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各大品種介紹

2020-08-23   厚強苗木

原標題:枇杷各大品種介紹

1.早鍾6號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於1981年選用「解放鍾」為母本,以「森尾早生」為父本進行有性雜交選育而成。為福建省三大主栽品種之一、廣東省主栽品種之一,廣西、四川、雲南等省、自治區也有栽培。

該品種樹勢旺,樹姿較直立,樹冠圓頭形。枝條粗壯,中等稀疏。葉片較大,較厚,濃綠。夏葉的葉緣有反卷現象,但不如解放鍾明顯,葉斑較少,不易發生早期落葉。果實成熟期2月下旬至4月中旬,果實倒卵形或洋梨形,平均單果重52.7-60.5克,最大的達120克以上。果皮橙紅色,中等厚。果肉橙紅,厚0.89厘米,質細、化渣、甜多酸少,香氣濃,可溶性固形物11.9%,含酸量0.26%,100克果肉含維生素C6.O毫克,可食率70.2%。

該品種早熟,大果,優質,早結豐產,抗性強,是國內外早熟枇杷中果形最大的一個品種,經濟效益高,深受果農和消費者歡迎,適宜在我國東南和西南枇杷產區重點推廣。嫩梢和葉片對敵敵畏、敵百蟲敏感,栽培上應禁止使用這兩種農藥。

2.解放鍾

從福建省莆田縣的大鐘實生變異中選出,母樹於1949年開始結果,果大形似「鍾」,故名「解放鍾」,是福建省三大主栽品種之一,廣東省主栽品種之一,廣西、江西、四川、雲南等省、自治區也有栽培。

該品種樹勢強,樹性直立,樹冠圓頭形。枝梢粗壯,中等密度。葉大、厚、濃綠,葉面光滑,葉背茸毛長,夏葉的葉緣反轉明顯,倒船底形,翻過來像一隻小舟,是該品種的主要特徵。抗葉斑病,不易落葉,投產期稍遲,一般定植後3年開花結果。花穗大,短圓錐形,花朵大,花葯亦大,坐果率高,果梗較長而軟。果實成熟期在5月上旬,果實特大,長卵形或梨形,單果重70-80克,最大達172克,是目前國內果形最大的一個品種。果皮中厚,剝皮易,淡橙紅色。果肉淡橙紅色,厚0.93厘米,汁液中多,肉質較緻密、稍粗,風味濃,酸甜適度、稍偏酸,可溶性固形物10.O%-11.1%,含酸量0.51%,lOO克果肉含維生素C5.72毫克,可食率71.5%。該品種晚熟,果大,較豐產,品質中上,適宜鮮食。缺點是肉質稍粗,風味偏酸。

3.大五星

又名安徽大紅袍。從安徽省歙縣140年前由塘棲引種的實生樹中選育而成,是我國西南、安徽歙縣「三潭枇杷」產區的重要主栽品種。

該品種樹較強健,樹冠圓頭形,枝條中等粗細,較軟,葉色濃綠,葉較厚,質稍硬,葉緣向內旋轉。果實成熟期5月下旬,屬中熟品種,果較大,平均單果重39.5克,最大的100克以上。果皮橙紅色,厚,易剝,果肉橙紅色,厚0.98厘米,質較粗,緊密,汗多,味淡甜,可溶性同形物9.2%,含酸量0.24%,100克果肉含維生素C9.15毫克,可食率70.2%。該品種果較大,豐產,抗寒,耐貯運,缺點是肉質稍粗。

4.龍泉一號

從成都龍泉驛區的實生樹中選育而成,是我國西南枇杷產區的重要主栽品種。

該品種樹勢強健,幼樹樹形直立,成年結果後開張,呈圓頭形。在重慶果實成熟期5月中旬,果實卵圓形,平均果重58克,最大果重105克。果面橙色,果肉厚,橙紅色,易剝皮。甜酸適度,質地細嫩,含可溶性固形物11.9%,可食率70.85%,品質中等。該品種抗寒,果較大,不易裂果,果銹少,外觀好,耐貯運,為四川近年主要推廣品種之一。

5.大紅袍(浙江)

