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風險自負;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如果你想學習更多操盤技巧,可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李玲瓏(k63078),每日更新大盤熱點,行情研判,探討交流炒股技術,遊資戰法,解套戰法等操盤策略,乾貨源源不斷。
一個故事看懂股市的本質:
從前,在一片廣闊的大草原上,有很多隻母雞。
他們,吃著火鍋唱著歌,吃著青草下著蛋。
但是,母雞們又不願意像這樣日復一日的吃草,下蛋。
於是,一場革命性的變革即將到來……
1:股票的產生
一天過去了……
於是,猴子的50張母雞券就被稱為「股份」,而猴子的1000塊錢投資,就叫「按20倍市盈率入股」。
啥叫市盈率?就是母雞券的價格除以每年可以領到的雞蛋,也可以理解為多久「回本」。
這個數字,越低越好。
母雞關鍵詞:股份;母雞券(股票);市盈率(市值÷每年凈利潤)
2:股東的權益
一年過去了……
又過了一年……
母雞關鍵詞:這就叫做有效率的再投資。
沒過多久,聰明猴投資母雞的事兒在動物圈傳開了。
於是,動物圈的第一次股權交易發生了,而單張母雞券的價格,也從20元,上浮到了22元。
這就是股價上浮的原因之一。
母雞關鍵詞:再投資;價值股(即高市盈率,高分紅或者股息,也就是確定性收益比較高,但成長空間比較有限的公司)。
3:市場的形成
從此之後,動物圈算是炸窩啦~~各種動物都蠢蠢欲動,尤其是那些安安穩穩下蛋的母雞們。
而母雞必須在老虎家做體檢,登記所有信息,方便動物們深入了解母雞;
另一方面動物們也容易找到自己的交易對手,這樣傻傻的犀牛大象也毫不費力就可以買賣母雞券了!
母雞關鍵詞:散戶(一個悲傷的故事)。
4:股價
現在我們來做個大膽的猜想!
那麼在許許多多個夜晚,什麼都沒有發生,還是原來的母雞,還是生普通的蛋,為什麼母雞券還是漲了跌了?
原因很複雜,或許是猴子認為母雞會變胖,或許是因為猩猩想娶媳婦兒急需用錢。
但無論什麼原因,母雞券的價格上漲或下降,母雞都得不到任何直接的好處或壞處。
還是原來的母雞,還是生普通的蛋。
而股價,有時候跟母雞本身,並沒有什麼卵關係。
趨勢是跟出來的,錢是坐著賺來的
美國交易大師斯坦利•克羅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進入市場,經歷了無數次驚心動魄的戰役,筆者至今仍然保存著當時聽課的手稿。克羅在談到他的成功入市方法時強調:
1.只有在市場展現強烈的趨勢時才放手進場。
2.入市點:a.趨勢翻轉時;b.盤整突破時;c.大勢反彈或回吐45%—55%處。
3.趨勢分析正確時,金字塔加碼。
4.錢是「坐」著賺回來的,不是靠操作賺來的,只有用客觀的方法判斷趨勢翻轉時才平倉。
斯坦利•克羅認為,中長線的投資者使用的應該是長期的分析工具——周線圖和月線圖,以及季節性研究,還有一套側重於長期的良好技術分析系統,如移動平均線,以及必備的耐性和紀律。
