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上的天使,用生命守護一方安寧——探訪煙台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防制科劉軍

2020-03-08     中宏網山東

中宏網山東3月7日電 她是與新冠肺炎病毒接觸「最親密」的人;她偵察病毒「走過的路」,築起保護你我的防火牆;她用生命佑護生命,是行走在刀尖上的天使;她是戰鬥在防疫戰線上的萬千退役軍人的代表。

「劉軍,收拾一下,到單位集合,有任務。」

「壞了,可能有疫情了!」劉軍掛掉電話,心裡一沉……

「去吧,家裡你就放心吧,一定要當心,保護好自己!」丈夫的支持,讓她放心了許多,簡單收拾一下,套上外套就出發了。

一到單位,看到的是裝備整齊的應急流調箱,劉軍本能地迅速穿戴好防護裝備。

原來,市疾控中心接到民航的情況通報,從貴陽經停武漢飛往煙台的航班上,發現一名發熱患者,劉軍和同事們受命要去對其進行流行病學調查。

傳染病防控就像築壩,壩築得及時、堅固,才能減輕下游醫療救治的壓力,而預防疾病傳播和流行最高效的辦法之一,就是流行病學調查。劉軍,就是專辦「疑難雜症」的流調人之一。

「流調的主要內容包括病例基本信息、發病診療和報告情況、相關活動情況、可疑暴露史情況、實驗室檢測情況等,」劉軍介紹說,「我的主要工作是到現場開展調查,與患者面對面地交流,詢問發病前後的暴露情況、接觸情況以及活動軌跡、就醫情況,尋找與傳染源、傳播途徑有關的任何蛛絲馬跡,為徹底切斷病毒擴散傳播鏈條提供決策建議。」

「說不害怕是假的,但是當時也管不了那麼多,既然乾了這一行,我不上,誰上?」提起當天晚上的事情,劉軍有些激動。

「我28年工齡、24年黨齡,18年的軍營磨鍊告訴我,在這個關鍵時刻,啥都不用說,衝上去就對了,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為戰「疫」出力,這是一個退役軍人應該做的。」劉軍性格爽朗,快人快語。談話中得知,她1992年入伍,2010年退役後,一直在煙台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防制科工作。

從臘月二十七晚上接到科長郭培軍的那通電話之後,劉軍就一直戰鬥在最前線,至今也沒有停歇。她先後與多名確診患者、疑似病例面對面「聊天」,與隊友們在海量信息中抽絲剝繭、追根溯源,排查可能感染的蛛絲馬跡和傳播方式,發現疫情發生的特徵,繪製確診患者、疑似病例「路線圖」,標識密切接觸者和易感人群,為科學防控、精準防控提供有力依據。作為煙台市疾控中心新冠肺炎疫情調查處置機動隊隊員,劉軍每天都在刀尖上跳舞,永遠不知道意外和明天誰先來到。

「每次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和疑似病例進行流調時,並不是很緊張,可得知確診後,心裡還是有點害怕。但是,我不能表現出來,因為我直接面對的患者更需要鼓勵和支持。」劉軍的眼神里充滿了堅定和自信。

由於工作的特殊性,不管什麼時候回到家,她都自己待在單獨的房間裡,不想因為工作的原因,影響到家人。

大年初一凌晨1點,忙碌一天的劉軍回到家中,看到女兒貼在臥室門上的紙條,「媽,我不知道你每天具體幹什麼,但我通過爸爸和爺爺的聊天,能感覺到你的工作很危險。女兒已經長大了,不需要你操心了,我會好好複習,全力備戰今年的高考。希望你一定要保護好自己,我知道,大家更需要你,支持你!媽媽加油!愛你!」

「我這個媽媽不稱職,孩子馬上高考了,我卻不能陪在她身邊,連做頓好吃的,都成了奢望。」說到女兒的留言,劉軍滿臉笑容,眼角分明有淚光。

為了能讓劉軍安心工作,身為軍人的丈夫一邊忙碌著海軍航空大學繁重的教學任務,一邊主動承擔起照顧女兒和年近80歲父母雙親的重擔。「困難都是暫時的,等疫情結束了,我給全家人做一桌好吃的,慶祝一下。」劉軍難改一如既往的爽朗,笑著說,「真心希望車水馬龍的生活儘快到來,女兒早點回到學校,投入緊張的高考衝刺中去,希望她能考上理想的大學。」

一日戎裝在身,終生不忘姓軍。劉軍,是榮耀的退役軍人,更是優秀的疾控尖兵,她以「逆行」的方式踐行「若有戰、召必回」的錚錚誓言,她以「衝鋒」的姿態詮釋「巾幗不讓鬚眉」豪情壯志。願春暖花開時,摘下口罩,讓刀尖上的天使停止旋轉、沐浴溫暖!(通訊員 邢玉芳 張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pANdunAB3uTiws8KKet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