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排量的車款多到難以抉擇,想在買車前,比較市面上同排量、近似設定的車款,但規格與配備看得眼花撩亂,今天以比較受歡迎的街跑系列為主線,介紹規格與配備。
01
YAMAHA YZF-R3
官方建議售價:暫無,參考台灣售價約為5.8萬元
排氣量:並列雙缸 321 c.c.
最大馬力:41 ps/10,750 rpm
最大扭力:28.4 Nm/9,000 rpm
前懸吊:37 mm倒立式前叉
後懸吊:中置避震器
裝備重量:171 kg
座高:780 mm
全液晶顯示儀表,有老大哥R1的風範
全新的鋁合金鏤空三角台,手把下移22mm
油箱最寬處增加31.4mm,夾持固定感改善明顯
優點:
R系列家族基因,37mm金色倒叉、鋁合金偷輕造型上三角台,手把位置下移,類R1油箱罩,全新多功能液晶儀表,改裝品項與舊款R3通用,改裝潛力大。
缺點:
除倒叉與導流罩外,其體質與舊款R3相仿,配備表現持平,更新幅度較小。
適合:
改裝狂熱份子,喜愛R系列運動家族外觀的車友,或是舊款R3車主,最低座高男女騎士都適合。
02
KTM RC390
官方建議售價:50980元
排氣量:單缸 373.2 c.c.
最大馬力:43 ps / 9,500 rpm
最大扭力:35 Nm / 7,250 rpm
前懸吊:43 mm WP倒立式前叉
後懸吊:WP中置式避震
裝備重量:157 kg
座高:820 mm
獨特的后座造型
魚眼大燈搭配銳利車頭造型
標配43 mm WP倒立式前叉,支撐性優異
優點:
低轉速扭力與加速性優異,超輕車重、1340 mm短軸距與鋼管車架運動性良好,前剎車也配備四活塞卡鉗,給予較好的制動力道。標配WP品牌43 mm倒叉與後懸吊,滑動式離合器。
缺點:
油箱僅10L,續航力與同級車款相比,略遜一籌。儀表仍為橘色背光液晶儀表,辨識度較差。820 mm的座高偏高,身高較矮的騎士,難以有足夠安心感。
適合:
注重原廠操控、運動性的摩友,喜愛張狂銳利線條、非典型仿賽外觀的騎士。
03
KAWASAKI Ninja 400
官方建議售價:49800 元
排氣量:並列雙缸 399 c.c.
最大馬力:45 ps / 10,000 rpm
最大扭力:38 Nm / 8,000 rpm
前懸吊:41 mm 正立式前叉
後懸吊:Uni Trak 中置多連杆式避震
裝備重量:168 kg
座高:785 mm
紅線區到15,000轉,指針儀表極具戰鬥氣息
標配滑動式離合器,退檔不頓挫
多連杆避震有更好的運動性
優點:
金屬油箱夾持感優異,標配滑動式離合器、指針液晶混合式儀表,行車資訊直觀可見,後懸吊多連杆785 mm 座高親民。
缺點:
41mm 正叉設定偏軟,在改裝升級部件相較YZF-R3系列偏少。后座落差大、坐墊較薄,雙載騎乘稍微辛苦。
適合:
適合預算足夠,動力不想局限于于300c.c,以及喜愛忍者車系的車友。
04
BENELLI 302R
官方建議售價:29800 元
排氣量:並列雙缸 300 c.c.
最大馬力:38 ps / 10,000 rpm
最大扭力:27.4 Nm / 9,000 rpm
前懸吊:41 mm倒立式前叉
後懸吊:預載可調中置避震器
裝備重量:209 kg(乾重)
座高:785 mm
寬大的頭罩與導流罩造型
單側雙出排氣造型
配置41mm預載可調倒立式前叉
優點:
導流罩造型略帶歐洲風格,配備足價格低。前對四卡鉗有較好的制動力道,其ABS可手動關閉,785 mm座高較低,單側雙出排氣,搭配特殊聲浪。
缺點:
乾重就突破200公斤,濕重更要達到210多公斤,搭配300c.c.的排氣量,馬力重量比無法取得優勢。
適合:
喜愛類四缸排氣聲浪、龐大導流罩造型,可關閉的ABS系統,適合常下賽道的車友。
05
HONDA CBR300R ABS
建議售價:29980 元
排氣量:單缸 286 c.c.
最大馬力:30.4 ps / 8,500 rpm
最大扭力:27 Nm / 7,250 rpm
前懸吊:37 mm正立式前叉
後懸吊:五段預載可調,多連杆中置避震器
裝備重量:164 kg
座高:785 mm
車頭造型為鷹眼雙燈
后座配有扶手,乘坐感安心舒適
新色更新,此款黑紅配色為2018新色
優點:
785mm座高較低與手把位置搭配,整體騎乘感較偏舒適取向,座墊設計較窄,使新手更好駕馭。后座落差較小,坐墊寬大且有一定厚度,在乘坐品質與上下車都有不錯表現。
缺點:
只有顏色變更,但在配備與外觀上皆無更新,設計有些過時。37mm的正叉相較於其他配備41mm正叉車款,稍顯不足。全車燈具依然使用傳統鹵素燈組。
適合:
以通勤為主,對於配備要求不高,講求舒適騎姿的騎士。
05
HONDA CBR500R
官方建議售價:69800 元
排氣量:並列雙缸 471 c.c.
最大馬力:50.3 ps / 8,500 rpm
最大扭力:45 Nm / 6,500 rpm
前懸吊:41 mm正立式預載可調前叉
後懸吊:九段預載可調,多連杆中置避震器
裝備重量:193 kg
座高:785 mm
手把設定於三角台下,姿勢更運動
滑動離合器為2019年式新增配備
銳利頭燈造型與全車燈具皆採用LED燈組
優點:
近日最大排氣量,同時也擁有50 ps最大馬力,全車皆為LED燈組。把手位置於三角台下,騎乘姿勢更為運動。油耗測試值表現優異,LCD新式儀表,同時2019年款已標配滑動式離合器。
缺點:
僅搭配41 mm正立式前叉,運動性稍顯失色。歐規排氣雖換來更多馬力,但造型有待加強,LCD新式儀表雖可調亮度,但陽光下仍略顯不足。
適合:
預算充足、喜愛銳利造型的摩友,同時這也是小排量街拍的上限,再進一步提升排量會進入中排量區間。
總結
以上六款車價格、坐高都比較親民,相對適合喜歡街道運動車系的新摩友入手使用,由於是台灣媒體評選,我覺得少了一款重要車型....Suzuki GSX250R在國內可能是更加優秀的首選,在耐用性、操控和保養維護的性價比上都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