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坐擁天府、胸懷天下、面向世界

2021-05-20     漫成都

原標題:三星堆:坐擁天府、胸懷天下、面向世界

這是一個熱鬧非凡的世界

有頂著樹杈一般頭角而美麗輕盈跳躍的鹿

它們將梅花似的腳印留在河畔上

而另一邊成群的野象朝著水源和樹林旺盛的地方奔襲

河水清澈,魚兒肥美,岸邊各種樹木生長

這是一幅動人的畫面

穿梭在森林和湖泊間的人

就是古蜀人

他們生活在距今4000年以前

日夜守護的這片土地是成都平原

他們在這片土地上建立起堅固的城池

並在這裡勞作生息,飲酒作樂,祭天祀地

他們渴望以縱目開天眼

觀望更寬廣的世界

這裡,是迄今在西南地區發現的範圍最大

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

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遺址

被譽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它,就是三星堆

毋庸置疑,三星堆對於我們

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影響

開放包容的古蜀格局

既保留了獨特的風格

又與中原禮制文化和南方絲綢之路的異域文化融合

充分體現出蜀人坐擁天府、胸懷天下、面向世界的格局

這裡不僅是天府之源、長江文明之源

更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三星堆金面人像。攝影/Anyu

成都平原

中國西南最為美麗富饒的土地

發源於川西北高原的岷江、沱江及其支流穿越而過

河網密布,土地肥沃

坐落於成都平原的東北部

有一顆閃耀的明珠

它就是德陽

德陽城市航拍。圖據視覺中國

距離省會成都僅45公里

是絲綢之路經濟帶與長江經濟帶的交匯處、疊合點

被譽為「重裝之都」

它自古便是成都平原的北大門

從這裡

出,可望天下

入,可霸一方

德陽。圖據視覺中國

35年前,一個在德陽廣漢的重大考古發現

震驚了世界

它就是三星堆

三星堆所在區位圖。製圖/小白

它的發現

昭示著4000年前的成都平原並非白紙一張

原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

同屬中華文明的母體

而這裡

便是 「長江文明之源」

1986年,三星堆大立人出土現場。攝影/熬天照 圖據三星堆博物館官微

為什麼選擇這裡

為什麼一定是三星堆

位於成都平原北部沱江沖積扇上的這塊土地

毫無疑問,是古蜀文明的率先制高點

毗鄰寬闊的鴨子河

作為典型的河流沖積扇文明

我們能夠想像當年它的富饒

三星堆祭祀區遺址航拍。圖據三星堆博物館官微

三星堆遺址發掘現場,考古發掘艙外景。圖據視覺中國

可以說

如果沒有三星堆

便沒有此後在唐代就有「揚一益二」美稱的蜀地

沒有那個 既吸納包容多民族特性、又保持本土根性的蜀地

沒有作為中華文化飛地的蜀地

沒有如今生活幸福指數在中國最高的蜀地

城是人的創造

人是城的延伸

隨著三星堆,這座古蜀中心都邑的不斷發掘

一幅古蜀人的神奇生活圖景

在世人面前徐徐展開

古蜀文化的神秘在於它的高貴而精美

讓我們跟著這一件件沉睡了3000多年的寶物

進入那遙遠的古蜀時代

三星堆平頭金面青銅人像。攝影/Anyu

三星堆新一輪的考古發掘中

三號坑發現了100多根象牙

加之1986年一二號坑出土的80多根象牙

不得不讓我們充滿無盡地想像

我們可從古籍文獻中

查看大象在蜀地存在過的痕跡

據《華陽國志》記載

古蜀國物產豐富,寶物有美玉、犀牛和大象

《山海經》中亦有「巴蛇食象」之說

三星堆新考古3號坑發掘的象牙等文物。圖據視覺中國

而三星堆出土的玉璋圖案中

刻畫了古蜀人將象牙與玉璋一起用於祭祀深山的場景

這說明古蜀人對大象有一種特殊的敬崇之心

在各種祭祀活動中

象牙都是敬獻給神靈的最重要祭品

3000年前,幅員遼闊的古蜀地

是大象的棲居之地

而古蜀地

也是中國的「想像」之地

滄海桑田,大象南遷而去

從此便在蜀人的「想像」之中上天入地

三星堆五號坑出土象牙雕。圖據三星堆博物館官微

絲綢,從來都與蜀地有著密切的聯繫

傳說絲織品發明者 嫘祖便是蜀人

最早在成都平原建立政權的族群稱為「蠶叢」

而蜀地的栽桑養蠶、紡織絲綢技術一直處於領先地位

3月20日,「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進展工作會上

公布了三星堆遺址祭祀坑內關於絲綢的重大發現

由此可見,在精神層面

早在古蜀時期

絲綢即有溝通天地人神的獨特作用

三星堆遺址2021年發掘現場,3號坑。圖據視覺中國

結合四川其他地區考古歷史文化的研究

學者們發現中國古代可能還有一條

從成都,經雲南大理、保山、德宏進入緬甸

再通往印度的重要交通線

被稱為 西南陸地的「絲綢之路」

文明的交流與溝通

並非我們這一時代的專利

或許,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開始

絲綢之路上的敦煌莫高窟鳴沙山。圖據視覺中國

文字的發明

是人類步入文明階段的重要標誌之一

中國現在發現了8種神秘、有待破解的原始文字或符號

但只有古巴蜀文字屬於文字系統

它在中華民族文字起源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被發掘文物上的刻畫符號,被學者們稱為巴蜀圖語,也即巴蜀符號,就是巴蜀文字的雛形,是解開三星堆、金沙之迷的鎖鑰。圖片來源於蔣藍所著《蜀地筆記》。

