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宗千年古墓群揭開神秘面紗

2020-04-14     燕趙都市報

擁有「沙丘平台」遺址的廣宗,近日因五座千年古墓的發現再次吸引了眾多文保愛好者的關注。許多網友甚至開啟了現場直播。4月13日上午,在全國網民的關注下,當地文物工作者對3號、4號墓進行了地表清理。

2號墓內部。

村民挖土發現1號古墓

13日上午,廣宗縣大王村村北,一處廢棄的坑塘周邊,被一道隔離帶包圍著。隔離帶內是緊張忙碌的文物工作人員,隔離帶外是叫賣的小商小販,以及從全國各地來直播的網民。

當地村民李皓告訴記者,沒想到自己的村莊成了網紅,每天都有周邊縣市的群眾來此圍觀。

半個月前,這裡是一片廢棄的坑塘。3月27日,有村民從這裡取土,「取完好土,再用垃圾回填。」沒想到,一鏟下去發現了成規制的砌磚,本以為是廢棄的磚窯,可經後趕來的專業人員判斷,該處是古墓,被鏟中的區域正好是古墓的墓頂。

經過四天的專業發掘,北宋古墓開始呈現在公眾面前。

1號墓客廳。

墓壁嚴實 青磚有宋磚風格

據工作人員介紹,該墓室呈圓形,頂已經被挖開。透過挖開的墓室,可以看到墓壁四周有精美的仿木磚雕,墓底還有墓主人的骸骨。考古人員在古墓現場未發現墓志銘或能夠證明墓主身份的證據。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雖然1號古墓沒有出土什麼文物,但其墓壁嚴實,沒有變形,縫隙狹小,或只能塞一枚5角硬幣,推測當時做工非常精細。墓道偏西南方向,有三個仿木造型,一個是門樓,好像是衣櫃,也好像是糧倉;一個是整磚壘砌而成的門;還有一個碑亭,可惜字跡模糊不清。

據了解,1號古墓有兩個門樓、一個客廳,還有一個閨房。搭建穹頂的青磚,長30厘米,寬14厘米,厚4厘米,具有明顯的宋磚風格。

回填時發現2號古墓

由於最初的意見是將1號古墓整體搬遷,所以決定暫時將其回填。回填過程中,又有了新的發現。

據當時工作人員介紹,回填時鏟車鏟中了旁邊一個樹墩,待塵煙散去,露出了另一座古墓的穹頂。這就是後來的2號古墓。

4月9日,經過一周多的搶救性清理,2號古墓露出真容。2號墓和1號墓基本一樣,屬磚室仿木結構。墓室內設仿木磚雕院落、廳堂、碑亭一應俱全,非常精緻。

2號墓出土一具完整骸骨。墓主人靜臥在棺床中,牙齒完整、身材高大、頭東腳西。兩隻瓷碗胎端、瓷細、釉亮,初步鑑定為定窯。墓主人的身份、性別、與1號墓主人的關係等,留待專家進一步考證。

據悉,2號墓與1號墓相比,客廳稍顯闊氣,其餘類似。遺憾的是,同樣沒有發現墓主人的身份信息。

2號墓頂部。

3號和4號古墓接連被發現

發現兩座古墓讓人很興奮,考古專家即將收兵的時候,有旁觀村民指著1號墓的東北方向稱,那裡有一個洞,建議再采采。

文物工作者隨即將範圍擴大,對該區域廢棄坑塘全面探測,隨即3號墓與4號墓出現在了人們的面前。

記者在現場注意到,3號、4號墓位於1號墓東北不遠處,且比1號、2號墓深3米左右,用料上稍顯粗糙。2號墓的整磚在這裡換成了半截磚,墓壁也沒有之前的嚴實和精細,目測高度也低了許多。

2號墓門。

5號童墓出土定窯瓷碗

12日,在清理墓道時,再有新發現。

根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在4號與5號墓中間,發現一個探坑。該探坑南北長1.78米,一側寬50厘米,另一側寬30厘米,裡面是一具完整的童屍,根據判斷,在10歲左右。

據悉,從這座古墓中發現了一鈸式形狀的瓷碗,產自定窯。據推測,應為墓主人生前所用,隨葬品。

記者13日在現場看到,該處墓已經清理完畢。

兩座古墓推斷為北宋初期

13日,邢台市文管處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出土文物推斷,1號、2號墓應為北宋初期,距今1000餘年。其餘仍待進一步考證。

據該負責人介紹,這處古墓群的發現,除體現了當時的墓葬文化外,還呈現了當時的生活場景。尤為可貴的是,已經出土的古墓呈現出來的磚雕飾物——鴟吻,有大唐遺風,應該是北宋初期的雕刻風格。

花絮

千年古墓引來網民直播

不少人趕來現場直播。

古墓的接連發現,引來了全國網民的關注。記者在現場了解到,自1號古墓開始發掘至今,圍觀群眾每天成百上千。現場直播的自媒體達二三十家,有來自周邊縣市的,也有來自石家莊、唐山,以及東北、內蒙古等地的。

借著直播,許多網民的直播帳號粉絲陡增。

(燕都融媒體記者 張會武 通訊員 侯玉欽 梁智曉 文/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pam9dXEBrZ4kL1Vikaos.html







定了!擴招

20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