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王朝,帝王的能力是最重要的一環(也許應該加上個之一),遇到明君,就能國家繁榮,遇到昏君,國家就會衰亡,歷史上抓了一手好牌卻打得稀爛的皇帝多不勝數,北宋徽宗、南宋高宗,都屬此流,但能把爛牌打好的,卻不多。
漢宣帝
西漢太祖劉邦建國,經歷孝文皇帝、孝景皇帝、孝武皇帝,之後到宣帝劉詢,當然,中間還有一些過渡性的皇帝,就不提了。咱們看看這幾位皇帝都做了啥。
太祖建國就不用說了,中間短暫經歷了呂后專權,好在皇權順利由劉家繼承,接下來漢孝文帝劉恆、孝景帝劉啟,二位共同開啟了文景之治,「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漢朝百姓剛剛經歷了動亂,此時正好喘口氣,然後孝武皇帝劉徹繼位。
劉徹是個功過參半的皇帝,他在位期間,對外從來沒怕過,打得匈奴哭爹叫娘,但他在位幾十年都在打仗,窮兵黔武,老百姓生活就不好過了,晚年許多地方都爆發了動亂,好在這位皇帝不糊塗,下「罪己詔」平定民心,才讓漢朝沒有爆發徹底的叛亂。
然後經歷了劉弗陵和劉賀,劉弗陵還行,結果他爹的爛攤子,把國家治理得不錯,劉賀就是個瓜皮了,一天到晚吃吃喝喝,跟小姐姐做遊戲,很快就被廢了,他被廢的同時,權臣站起來了——霍光。
接著孝宣皇帝劉詢上位,此時的漢帝國可謂是內憂外患,內憂是霍光為首的權臣,這位可是行過廢立之事的狠角色啊,外患方面,漢武帝晚年留下的爛攤子,雖然劉弗陵同學經過努力,一定程度上有所緩解,但他在位僅僅13年,不足以完全改善環境。
年僅18歲的劉詢,他爹是戾太子劉據,從小就在牢獄中成長,在朝廷中一丟丟根據都沒得,霍光扶持他當皇帝,很明顯就是立個傀儡嘛,如果他是第二個劉賀,霍光完全可以再行廢立,但如果他不是第二個劉賀,稍微流露出一點點不順從,霍光也可以再行廢立。
事實證明,劉詢不是第二個劉賀,但他也沒有對霍光有一絲絲不滿,他把忍字發揮到了極致,事事倚重霍光,得到了霍光的信任,也保住了自己的皇位和性命——霍光也確實有能力治理好國家,傀儡皇帝聽話,他也沒有藉口亂來,這樣一來,國家局面也相對穩定了。
就這樣,劉詢隱忍著,劉詢的優勢在於年輕啊,他把霍光熬死了,霍光一死,劉詢立馬收回權力,畢竟這些年表面看著他是個傀儡,實際上他在韜光養晦呢。
掌握大權後,劉詢一系列為政措施,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有不錯的成績:對外他降匈奴、破西羌、囊括西域,對內輕徭薄賦、整頓工商,還頒發了《史記》,在朝政上也是個非常勤勉的皇帝。
這算不算把一手爛牌打好了?
前期一手爛牌,從小因為身份問題,就沒有好日子過,18歲剛成年陰差陽錯當上皇帝,卻被權臣霍光控制;經過多年韜光養晦,把動盪不安的西漢帶上了一個新高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pN37n3MBd8y1i3sJ2d1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