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雲繚繞的雲峰山長滿了仙草 立錐之峰有座老廟

2019-08-21     樂途旅遊網

雲峰山在雲南的騰衝,騰衝雖說是個山區盆地,山不鮮見。但是雲峰山的高聳陡峭還是出乎了我的意料。而山頂的立錐之地那座老廟更是讓我驚訝!

雲峰山終年雲霧繚繞、仙氣渺渺,在山下難得一見真顏。雖然山下修建了一座巨大的賓館而且有了平整的道路,上到纜車站還是有點費勁。據說這個賓館的設計頗有來頭,往下俯瞰是一堆石片的堆砌,而一路步行上來還是非常有規模的。

雲峰山的纜車路線很長,多少分鐘我也記不清了,長到讓你一路觀景而忘了時間。山風吹得纜車忽忽悠悠,車下的林梢俯俯仰仰,看著下面的蜿蜒小路和小如螻蟻的人們有了些飛翔的感覺。

據說著名京劇《盜仙草》中白素貞為救許仙捨命盜取的仙草是石斛。石斛又名仙斛蘭韻、不死草、還魂草、紫縈仙株、吊蘭、林蘭、禁生、金釵花等。光聽這名字就不同凡響了。而這一路上來樹梢的朽木之上多有鮮嫩艷麗的野生石斛,如果走在山路之上恐怕就很難看到了。由此可見,石斛的確是難得一見的仙物。

騰衝雲峰山是一座自然形成的山脈,是國家AA級旅遊景區,位於雲南省騰衝縣北部滇灘鎮境內,距騰衝縣城約50公里。據說過了纜車往上走還有千米三折之說,「雲梯三折驚行險,石磴千尋放步難。」說的就是由此往上。

雲峰山令人驚嘆的「三折雲梯」,約有2700餘級穿雲石蹬,皆斧鑿於峭壁危崖之間,依山順勢把人引向海拔2448米的風光無限之處。在近峰頂的一處蟪岩上鑿有四十三級近乎垂直的石梯,遊人需扶著兩旁的鐵鏈才能貼壁而上。當年徐霞客至此,曾聞「猿聲千百,唱和其間」。幾百年過去這裡不聞猿啼叫只留風了。

據記載徐霞客於明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年)四月二十三日登雲峰山旅遊考察,並在山上住宿二日。

他在遊記里說:「頂東西長五丈,南北闊半之,中蓋玉皇閣,前三楹奉白衣大士,後三楹奉三教聖人,頂平才如是現時其向皆東,臨前峰之尖。南北夾閣為側樓,半懸空中,北祠真武,下臨北峽,而兩頭懸榻以待客;南祠山神,下臨南峽,而中敞為齋堂。皆川僧法界所營構。」

雲峰寺廟經李禮陽(道號飄然子)、張宗泰(道號臥雲)等歷任住持苦心經營,得八方僧客布施,寺院逐步擴展,至明末清初已建成依山就勢的建築面積1130平方米。

當年的建築設計師取凌雲九霄之山勢,鬼斧神工的危崖絕壁,鑿石千級為梯,形如游龍昂首盤空入雲,蜿蜒三折於兩旁危崖絕嶺。

以「千尺為勢,百尺為形」的建築藝術設計,在山巔布局各殿,縱橫摺疊,充分顯示了巧妙利用自然的智慧。殿宇樓閣以重檐歇山,金頂翹脊顯示其宗教特點;飛檐凌空,櫛比相通顯示其雄偉壯觀。雲峰山道觀不僅堪稱騰衝諸多寺院中處理多層次的空間組合及平面遠近層次的典範,而且可稱是表現我國獨特的風水學說的結晶,不愧為名山古剎。

下山後坐到車上我突然發現,我們前後約4個小時,天上雲來雲去,怎麼山頂的雲峰寺上空總是有雲呢?似乎就沒有陽光照到寺廟上過。同行的雲南朋友仔細一想:雲峰山來過許多次了,似乎還真沒見過陽光照到雲峰寺。或許是巧合、或許是妄說,不過旅遊要是只用眼而不動腦恐怕就會少了許多樂趣和知識。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騰衝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王喜慶 更新:2019.08.20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p9dCz2wBJleJMoPMiFt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