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達1941.2 億元,同比增長22.9%;2018年的雙師教室布局數量達到5000+,同比增速超過100%;未來市場規模同比增長勢頭穩健,預計在2019年達2727.1 億元。
在教育巨頭新東方、好未來的引領下,高思、凹凸、快樂學習等中小學課外輔導機構紛紛涉足雙師課堂。這也是當前業界一個熱點話題,在網際網路時代背景下,培訓機構如何打造雙師模式,以此提高市場綜合競爭力?雙師課堂未來到底有多大威力,可能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
雙師課堂有望成為重塑教培行業的利器,而那些不願深入研究雙師課堂的人,極有可能在這次變革中淘汰出局。
一、發展現狀分析
1、雙巨頭領路,區域龍頭紛紛跟進
在教育領域最早應用雙師模式的並非K12課外輔導機構,而是IT培訓機構達內。
早在2006年,達內便率先在業內嘗試遠程直播、雙師授課的模式。2015年,K12課外輔導龍頭機構好未來開始在其南京分校試運行雙師模式,取得良好效果,隨後便開始在其一二線城市分校推廣,採用強制轉化的方式替代了部分面授課程。
另一巨頭新東方緊隨其後,於2016年在泰安設立首個純雙師分校,並於2017年成立雙師東方子公司,全面負責雙師業務的運營推廣,並迅速在多個三四線城市開設雙師分校。
2016年在雙巨頭的影響下,其他區域性龍頭機構如高思教育、明師教育、星火教育也紛紛入局,他們或採用自營模式,或採用輸出資源與其他機構合作的模式。
從2015年到2017年,經歷三年運營模式的探索,雙師課堂於2018年迎來爆髮式增長,雙師教室布局數量達到5000+,增速超過100%,雙師課堂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2、三四線城市機構試水雙師模式
新東方首批試點城市低價班轉正價班的轉化率超過50%,二批試點城市正價班續班率均超70%;2017財年累計招生人次過萬,2018財年,自建8個雙師校區,累計招生已突破三萬人次。
學而思的雙師課堂數量已經達到1000+,南京、北京的雙師課堂的學生數均破萬,雙師的收入已經超過2億元。
區域性品牌機構試水雙師模式,效果如何?
在區域性品牌機構中,雙師的數據也在說明著這種模式是可以帶給機構快速擴張與複製的能力。
二、雙師課堂面臨哪些挑戰?
成本、招生、效果三大難題
在成本方面,雙師課堂儘管節約了主講教師成本,卻增加了設備投入和助教成本;此外,由於仍需要實體教學場地,依舊需要辦理工商、消防、辦學等開業手續,相比純線上模式增加了營運成本。應對方法包括擴大規模攤薄成本,或採用合作模式,優勢互補。
招生方面,由於雙師課堂屬於新穎的教學模式,家長認知度不高,不願拿自己孩子「做實驗」的心理普遍存在,如何招收足夠的學生成為難題,目前機構多採用低價班、特惠班的方式吸引家長嘗試,再通過完善的服務吸引用戶留班續班。
效果方面,課堂互動、主講和助教配合、課前課中課後服務水平均會影響體驗效果,而這些問題均與助教工作相關,因此重視助教培訓,提升助教服務水平,將助教工作流程化、標準化是重要的努力方向。
此外,教學內容如何本地化也是重要問題,目前新東方和好未來均採取建立同省同區分校的策略,共享已有分校的師資和教研來解決此問題。
我們發現,教培行業未來很可能不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即每家機構都恨不得做完所有的事情,而是大機構輸出「教學明星」和「教學系統」,中小機構培養高質量的輔導老師團隊,大家不再是競爭關係,而是合作關係。而那些反應較慢,不能參與到「教培行業產業鏈」重構的中小機構,只能面臨被淘汰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