「長線盈利模式」的技術派主要使用趨勢型系統,它是根據設計者的數據統計,捕捉價格的轉折點,然後假定趨勢會繼續,並按趨勢方向建倉交易,如MACD、SAR、移動平均線、DMI等。趨勢型系統特點如下:
1.「魚身理論」。不能在最低價處買入,也不能在最高價處賣出,放棄行情的前、後一段的約20%—30%利潤,利潤主要來源於捕捉一波大行情的中間70%—80%部分。
2.靈敏度。捕捉行情轉折點技能的靈敏度因投資者參數、時間周期不同而有所不同。靈敏度強的指標對趨勢反轉反應迅速,但是假信號也多,靈敏度低的對趨勢反轉反應慢,假信號也少,放棄的前後部分的利潤也多。
3.持倉長。趨勢型指標要求投資者的持倉時間都比較長,一般都有2—3個月甚至更長,所以要求投資者要有一套與趨勢型指標相適應的心理控制方法和生活、交易模式。
4.利潤豐厚。趨勢型的優點是有大行情時能產生豐厚的利潤。
5.連續虧損。趨勢型缺點也是在盤整行情時產生連續虧損,使投資者不能接受。所以使用趨勢型指標的難度不在於尋找捕捉趨勢的方法,而是在於要有一套完善的趨勢確認和過濾原則,才能迴避風險。
入市交易這麼久,最想跟大家分享:
一,如果你是看到身邊人賺錢慕名而來的新人,千萬不要拿著身家性命來。大部分人第一次接觸股市都是在一輪牛市中,從社會各方得到信息股市可以賺錢,最終無法抵禦而入市的。可以入市,但千萬不要搞的太大,牛市的氛圍,特別容易讓人相信自己是炒股天才,或者覺得股票好賺。
二,如果你在人生中的第一輪牛市裡賺了錢,不要加倉到不可承受,我知道這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非常難。我見過很多人,包括我自己,牛市賺了,以為股票不過如此,轉頭把多年積蓄投進來,最終悔恨終身。
三,沒有經歷過巨大虧損的人,很難想像那種自己無法把控的局面。我們在網上看到太多關於風險的描述,可是我相信,如果你沒經歷,真的沒法感觸到人虧眼紅的感覺。相信我,你一定會經歷一次從牛到熊完整的下跌。如果你是拿著一生積蓄經歷這個下跌,那麼你的股市生涯恐怕就結束了。
四,上面三條全部都是出於生存的考慮。第四條,我要說一個股市的運行規律,仍然是出於生存考慮。股市上下波動像一個鐘擺,你可以想像人們的情緒附加在股市中,行成的鐘擺效應,漲的時候,會一路漲上去,不會因為中間位置最合理而停留在中間,因為大眾的情緒是不斷發酵的。直到沒有可以放大的情緒來源了,鐘擺已經在最高處,開始反向運動,鐘擺的規律就是從越高的位置下來就會反向運動的越遠。
第五,鐘擺效應是在說什麼?這裡解釋一下,其本質是在說風險,意思是不要在鐘擺上升時做空,新股民有個特徵,牛市進的,但他們總是怕自己賺錢,買了個股剛賺了10個點,就要跑出來,但是你跑出來再進下一個股,和不跑出來是一個效果,都是繼續在牛市做多,沒有區別。還有的人說每個股我賺3個點,換一個股再賺3個點,實際上這兩隻股有什麼區別呢?都是牛市裡在同一個時空里的,你新買的可能是另一個人賺3點跑的,所以沒有區別,何必幾天就換一個呢?
