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聽 | 怎樣讓孩子在生活中學習知識?

2021-05-26   中國網教育頻道

原標題:閱聽 | 怎樣讓孩子在生活中學習知識?

來源 · 中國網小記者

作者 · (德)卡爾·H.G.威特

朗讀者 · 中國網小記者王紫涵

在對兒子的施教上,我一直深信「百聞不如一見」。

我除了教給兒子書本上的知識,還注意利用一切機會來豐富兒子的知識。比如,看到建築物,就告訴他那裡面有什麼,坐落在什麼地方;看到古城之類,就告訴他過去這個城的歷史,以及圍繞這個古城的種種軼聞趣事。

一個只拘泥於書本知識的人,會變得目光短淺,頭腦狹隘,不可能成為有創見的學者。不僅如此,如果僅僅停留在書本而不直接走入生活當中,那麼就連書本上的知識也不可能充分地掌握。

我相信一個書呆子式的人物在這個世界上不可能有任何作為,所以便儘可能地讓兒子在生活中學習知識。

有一次,卡爾在書上讀到伽利略那個有關「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故事,便問我:「爸爸,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真的是同時落地嗎?這怎麼可能呢?明明一個重一個輕,應該重的先落地才對。」

伽利略這個著名的故事或許德國所有正在接受教育的孩子都知道,但據我所知很少有人對此提出疑問。

許多孩子恐怕都會這樣想:「書上都那樣寫了,肯定沒有錯。」 當然,書上寫的這件事以及這個物理現象肯定是真實和正確的,但僅僅因為書上那樣寫了就完全相信卻是一種懶惰或盲從。

卡爾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具有獨自思考能力的孩子,他從來不輕信書本,什麼事都要親身體驗一下才肯罷休。

為了讓卡爾對「兩個鐵球」有直觀的認識,我便專門為了找到了兩個一大一小的鐵球,並帶著他爬上教學的頂樓作這個實驗。

人們見我這樣,都有說,「威特牧師太寵孩子」,「伽利略的原理一定是正確的,根本沒有這個必要」。但我並沒有理會別人的議論,最終還是和卡爾一起成功地做了這個實驗。

做完實驗後,卡爾覺得這太神奇了,便下決心一定要弄清「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原理。 於是,在那一段時間裡,卡爾津津有味地研究起本來很枯燥乏味的物理學。

《卡爾·威特的教育》

作者:(德)卡爾·H.G.威特

出版社:京華出版社

出版年:2003年1月

-作者-

兒童早期教育鼻祖,第一次用實證方法證明了早期教育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開創了影響東西方几個世紀的教育方法--全能教育法,造就無數天才。於1818年寫成《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成為世界上現今仍然被使用的論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獻。

-朗讀者-

北京市新英才學校

中國網小記者 | 王紫涵

座右銘:做厲害的事,

成為帶風的人。

張青青(實習生)| 編輯

中國網小記者 | 出品

本公眾號轉載的文章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文章版權及插圖屬於原作者。如果在版權上存在爭議,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