浙江省最著名的紅砂枇杷,是浙江餘杭地區主栽品種,國內各枇杷產區亦有栽培。

該品種樹形較開張,樹冠圓頭形,生長勢強,豐產穩產,大小年不明顯。屬中熟品種。枝梢粗細中等,葉片中等大小,長橢圓形,葉面平坦,葉色深綠。果實成熟期5月底或6月初,果梗粗短,果實近圓形或扁圓形,單果重36.3克,大的可達71.9克。果皮濃橙紅色,厚,且易剝離。果肉橙紅色,厚0.80厘米,質微粗,汁多,味甜,稍帶酸,風味佳。可溶性固形物11.2%-12.8%,含酸量0.26%,100克果肉含維生素C7.95毫克,可食率66.5%。該品種分尖頭大紅袍和平頭大紅袍2個品系。尖頭大紅袍葉片和果形較小,果頂圓,萼片外突,萼孔閉合。平頭大紅袍葉大,果大,果頂平,萼片平展,萼孔開或半開。尖頭大紅袍幼樹較豐產,但成年樹豐產性不如平頭大紅袍。果實抗日灼病,耐貯運,適宜鮮食和加工,是鮮食、制罐兼優的良種。缺點是肥水不足時容易早衰,可食率偏低。

6.洛陽青

果實成熟時果頂萼片周圍呈青綠色,故名。是浙江省黃岩縣的主栽品種,長江以南各省、自治區枇杷產區亦有栽培,是分布較廣的一個品種。

該品種樹勢強健,樹姿開張,中心主幹不明顯,樹冠圓頭形。分枝力中等。夏葉披尖形,葉緣有光澤。果穗較大,果粒鬆散。果實成熟期5月中下旬,果實圓球形,平均單果重48.O克,最大65克以上。果皮橙紅色,較厚韌,易剝離。果肉橙紅色,厚0.97厘米,質稍粗,緻密,汁液中等,味酸甜。可溶性固形物10.7%,含酸量0.22%,100克果肉含維生素C11.05毫克,可食率66.7%。適應生強,抗旱,抗澇,抗寒,耐瘠,果實表現銹斑少,裂果、皺果、日灼病均少,果粉多,外觀清秀美觀整齊,容易吸引顧客。早結果,豐產,耐貯運。果實偏酸,是制罐良種。

7.白玉

原產江蘇省吳縣洞庭東山槎灣村,20世紀70年代後期定名為「白玉」。1983年在東山召開的全國枇杷協作會上定為優良品種,加以推廣,是洞庭東山白砂枇杷的主栽品種之一。

該品種樹勢強健,生長旺盛,枝條粗長,緊密,樹冠高圓頭形。葉大、斜生,長橢圓形,葉面深綠色,質地軟,葉緣稍向內反轉。果實成熟期5月底至6月初,果實扁圓形或短圓形,平均單果重25.8克,大的36.7克。果皮淡橙黃色,較薄,易剝離。果肉潔白,質細軟結實,厚0.83厘米,汁多,味清甜,品質佳。可溶性固形物16.6%,含酸量0.34%,lOO克果肉含維生素C5.85毫克,可食率68.9%。中熟偏早,豐產,外觀美,果肉潔白,質細,汁多,味清甜,品質優,是白砂枇杷中品質較優的良種,極宜鮮食。但果實充分成熟時,味道變淡,宜及時採收。

8.長紅3號

由1976年從福建省雲霄縣「長紅」實生變異中選出的優良新品種,為福建省三大主栽品種之一,廣西、廣東、四川、雲南亦有栽培。

該品種樹勢中庸,樹冠圓頭形,枝梢中等粗細。管理好的幼齡樹新梢粗壯,葉層厚,果大,產量高。葉片脆,葉面皺,葉背絨毛多,呈淺灰褐色。花穗較大,較分散,花期較一致。果實成熟期4月中旬,果梗長,且韌,果實長卵形,平均單果重40.0-50.0克,最大的達85克以上,果皮橙黃色,稍厚,易剝離。果肉淡橙紅色,厚0.80-0.99厘米,質稍粗,汁多,味淡甜。可溶性固形物8.O%-io.4%,含酸量0.37%,100克果肉含維生素C5.5毫克,可食率69.6%。中熟偏早,品質中等,果大、均勻,果實成熟期較一致,全樹可分2-3次採收完畢。果面潔凈,鮮艷,美觀,抗性強,裂果、皺果、日灼病均少。投產早,定植後第二年開始掛果,且豐產穩產性能好。管理上要適當增施肥料,保持較多葉層,達到大果、優質、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缺點是果實糖酸含量均偏低,味道偏淡,管理差的果園容易引起落葉早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