第六,上面說鐘擺上升時不要隨意做空。相反,鐘擺下降時,不要隨意做多。什麼意思呢,當大盤情緒進入高潮,人們情緒亢奮,鐘擺會失去力量,進入下跌過程,5000跌到4000,不會釋放完情緒,你可以想像無數的人中不斷有人承受不了虧損選擇割肉,然後推動著下跌的情緒,鐘擺會下降到不可思議的位置,不會因為中間最合適而停下來。
其實散戶長期虧損的主要原因是
頻繁小賺,小虧,偶爾大虧,幾乎沒有大賺。
你如果是個虧貨可以琢磨一下平時的心態,1/ 是不是賺幾個點就跑了,跑的原因一是怕又跌回去,二是想再買另一個馬上要漲的。這叫小賺。
2/ 是不是買入後不漲,橫盤幾天就忍不住賣出了,除去手續費,滑點,虧3/5個點。這叫小虧。
3/ 是不是買入後,突然大跌,由於厭惡損失,想等反彈賣出,結果連續大跌,跌幅超過20%後橫盤很久或者陰跌,無法忍受折磨割肉。這叫偶爾大虧。
4/ 是不是買入後突然大漲,賺了20個點後,盤中突然下殺,心裡非常緊張,害怕利潤縮水,最終15個點利潤處止盈。後來此股翻倍了。這叫很少有大賺。
和虧貨反著做,是這樣的
大部分交易是小虧小賺,偶爾大賺,很少大虧。
這樣做確實可以賺到錢,這就是傳說中截斷虧損,讓利潤奔跑。方法大致上是小虧則止損,賺時利潤不超過1倍,則不賣,哪怕再跌下去止損。直到翻倍後,再發生回撤幅度10個點則賣出止盈。
但是長期踐行此策略,在股票市場上很難真正賺到錢,為什麼理論上可以,但實際不行?原因有以下幾種,一,股票稅費高,滑點大,幾次止損後損失慘重。二,資金太小無法分散,分倉,只能重倉,遇到連續止損,則失敗。三,股票的趨勢,大部分時間是橫盤震盪,或下跌。只有很少時間是上漲,而股票又缺乏做空方式,所以心理,資金容易受挫。
所以和虧貨反著做,最好的結果就是不虧,而且是最好的結果。不用幻想怎麼賺錢了。
賺錢的秘密是什麼呢?就是將小虧,小賺,偶爾大賺,幾乎沒有大虧。這裡面的,小賺和小虧去掉。變成,偶爾大賺,幾乎沒有大虧。
偶爾大賺,幾乎沒有大虧。這樣就可以賺大錢嗎?
這個非常好證明,只需要用excel模擬一下若干年的收益率,手機碼字就不貼數據了,有興趣的自己實驗一下。
如何實現(偶爾大賺,幾乎沒有大虧),首先,我們考慮怎麼去掉小賺,小虧,簡單來說就是不要頻繁交易。因為股票的稅費等特點,頻繁交易會頻繁虧損。
偶爾大賺,則依靠一,偶爾的牛市,二,持有牛股。
極少大虧,則依靠保守的投資策略,例如分散投資於估值低,股息高,規模大,穩定性高,經營安全的,大藍籌。
做到上面的偶爾大賺,幾乎沒有大虧,則可以實現長期盈利的目標。
為什麼你用技術分析賺不到錢?
談具體的單個指標或形態的使用,意義不是特別大,各位應該都有自己十分熟悉的東西。簡單如kdj、macd,複雜如Hurst指數、lppl模型等。只要符合交易邏輯,都可隨意使用。
技術指標和形態分析,我們可將其粗略地分為兩大類:趨勢型和震盪型。其實如果深入研究的話,震盪型也可劃入趨勢型。由於篇幅原因,此文章不深談。所有技術指標的基礎數據來源為:時間、價格和成交量(當然也有其他次要的,比如持倉量、盤口信息和大單量等)。這三個數據來源是最原始的,未經加工過的!一般的技術指標都是其兩者或者三者的組合計算。這說明了什麼?這三個自由度包含的信息是一定的。你技術指標再複雜,也無非只包含了這三個自由度所提供的的信息而已。而信息量一定時,你所能獲得的優勢是有極限的。菜鳥有可能從中技術分析中所獲得的優勢有限。但技術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後,其提供優勢微乎其微。禪師有可能是將均線系統的優勢挖掘到了頂峰。普通人花如此之多精力去研究技術分析的收益是邊際效應遞減的。如需提升優勢,必定需要加入新的自由度。比如持倉量、盤口信息或基本面信息等。所以,一般你所使用的技術指標不需過多,2至3個足以,只要多包含點自由度即可。
知道了要怎麼選取技術指標,具體怎麼用可以參考百度搜索或者自己的經驗。只要是有小學水平的知識,基本花不了多久就可掌握一種指標的用法。筆者只聊聊在使用中有哪些容易碰到的誤區,以免走火入魔。
