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131億,廣告費用198億,拼多多的超高增長還能持續多久?

2019-09-02     銳眼財經

拼多多二季度又虧了,上半年拼多多虧了28.8個億,一季度則虧了18.77億。



業績雖然虧了,但是股價卻漲了,上個月21日拼多多2019年中期報表出來的那天,美股拼多多股價暴漲16%,市值大增340億元。一夜之間市值超越百度,成為中國第五大上市網際網路公司。



但在筆者心中始終有個疑問,市值超越百度,就真的代表拼多多已經比百度厲害了嗎?因為在拼多多虧損4.2億美元的同時,百度確實盈利3.04億美元的。

不賺錢的公司比賺錢的公司厲害,多少讓人心存疑慮,於是筆者深入分析了一下拼多多這幾年的財務數據,發現了幾個有趣的現象。

營收每增加1塊錢,需要增加2塊錢的廣告投入



上圖的數據是從拼多多這幾年公布的財報數據下載的,把營收增速和市場、銷售和管理費用增速放在一起比較了一下發現:

1、2017年較2016年營收增長了245.45%,同期市場、銷售和管理費用增長了704.09%,銷售費用的增速是營收增速的2.87倍。

2、2018年較2017年營收增長了652.26%,同期市場、銷售和管理費用增長了1246.50%,銷售費用的增速是營收增速的1.19倍。

3、將2017、2018年營收增速、銷售費用增速求平均後,分別為448.86%、975.30%,銷售費用的增速平均是營收增速的2.17倍。

所以,從這些財務數據直接的關係可以看出來,拼多多當前的商業模式下,要想多增加1倍的營收,就要增加2倍多的廣告投入。

也許這一點可以解釋,為什麼拼多多一直在虧損,即使在去年營收達到131億的情況下,凈利潤還虧損102億。

然後,再以計算出來的營收平均增速和銷售費用平均增速,向後計算預測了兩年的數據,結果就更有趣了。

如果保持448.86%的營收增長和975.30%的銷售費用增速,2019年營收可以達到720億,銷售費用則達到2139億,到2020年營收可以達到3232億,銷售費用則達到2.3萬億。

嗯,等等,是不是哪裡不太對勁,一年銷售費用要2.3萬億?

即使拼多多有這麼錢投廣告,那同期營收也才3232億,也就是要虧損2萬億。

當然,這個數據只是基於當前拼多多的營收、銷售費用,以及各項數據的平均增速簡單計算得出。可以看出,拼多多的高速增長必然終結,因為營收只有3000億的公司,不太可能拿出2萬多億的廣告費吧!

拼多多遭中消協點名,通過APP泄露隱私

以上是只是通過量化的財務數據來證明了,拼多多的高增長模式的不可持續性,再來看一下定性的東西。

去年11月底的時候,中消協發布了一份去年8至10月針對100款APP個人信息收集與隱私政策的測評結果,測評顯示我國網際網路公司侵犯用戶隱私的情況十分嚴重。

根據抽查結果,近一半APP隱私條款內容不達標,34款APP甚至沒有隱私條款,而當時剛剛成功在美國上市的拼多多在侵犯用戶隱私方面則是更加離譜。



中消協在測評中發現,拼多多APP對使用任一服務即表示同意本政策的所有內容以及首次使用即使未簽署協議也視為同意。



也就是說,拼多多在用戶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就強迫用戶與拼多多簽署了一份協議,這份協議授權拼多多隨意收集用戶隱私信息。只要你用了拼多多就代表同意,不簽協議也算同意。

呵呵,然後,筆者又把剛從拼多多財報中讀到的關於拼多多對「新的電子商務」的解釋:相反,「新電子商務」試圖理解每次點擊背後的人性化,它試圖通過分析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和信任來聚合相似的需求。



額,這個解釋以及中消協發布的關於拼多多隨意收集用戶隱私的現象,突然讓人不覺背後發涼!

當然,還有更有意思的事,在財報中拼多多說它的使命是:為所有人服務並使所有人受益。

對於這個使命,筆者更是表示懷疑,作為一個電商平台如何一邊收取商家的廣告費、佣金,一邊以更便宜的價格賣給用戶,讓商家和用戶都能受益(補貼),又能讓平台賺錢?



筆者實在想不通,在商品從商家通過拼多多平台流向用戶的這個過程中,到底應該如何才能讓參與者都能受益?唯一的辦法就是通過平台不斷的補貼商家和用戶,但是這樣一來平台又如何賺錢呢?

最後,如果您認同筆者的觀點,請加關注並點贊。謝謝您們的支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pDTu8WwBJleJMoPMSJZ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