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不怎麼回家,有些農民還花大價錢修房子,專家納悶,為啥?

2019-12-15     豬友巴巴

眾所周知,過去農民生活方式比較單一,農忙時張羅農事,農閒時就蝸居在家裡!或許,也因為單一的收入來源,過去家家戶戶的生活水平都不高,一年到頭也攢不下多少錢,很多村民的房子居住了幾十年也沒有錢去修繕!在那個年代裡,也就出現了「農轉非」的現象。不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如今的農村早已告別了往日的破敗景象,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家家戶戶都住上了大平房,很多鄉親還住上了「別墅」!不過,行走在農村,雖然街面乾淨了,房屋寬敞了,可是大門緊閉的現象卻也多了!

在農村,蓋房子也是農民一生中的大事情,過去蓋好房子,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搬進去。可是,在如今有些農民花大價錢去修繕房屋,卻常年再回家居住。對此,專家有些納悶,究竟為啥呢?看看老農如何答覆的。

一、守住「根」!

成長在農村,由於年齡的增大,選擇在外打拚,可是,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壓力的增多,對於家鄉的思念也越發的濃厚!為了留住「根」,不至於在外生活,斷了聯繫,自家的老宅即便空著,也不忍任其倒塌,畢竟,房屋沒了,就越發的感覺心裡不踏實!

二、便於將來養老!

「回不去的農村,留不下的城市」!為了讓自己家庭生活的條件更好一些,不少鄉親舉家在外打工,經過多年努力後,如願定居在城市了。可是,生活條件好了,卻發現自己始終融不進城市的生活,隨著年齡的增加,越發的思念兒時的夥伴。因此,很多鄉親明明不怎麼回家,也願意花大價錢去修繕房屋,為的也是將來老了,可以回老家養老!畢竟,落葉歸根是每一個老人共同的心愿。

三、為了房屋以後升值,有錢賺!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村土地價值也逐步的顯現,尤其是,近年來,在城鄉一體化發展,鄉村振興不斷推動下,不少地方的農村面臨「合村並鎮」。雖然有些村民戶口遷出了,可是,倘若依然擁有房子,那麼根據宅基地「地隨房走」的原則,仍可以獲得宅基地的使用權,一旦房屋面臨拆遷,勢必會有不菲的補償款,這也是不少戶口遷出後,很多鄉親花大價錢去修繕房屋,不讓其倒掉的原因!

明明不怎麼回家,有些農民還花大價錢修房子,專家納悶,為啥?對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你願意花錢去修繕自家的老宅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p5dTC28BMH2_cNUg5yZ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