1 過度依賴技術分析
技術分析只是策略中的一個環節而已,必須配合策略中的其他要件一同使用。比如止損、過濾器和資金管理等。木桶中技術分析的那塊板再高,其他的板十分低,其所能裝的水也不會多。很多人把技術分析的位置放得過高,而忽於其他木板的抬升。這種行為是得不償失的。他們有可能把單個技術的使用談到天花亂墜,但然而並不能賺錢。
2 對技術分析的基礎認識不足
這一點也十分常見。如果你認定了要使用一個指標,那就最好把其研究透徹。這裡所說的研究透徹不是其大家認為的怎麼用就行了。我舉幾個例子。大家都知道kdj金叉買入死叉賣出,但有多少人知道喬治.蘭恩在發明這個指標時還說了其必須配合20天均線使用?有多少人知道布林線是怎麼發明的?其有何統計學的意義?為什麼上下軌是兩倍標準偏差?三倍標準偏差行不行?為何大多用20天作為中軌?我曾經有見過使用5天作為boll線中軌的。也有十分高的天數的,有些行為是十分可笑的。再比如macd的使用,為什麼出水芙蓉金叉的成功機率十分高?等等等等。。。。。。。。。在使用指標時,最好是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如此才能將技術分析所給與你的優勢最充分的利用。
3 多周期混合操作
在新手村時,許多人知道了金叉買入死叉賣出。但在實操時發現了一些周期使用上的問題。比如,這個股票小時線金叉了,日線好像是死叉麼。我該去參照哪個周期呢?不管他,小時線金叉了,買入!然而股價卻不理會其金叉,憤然下跌。這時15分鐘線死叉了,哇!趕緊賣出!然而股價又上漲了。諸如此類的行為多次發生後便對指標的使用產生了懷疑,不再遵循技術指標指示所操作。這是十分容易碰到的問題。我的建議是,在操作時,不要使用過多的周期。最多3個周期足以。一個主操作周期,大一級別可作為過濾器,小一級別可作為細分買賣點。當然大神可同時hold住多個周期也無妨。但初學者還是老老實實吧。具體時間周期的區別,筆者會有專門一篇專欄詳細介紹。
4過擬合
這一誤區有可能是在初次嘗試回測自己的交易系統時遇到的。在回測雙均線系統時,很容易可以發現有些均線組合系統的賺錢能力超群。然而實操時,卻碰到了大釘子。誠然,市場最佳參數十分有可能是在,我們所擬合出的最優參數附近。選擇其作為實操參數也並無不可。但千萬不要本末倒置了,使用遺傳算法等計算方法得出的最有參數,所得到的最大回撤,我們在實操時最好做好其翻倍的心理準備。另外,筆者認為一個優秀的指標絕不應該是有十分多的參數的。「用四個參數我能擬合一頭大象,用五個我能讓它扭起來。」馮 諾依曼。參數越多,其過擬合可能性越大,適應性越低。反過來講就是,參數較少的指標更能保證長期的生存能力,而不至於劃入過擬合的陷阱。
5 技術分析不能預測未來
這一點有很多人有可能持反對意見。但筆者的觀點是十分明確的。任何技術指標和形態分析都不可能準確的預測未來的漲跌!!!更別提具體的點位了。華爾街最優秀的交易員從來不會預測市場。
筆者對技術分析的理解技術分析只是對市場目前情況的分析。它是一門語言,一把工具,它能讓你直觀的去了解市場目前究竟是一個什麼狀態。而不是為了去預測市場之後如何運行。有些人如果能夠直接從時間、空間和價格中獲取其想要的信息,那麼不使用技術分析也無可厚非。然而很多人從那麼多繁複的數字中無法快速的閱讀市場。那麼就需要技術分析作為翻譯工具了。然而它只是一個翻譯工具,沒有任何預測的能力!那你有可能要問了,你不預測了,如何判斷漲跌?如何賺錢?就拿筆者自身舉例。我是趨勢交易者。
技術分析幫我看到此時市場是否有趨勢,是向上或者向下。然後我下注。如果趨勢反向運行則止損,如果趨勢有利我則繼續持倉,直到趨勢反轉。整個過程中,我並未預測任何市場後續行為。因為沒法預測,沒法判斷,人力根本無力適從。我賭的是趨勢出現後市場的趨勢繼續保持。這就是我的交易邏輯和哲學。那為什麼靠著這樣就能盈利了?
