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棲霞山,中國四大紅楓勝地之一,新金陵四十景之棲霞丹楓

2019-07-14     行者老張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春夏秋冬四季:春天的嫩芽,夏天的綠葉,秋天的紅楓,冬天的白雪,你更喜歡哪個季節的景色?

老張最喜歡的是秋天,尤其的秋天的銀杏和紅楓,黃色的銀杏和紅黃相間的楓葉最具季節性的色彩,最迷人。你覺得呢?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個欣賞紅楓的最佳景區,雖然還沒到秋季,可以提前做好攻略。

南京棲霞山,是中國四大賞楓勝地之一,從明代開始就有「春牛首,秋棲霞」的說法,可見在幾百年前棲霞山的紅楓就是遊覽盛景了。棲霞山成片的楓樹也是近代以來吸引遊客的主要景點之一,「棲霞丹楓」位列新金陵四十景。棲霞山紅葉種類齊全,以楓香為主,加上紅楓、三角楓、羽毛楓、櫸樹、雞爪槭、黃連木等等,組成了醉美的棲霞山秋色,紅如晚霞,壯觀迷人。


棲霞山是一座歷史悠久的佛教聖地,山的名字也是因山上的佛教寺廟棲霞寺而來,棲霞寺始建於南朝時期的南齊永明七年(公元489年),開始叫棲霞精舍。初齊時有居士明僧紹在這裡隱居參禪,他的師父是從黃龍來的高僧,在棲霞精舍講授《無量壽經》,僧紹將舍改為寺供其弘揚佛法。

此後陸續有多位高僧來到棲霞寺講經,傳播佛教文化,僧紹的兒子繼承了父親的衣缽和度禪師在棲霞寺西峰開鑿了無量壽佛和兩尊菩薩石窟造像,也開啟了棲霞山石窟開鑿的歷史。隋文帝楊堅曾下旨在八十三州建造佛舍利塔,發展到唐代棲霞寺規模空前,成為天下四大叢林之一。現存的舍利塔建於南唐,是長江以南保存的最古老的石塔,也是全國最大的舍利塔,精雕細刻,是我國五代時期佛教藝術的代表作。


棲霞寺建在棲霞山的中峰西麓,三面環山,北瞰長江,曾是佛教三論宗的發源地,南北朝時期佛教中心。中國古代四大名剎之一。棲霞寺從建造起的一千多年間歷代多次重建和擴建,名字也數次更改,唐代曾叫功德寺,南唐叫妙因寺,宋代又改為普雲寺、虎穴寺,到明洪武五年改回了棲霞寺。清代乾隆皇帝南巡時還曾經在棲霞寺設行宮,清末寺院毀於戰火,1919年重建。


重建的棲霞寺布局嚴謹,建築依山勢逐漸上升,由山門、毗盧殿、藏經樓、法堂、鑒真紀念堂、彌勒佛殿等組成,寺院前是唐代所立的明徽君碑,碑文是唐高宗李治撰寫,由書法家高正臣書寫,上面的「棲霞」兩個字為高宗御筆,古碑距今一千多年,是棲霞寺的珍貴歷史文物。


棲霞山除了棲霞寺,另一重要的歷史遺蹟就是石窟造像,稱為千佛岩,在舍利塔後的崖壁上,共有佛像五百多尊,開鑿於南朝時期,最大的是無量壽佛,高約十米,左右為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立像,合稱西方三聖。周圍崖壁上遍布佛龕和佛像,千佛岩佛像風格和山西大同雲岡石窟類似,開鑿年代比雲岡石窟還要早十七年。

三聖殿左邊的石工佛是全國獨一無二的,之所以叫石工佛是因為這尊造像嚴格來說不是「佛」,他的形象是一位開鑿佛像的工匠的造像,一手舉錘、一手拿釺。傳說當年開鑿到最後一尊佛時始終無法完成,錘輕了鑿不動,錘重了石頭就會崩裂,沒辦法石匠跳進佛龕變成了這尊佛,當然這是不可能的,只是後人為了表達對工匠的懷念之情。


棲霞寺前的明鏡湖和彩虹橋稱為「彩虹明鏡」,澄碧的湖水可以清晰地將周圍的一切倒映湖中,湖上建有六角亭,形如彩虹的曲橋將湖岸和古亭相連,組成這一美景。明鏡湖和湖心的六角亭以及彩虹橋都建於清代乾隆年間,後毀於戰火,上世紀二十年代重建,恢復了彩虹明鏡的美景,成為棲霞山勝景之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prmUvGwBJleJMoPMxlu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