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可能是全世界最不好戰的世界大國了,在五千多年的歷史中,很少有主動進犯其他國家的戰爭發生,更沒有如亞歷山大、拿破崙式的「遠征」。從古至今,中國的「活動範疇」基本上全部都是在亞洲地區。然而,在五十年代初的時候,中國卻與一個遙遠的非洲國家打過一場戰爭,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遙遠的非洲(圖來自網絡)
誤上美國「賊船」的非洲國家
韓戰爆發後,美國操縱聯合國安理會,並對全世界各個國家進行威脅利誘,因而很多國家都上了美國的賊船,同意和美國共同組成「聯合國軍」——抽調軍隊到朝鮮和中國作戰。最終,「聯合國軍」除美國與韓國外,還有英國、土耳其、加拿大、泰國、紐西蘭、澳大利亞、荷蘭、法國、菲律賓、希臘、比利時、哥倫比亞、衣索比亞、盧森堡、南非等15個國家參與,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為總司令,趾高氣揚地殺向朝鮮戰場。
麥克阿瑟(圖來自網絡)
「聯合國軍」中,有倆個是非洲國家:南非和衣索比亞。就這樣,原本和咱們遠隔千萬里之遙、而且「前世無冤,後世無仇」的倆個非洲國家,竟和中國在戰場上兵戎相見了。
埃塞爾比亞參戰緣故
南非支持美國並參與韓戰並不奇怪,因為它儘管是一個非洲國家,然而南非那時候是由白種人主導的,是白種人的天下,和美國當然是同一鼻孔出氣的。但衣索比亞卻是一個東非國家,地道的黑非洲,那為什麼還要出兵和中國為難呢?事實上這同樣是有緣故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法整體實力衰退,美國便趁機將勢力伸到衣索比亞,「無償」地給了衣索比亞很多經濟援助和軍事援助,目的是要將衣索比亞建成干預非洲的基地。
衣索比亞(圖來自網絡)
因美國的慷慨「幫助」,所以當韓戰爆發後,衣索比亞皇帝塞拉西決定「知恩圖報」;別處一個重要原因是,由於美國軍火大力全方位裝備了衣索比亞,所以其國民認為自己的軍隊十分強悍,造成其國內社會輿論求戰呼聲十分高昂,認為擊敗中國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再加上美國不遺餘力慫恿衣索比亞軍方,這更使衣索比亞舉國上下都膨脹起來了。於是,衣索比亞皇帝便抽調一個步兵營,信心滿滿地參與了對中國的戰爭。
衣索比亞皇帝塞拉西(來自網絡)
朝鮮慘敗
1951年7月,衣索比亞步兵營抵達朝鮮。歇息了一年多後,1952年10月衣索比亞營總算收到「聯合國軍」指揮部的命令:讓其配合韓軍攻擊上甘嶺。渾渾噩噩了一年的衣索比亞軍隊,聽到這一命令後異常亢奮,他們準備要好好地「教訓」一下中國志願軍,並期望一戰而聞名於世!
志願軍在上甘嶺(圖來自網絡)
一天天剛剛亮,韓國軍隊和衣索比亞營發起了對中國志願軍的攻擊!剛開始時他們十分興奮,也十分「英勇」,沒命地往前衝鋒。但僅僅數分鐘後,他們此前的自信便被志願軍打的蕩然無存了,因為還沒等他們看清楚志願軍在什麼位置,就被打的暈頭轉向,懵得一塌糊塗!他們實在想不明白,早已被美國炮火狂轟了幾個小時的志願軍,為什麼還有如此強悍的戰鬥能力?
6個多個鐘頭的戰鬥,衣索比亞營便陣亡了657人,占其總人數的十分之六、七,徹底喪失了戰鬥能力。自此,衣索比亞軍隊心理徹底崩潰了,一直到韓戰結束,都不敢再和中國軍隊交戰了!
不打不相識
倖存的軍隊返國後,衣索比亞舉國上下一瞬間改變了對中國的認識和態度,甚至於他們的皇帝還最先為自己當初的輕率決定作出深刻「檢討」。隨後,衣索比亞對中國的政策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轉化——決定對華友好!
總理非洲之行(圖來自網絡)
結 語
敬愛的周總理在1971年親自與塞俄比亞皇帝塞拉西舉行了會晤,兩人相談甚歡,雙方決定加強各方面的相互合作。此後,兩國關係一直良好,並友好至今。對此,你有何評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