那是因為市場的趨勢是經常存在的。如果市場長期消失,那麼我就是個賠貨。在資本市場幾百年的歷史上,趨勢是一直存在的。基本面、資金面和情緒面的影響,大多必定會產生趨勢。未來也產生許多趨勢。這一點是必然。因為剛才所提到的3個方面必定在歷史的長河中會有所改變。我們趨勢交易者說好聽點是鯊魚旁邊的嚮導魚,吃大鯊魚剩下的食物。說難聽點就是寄生蟲,資本市場的波動和趨勢就是我們的養分。僅此而已。如讓我預測明天的漲跌,我真的無能為力。臣妾做不到啊~
如有人跟你說某某股票明天必漲,這人不是騙子就是傻子。當然如有些世外高人有這能力,我也懷著敬仰的心去看待。但試問每個人能成為那極少數中的極少數嗎?我們還是先能穩定盈利再談吧~
使用技術分析的正確姿勢
1 需配合策略其他要素共同使用。
2 深入研究自己使用的技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3 勿過擬合和使用未來函數。
4 將使用周期縮減到較少的個數。
5 不要使用技術分析去預測未來。
操作上要用大資金和中線思維。在市場中操作股票的最高境界,就是憑盤面感覺和實戰經驗見機而行。
真正的技術分析只要依據三點就足夠了,K線、量、趨勢!而技術分析的本質從分析大盤的角度來看,就是分析資金的流入流出,就個股而言,主力分析才是技術分析的本質。而個股技術分析的精髓,是讀懂盤口語言。技術分析還有的是政策,政策引導資金流向,資金引導熱點流。
中國股市現階段,決定大勢走勢和個股走勢的決定性因素就是政策和資金。決定大盤的是政策,政策引導資金流向,而個股漲跌則主要取決於主力資金的進出。研究、發現政策趨向,分析資金的流入流出,捉住主力的蹤跡才是我們追求的炒股之道。我簡而言之,大盤走勢由權力意志決定;個股走勢由資本意志決定;博傻(情緒化)走勢由群眾意志決定。
看盤就是分析資金的流動,個股而言,看清主力目的,很重要,主力一切走勢多在盤面。分析是要以實戰為起點,賺錢才是大道理。主力目的,很重要,主力一切走勢多會在盤面反應。看清了,也就知道實戰中要怎樣操作。時間的趨勢,選好股不如選好時嘛。在市場中沒有絕對的理論是百發百中,只有不斷學習。
控制風險,安全放在第一。在股市中投資,要清楚自己,高手既不會絕對看多,也不會絕對看空,在盤面形勢急轉直下時,他會憑盤面感覺和實戰經驗見機而行,順勢而為。
做實盤股票,最忌諱心存幻想,不設止損,一但趨勢走壞,就應離場,不可戀戰。人不能跟趨勢抗衡,什麼是趨勢?趨勢就是長江之水滾滾東流,高山墜石勢不可擋。做實盤股票的最高境界就是憑盤面感覺和實戰經驗見機而行,順勢而為。
股市的漲和跌受制於多種因素的制約,如政策多空面,行業景氣面,財務基本面,資金流動進出面,價量線技術面,大小主力操縱面等等,諸如此類的因素是任何一個職業投資人在短時間內,都難以全部掌握和了解的,所以高手並不能對股市中的每一次漲跌都能判斷准。而高手能控制風險,只有控制風險,安全放在第一。能做到一切都在控制之中,那是每個股市投資者的願望。
不應持有個數太多,不管資金大小,都要集中火力為佳,控制在三個以內最為理想。
輸不起的人,在心理上,永遠是不安全的,一顆沒有安全感的心,怎麼可能會作出冷靜的抉擇?恐懼和貪婪會時刻伴隨著,最大的敵人,就是我自己。多學多看多思考,少急少躁,錢就慢慢來了。
