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你所不知道的金融圈秘密!

2020-05-15     社咖

原標題:那些你所不知道的金融圈秘密!

今天暱稱就來和大家談談金融圈子裡的一些秘密,因為作為財經作者當然對於金融圈就更加熟悉,也就能夠接觸到金融圈各式各樣的人事物,所以能夠了解到很多在金融圈子人盡皆知,但普通人卻無法得知的事。

今天就借著這個機會和大傢伙說說。

首先我們要知道金融行業是個很寬泛的概念,包括了銀行業、投資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基金業、信託業、期貨、財務公司、典當行業、互金,以及其他相關及衍生的金融行業,所以金融的涵蓋範圍極廣,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涉及到,即使你連銀行都沒去過,也無法離開現代金融。

那麼我們就先從距離我們最近的銀行業說起。

一、銀行的秘密

一說到最安全的理財方式,大家會想到的是什麼?

是不是存銀行!

那麼存銀行有沒有風險呢?答案是有的,因為銀行也可能倒閉破產,這是國家所允許的,而銀行破產一樣需要進行清算,那麼你的錢就不一定能夠全部拿回來了。

這樣就有人當心那我辛辛苦苦賺的錢就這麼沒了?其實不用太過擔心,我們這點錢,保險公司就能還上了。

因為在2015年施行《存款保險條例》中規定,存款保險實行限額償付,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所以萬一你存錢的銀行不幸破產了,只要你的存款是低於50萬元,那就能獲得保險公司全額賠付,而超過的部分就不能保證了,如果銀行清算完也不剩什麼錢的話,這部分錢可能就真的打水漂了,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分散存在多家銀行,每家銀行存款低於50萬即可。

當然還需要注意的是銀行破產包賠的內容可不包括這家銀行的理財產品,包括了這家銀行託管的基金、證券保證金、銀行協議存款,這些東西都不適於存款保險制度,所以不包賠。

在銀行中你是否有見過一個叫做理財分析師和投資經理的存在?

也許你曾接受過他們的指導,接受過他們的推薦。

那麼他們的工作內容是什麼呢?

銷售銀行自家的理財產品或代銷的理財產品。

在這些人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不懂市場的(少數具備非常專業的金融素養,其中能夠完全為了投資者考慮更是鳳毛麟角),甚至有些連基礎的金融知識都不具備,而他們唯一的工作任務就是賣出產品,所以看到那些讓你頻繁操作的投資顧問,理財經理不要輕易聽信,他們可能只是到了月底趕業績罷了。

二、證券業的秘密

在我們熟知的股票平台上又有哪些秘密呢?

我們是否常常看到有些炒股平台上有推薦牛股、選股診股、AI數據、智能盯盤、電波探測、雲端參數等各種令人云里霧裡的收費的功能,說是根據某種公式或指標來預測出個股的走勢的大數據分析,但事實上呢?

其實還真沒什麼用,畢竟股市是無法預測的,人心難測呀!儘管那些數據是真實的,但還是沒什麼用處,如果管用的話,平台能賣出你使用嗎?

還有就是那些論壇的股評分析,正如「天下文章一大抄」一樣,股評照樣是這邊搬那邊,那邊搬這邊,互相抄抄就完事了,所以你見到那些似曾相識的股評文章不用懷疑你的記憶力,它可能就是以前寫過的,或者是另一個平台上股評師發表的,被再用了一遍而已。

也有投資者認為股票網站的工作人員,金融從業者會不會有什麼內幕消息,這個其實還真不好說。因為即使知道他也不能說,即便是說,也不是跟你說,悶聲發大財不好嗎?

所以大家收到那些薦股簡訊,接到的某某平台或機構的薦股電話,無一例外是收割智商稅的,這都是非法平台和騙子來「圈肉雞」的,比割韭菜還容易。

而平台上大家都在談論推薦的股票也儘量避開,因為「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誰沒事向你推薦好股票,不就是為了找接盤俠抬轎出貨嘛!所以新手小白少看股評分析,別理推薦個股的,自己多學學基礎知識,至少能夠明白其中邏輯,也不至於人云亦云,成為案板上任人宰割的魚肉。

除了平台自身的秘密,有些上市企業在上市之前也會利用各種方式造成萬人空巷的感覺,他們會邀請意見領袖來力推,甚至發動各大媒體來造勢,只為了在短期里抬高股價,大股東套現抽身,畢竟那些天使、VC、PE為的就是這一刻。

當然一些基金公司也會利用大V推薦自家的基金,推薦原因也不盡相同,有的是為了新基金營銷,有的是為了增加基金的規模,不至於被清盤,有的是為了給自家其他主力基金做轎子,有的就是純粹為了賺管理費了。

而這個推薦的功力就看大V誰的功力比較深厚了,所以在個基的推薦上也常常容易陷入這樣的圈套,這也就是為什麼暱稱要讓大家學會識別如何鑑別主動型基金的原因,畢竟這行水太深了,一不小心就容易陷入沼澤無法自拔!

不知不覺寫了這麼多了,其實金融圈子裡還有很多秘密,有些能講,有些不能講。

至於那些不能擺上檯面的金融秘密還是讓它靜靜地沉在海底深處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p8WCF3IBfGB4SiUwQFm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