後來很多出土的青銅器上

我們看到巴蜀古族用來記錄語言的

工具、族徽、圖騰或宗教符號

有學者統稱為「巴蜀圖語」

這些蘊藏豐富的玄妙圖語

成為探索古蜀文明的「迷宮圖紙」

三星堆新考古發掘現場3號坑文物。圖據視覺中國

不論是高2.62米的青銅大立人

還是寬1.38米的青銅面具

或是高達3.95米的青銅神樹

更有以金杖為代表的金器

以滿飾圖案的邊璋為代表的玉石器

三星堆青銅神樹。圖據視覺中國

在三星堆的這些古蜀秘寶中

我們確信

長江上游流域以三星堆為代表的的古蜀文明水平

不亞於作為中華文明主要發源地的黃河文明

黃河航拍。圖據視覺中國

當秦一統中國後

長江文明進一步與別的區域文明相互融合

區域文明相互融合逐漸產生了

中華文明

三星堆出土文物。攝影/Anyu

三星堆是神文與人文的藝術創造

神樹,飛鳥等是溝通天地,天縱聖則的狂放

玉壁,玉琮,玉璋等是對山川大地的尊崇

縱目、金面具等是穿透人性的迷魅

象牙是對萬物有靈的信仰

生產生活器物也是川澤桑農的天府之源

三星堆文物:玉璋。圖據視覺中國

蜀人就在這樣暢快的想像與豐富的創造之中

在文明的不斷交融之中

在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中

體現出

坐擁天府、胸懷天下、面向世界的強大格局

成都高新區夜色。圖據視覺中國

世間輪迴,時空穿越

數千年後的今天

德陽廣漢三星堆再次大熱

古蜀人的痕跡早已是隔絕離世、埋藏於地下的寶藏

當所有人都在對新出土的「盲盒」文物

各種猜想與解讀時

世界級IP三星堆

迎來最好的時代

三星堆博物館景區內遊人如織。攝影/Anyu

今年3月20號

央視推出《三星堆新發現》直播節目

向大眾公開了三星堆六個新祭祀坑的發掘進展之後

三星堆以「霸屏」的方式重回大眾的視野

最直接的反映是三星堆遊客量的暴漲

從此前的每天六七百人,暴增至每日三四千人

周末則會達到每天八九千人

遊客在三星堆博物館內參觀遊覽。攝影/Anyu

今年五一假期

在實行全天參觀人次總量控制的情況下

三星堆累計接待遊客8萬餘人

比2019年同期增長360.31%

隨著三星堆遊客量暴增

想買到三星堆熱門的文創產品

基本上要靠「搶」

於是,三星堆文創館負責人鍾科進

形容自己像一個「暴發戶」

三星堆文創館負責人鍾科進。攝影/Anyu

五一期間

根據三星堆兩款青銅面具開發的

1200多支試水的冰激凌

被一搶而空

三星堆文創館。攝影/Anyu

選取三星堆五個極具代表性的文物形象

即圓頭金面、銅鳥、大立人、縱目、平頭金面

開發的主題盲盒數次賣斷貨

且被遊客們不斷「催更」

三星堆開發的「青銅味」冰激凌。圖據三星堆博物館官微

如何實現好考古成果轉化

讓沉睡的文物真正「活起來」

是各大博物館都在考慮的問題

自2019年6月以來

三星堆博物館先後開發了300多種文創產品

從《榮耀覺醒》到《金色面具》

三星堆聯合世界頂級團隊打造的一系列動漫、電影

這些,都將三千年前的古老文明

與當代人的生活深度結合

為三星堆吸粉無數

《金色面具》電影海報。圖據三星堆博物館官微

三星堆目前已經形成獨具特色

且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文化品牌

未來

如何能深入探尋產業轉化路徑

帶動區域和城市的發展

是更加艱難的挑戰

中華文明,三星堆一眼數千年。製圖/小白

考古是穿越回去的天使

城市是尋找回來的世界

我們相信

三星堆在產業化摸索前行的道路上

必將構建世界級的文化IP

三星堆博物館1號館外觀。圖據視覺中國

本文顧問:

李小波,四川師範大學旅遊發展研究所所長、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教授

參考文獻:

蔣藍《蜀地筆記》《錦官城筆記》

肖平《古蜀文明與三星堆文化》《三星堆:青銅之光照耀世界》

——漫成都.城市——

文字|十里、王紅

圖片|除署名外,由受訪者提供、視覺中國

編輯 | 十里

監製丨王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poeniHkBAxbFhpvDJV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