在熊市剛剛完結後的牛市初期的上升行情中,買方力量並不強大,加上空頭繼續存在賣壓,市場人士誤以為熊市尚未結束,在牛市的起初階段,人心不穩是很正常的反映,主力和散戶同樣信心不足,盤面上的表現就是小心謹慎地沖高、艱難的盤整。但是,當行情又跌至接近底部時,市場經常出現如頭肩底、雙底等形態。持股信心的增強,反過來增加了洗盤的難度。離底不遠,跌不深。信心不足是牛市初期的典型特徵,行情總是在猶豫中發展起來的。
在市場中想要生存,性格是關鍵。在市場中沒有絕對的理論,是百發百中,只有不斷學習,只有學習才能生存。
交易之路,不斷學習是唯一的捷徑
市場是最好的老師,他的教鞭經常都是一計重錘,打得你胸悶,甚至吐血,很平常。
最近看了一本書《投機與騙局〉,如果你輸了,千萬別說自己被主力,或者市場欺騙了。整個投機過程,就是一個欺騙的過程。投機市場的本質就是一場騙局。一部分人欺騙另一部分人只是一個小小的局部。所有的人欺騙所有的人,整個社會欺騙了自己。你我他,為什麼買入?兩個理由都可以,看漲和正在漲,最完美的則是正在漲而且將會繼續漲?有什麼依據嗎?也有也沒有。整個騙局就是這麼發展的。
技術分析,基本分析只是一種審視角度,以及一把度量的尺子。而,更高的境界是什麼呢?我管他叫形勢分析,什麼叫形勢分析呢?戰場上的指揮官如何分配兵力呢?戰火在哪裡燃起?戰役在哪裡首先打響?什麼在漲,什麼在跌,該怎麼去理解這種現象,其後會如何演變,多空都在變,我們也要不停的應變。這裡面關鍵的問題在於,多空如果想達到目的,應該在什麼部位攻擊。在什麼位置攻擊呢?攻敵所不首,以亂其陣腳,何以會亂?因為心亂。攻敵攻心,炒股炒心。
如果趨勢為剛,波動為柔,那麼,剛柔相濟,陰陽相生,就是你心中最簡單的大千世界。也同樣包羅萬千。每一根k線與成交量的配合,意味著什麼呢?每一段的走勢又意味著什麼?這個似乎沒有辦法去說明,聽過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嗎?然後你會體會到趨勢,波動,突破,等等。股性就是人性,而,最簡單的人性是變來變去的,更正確的說是空無得,尋找空無,所以變來變去。以定式跟隨變化,必敗。無招勝有招是什麼呢?是一種融合,感悟後的流暢。反覆的,不厭其煩的聽著命運交響曲,貝多芬表述的是什麼?似乎表述了什麼,也似乎沒有表述什麼,你明朗,曲子本身要表述的就明朗,你困惑,那曲子就是迷茫,困惑,掙扎。——這就是大師的傑作。
抄底不是不可以,不是不能做,更關鍵的是怎麼做。問題是你如何去把握出手的部位?出手的尺度。
簡單是一種追求,無—是最簡單的,所以,簡單是追求,而不是級別的象徵。但是,簡單到什麼程度卻是可以比較的,所以對於普通人道不如易。
很多東西不能強求,正如追求道肯定不能得道,所以放棄是一種美德。自然而然才能真正的達到一些什麼。對我而言:順勢而為更像是一種境界,而不是一種方法。勢是趨勢嗎?不見得。最少趨勢本身也不是一條線所能表述的。
很多東西是悟出來的而不是簡簡單單的學習出來的,學習只是一種手段。
聲明: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風險自負;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如果你想學習更多操盤技巧,可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李玲瓏(k63078),每日更新大盤熱點,行情研判,探討交流炒股技術,遊資戰法,解套戰法等操盤策略,乾貨源源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