是那個惡貫滿盈的強姦犯嗎?他點燃了這場悲劇的導火索。

是不負責任的警察們嗎?他們只顧破案效率不顧他人感受,不斷在瑪麗的傷口上撒鹽。

是瑪麗的歷任養母嗎?不是真正的血脈相連,所以才能輕飄飄地說出懷疑的話吧。

也有人說,是瑪麗自己吧,畢竟她的「早有前科」,讓大家不再相信這個「狼來了」的故事。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一個巴掌拍不響。」

「一定是你穿的太少了。」

這樣愚昧又惡毒的言論,無數次刺痛著劇主的神經。

而這部劇對於性侵問題的思考,絕不只是簡單的隔靴搔癢,它將現實血淋淋地刨開擺在觀眾面前,並且大聲地吶喊一句:

受害者無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pvkoXm0BJleJMoPMPfA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