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逾此門登天去,得道成仙未見回——環形穿越石門山青龍峽記

2019-09-24     戶外運動平台

從111國道石門山景區上方向南瞭望,視線穿透峽谷,遠處水面幽碧如玉,分明是青龍峽水庫。於是,早有從石門山穿越青龍峽的念頭。

又是周末,終於成行。此次有夏姬高江四老同行。

此處稱老高者,其實更應是風華正茂的年輕小伙,好在年輕差距不大,且共稱為老。

從國道邊上,從農家果園處翻越一道陡峭的小山樑。下面石門山景區的路清晰可見。再從鐵絲網上面或者樹枝上面翻越這道樊籬,很快下到了景區。

沿景區觀光道上行,頭頂上方就是天門洞。遠遠望去,似是山體中間剝落了一塊巨石,形成一處向內凹陷的空間。

於是沿山路向著天門洞的方向進發。先經過一座飛翼的小亭,稍作停頓,繼續上行。

昔逾此門登天去,得道成仙未見回——環形穿越石門山青龍峽記

到達天門洞的時候,才發現果然不負虛名!

登臨天門洞的鐵梯異常陡立,所以也多了一道防護,不然,真會腿腳發軟,不敢攀登。平台臨空架在懸崖上方,看起來也會驚心。

石門一側的石壁縫隙並不寬,往上似乎可以通上崖頂,只是景區擔心遊人安全給封死了。

昔逾此門登天去,得道成仙未見回

昔逾此門登天去,得道成仙未見回

我們需要先下到深深的峽谷之中,再向上攀登。

沿途隨處可見跳躍的小松鼠,有一處三幾隻松鼠集體玩耍嬉戲,一隻松鼠輕鬆從一棵樹向另一棵樹滑飛。

觀音寺附近,路邊山體上,恰似一隻巨手,指向天空,似有幾多疑問,歷千年風雨,未得解答。

天問

今日孰可共語兮,惟夏姬高江四老

山野豈不寂寞歟,群峰伴迴音激盪

往前不久,山壁間一掛冰瀑呈現眼前。這是姐妹泉的妹泉,冬天就成了冰瀑。

螳螂捕蟬:老夏要為冰瀑拍照,老姬在為老夏拍照,老高在為老姬拍照,我在為他們三人合影。

再往上走不遠,是姐泉。此處流水更為豐沛,冰瀑更寬,冰面晶瑩剔透,瀑面冰雕玉琢。

天賜玉璧予我兮,惜無巨室可安放

繼續前行。從開始登山處的海拔220米左右,到石門洞400餘米,現在仍然在500餘米。向上望,一個山口,應是高點,垂直落差估計不會有500米,不由對驢友記述生疑。

絕壁之上疑無路,勝景仍在更高處?

回望遠處,山體巨大,山勢巍峨,構建成天然屏障,形如照壁。

再往上,就見到了從石門洞上來時遠遠望見的冰瀑。

右側山體峭壁上,有一個山洞,並不顯眼,因為形成一處冰瀑,才得以注意到。

行很久,終於石徑消失,再往上是護林及驢友踏出的山路。山路開始險惡,需要手腳並用,攀岩附壁,沿面臨深淵的絕壁邊緣的石徑攀行,一路艱難前行,行至山體斷崖頂端。

有巨石懸空聳立。老夏往孤懸凌空的巨石上站的時候,我已經不敢大聲說話,下面就是萬丈深淵,恐怕驚到他。真正的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凌空何足畏,生翼我能飛

此處已經看得見山下的青龍峽,在荒蕪的灌木與樹木的枯枝間忽隱忽現;青龍峽的對面,是前次攀爬的河防口-青龍峽長城,高點就是北斗峰,山樑上的長城烽火台已經可以肉眼辨認。遠處的的雁棲湖、懷柔水庫也盡收眼底。可惜的是今天能見度略低,看不見北京城區的國貿、央視大樓了。此處已經海拔900餘米。

在此處,也才知道沿峪道口無法走通青龍峽,原因是峪道河與青龍峽之間隔了一道小山樑,雖然不高,但卻全是峭壁;青龍峽北端沿岸也都是峭壁,無路可尋;如果要穿越,只有上山,但上次在北斗峰下所見,懸崖下全是無法攀登的直立的陡崖。因此,需要放棄從石門山景區沿峪道河河道穿越青龍峽景區的念頭了。

在崖頂平整處吃點東西,稍事休整,然後基本在向陽的一面向上攀爬了。

一棵整樹,在林下已經腐朽成數段,用腳一碾,就粉成碎渣,這該是經歷了多少年的風雨。

歷經風雨枯木朽,老當益壯同行人

白雲與藍天相間,山色與天色輝映,一切都是那麼凈澈。

遙見瑤台宮闕繁,青雲直上數重天

轉過一個山角,密雲水庫半遮半掩,比以前每一次都更近,更加清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pgK0Y20BJleJMoPMxdx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