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雅:雅典奧運一場大逆轉,讓我立志進入中國女排

2020-09-09     戀榕說遊戲

原標題:張曉雅:雅典奧運一場大逆轉,讓我立志進入中國女排

「無川不成軍」,這是中國排球圈的一句老話,說它「老」是因為這句話里的「川」在很長一段時間是空白的或者缺席的——從五連冠輝煌里的張蓉芳、朱玲、梁艷和巫丹,到2004年雅典奪冠的陳靜,中國女排經歷的每一個巔峰時期都有川將的影子。而之後,四川女排一直沒有躋身世界三大賽的國手,這個空白要到2015年世界盃,才由張曉雅打破……

一場大逆轉,埋下國手的種子

張曉雅是土生土長的成都人,因為個子高,小學四年級她被體校教練選中,正式和排球結下緣分,她在城北體育館裡練排球,江湖的傳言是她愛動腦筋、抗練、能吃苦,而用她的話來說,「有緣走上運動員這條路,除了身高是父母給的,後面的榮譽都是靠自己努力和奮鬥得來的。」

而體校的訓練讓她慢慢愛上了排球這項運動,而一顆懵懂的種子被埋下則要到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那個夏天。

那一天是8月29日,當天凌晨,不少國人都守候在電視機前,一邊賞心悅目地看著田亮的十米台,一邊焦灼地看著中國女排和俄羅斯的決賽。前兩局脆生生地0:2丟掉,第三局開始前,2米04的加莫娃走路都像是在跳舞。誰也沒想到,排球史上最驚天動地的大逆轉就在0:2之後到來,中國女排「置之死地而後生」,張越紅最後一記重扣拿下,女排姑娘哭了,而在中國無數人在那個夜空留下興奮的吶喊……

那個夜晚12歲的張曉雅坐在電視機前看完了整場比賽,她被中國女排的逆轉感動,興奮的喊叫和流下眼淚後,她在心裡偷偷埋下一顆種子:「心裡許下要進入中國女排這個光榮集體的願望。」

隊友的一次撲救,讓她選擇了排球

一邊練球一邊上學,張曉雅在這種業餘訓練中慢慢成長,而讓她堅定排球之路的則是一位校隊隊友。

上初二的時候,張曉雅有一次參加省中學生比賽,那時的場地和比賽條件都比較差,她很清楚的記得,有一個飛來,一個隊友為了救一個球,下巴被地板上的釘子戳破了,滿臉是血。

賽後,張曉雅和隊友都納悶和震驚地問這位受傷的隊友,「明明看到有釘子為什麼要去救這個球?」這位隊友淡淡地說,「沒有什麼,球要落地了的嘛!」這個簡單直白的回答,讓張曉雅一生難忘,而這股飛撲救球的勁兒感染了她,讓她真正決定選擇排球這項運動、選擇運動員這個職業。

2015年,中國女排從低谷中走來,來到日本世界盃賽場時,仿佛「小透明」,多年來不如意的國際戰績讓她們不被看好。果然,小組賽毫無懸念地0:3三負於美國隊,當時的感覺「像天都黑了一樣」。張曉雅回憶,那時郎導把她們叫到一邊,說:「還沒結束呢,孩子們。第二天有新的比賽、新的對手,她們不會給我們喘息的機會,除了面對別無選擇。要堅信只要沒結束就還有機會,就不要放棄。自己覺得自己不行,就真的輸了。」這句話,激勵了在場的女排姑娘,也成了女排精神最好的詮釋。

四川女排的核心,學會永不放棄

從國家隊歸來,張曉雅是四川女排的絕對核心,而她面對的是年輕的,需要鍛鍊、錘鍊的新生代隊友,「傳幫帶」就自然成了張曉雅身上的重任。讓她欣慰的是,過去的那個賽季,球隊打出了幾場好球,而隊伍不論是贏著還是輸著,都展現出了一股精氣神。而這股精氣神,在張曉雅看來,是比比賽勝負更重要的「隊魂」。

聯賽結束,張曉雅去打了泰國聯賽,回國後她突然腰傷復發了,「剛開始只是覺得麻,後來突然襪子都不能自己穿了。」不能久站、不能久坐、不能彎腰,可以說站著坐著都在疼。脊椎、腰椎方面的多位權威專家看了片子,每一個醫生的建議都是「做手術」,而這句話後半句必定是,「排球也不能再打了」。這樣的答案顯然是張曉雅無法接受的,28歲的她還想打、還想繼續職業生涯,所以她選擇了痛苦的保守治療,「就這樣熬著吧。」

張曉雅作為榜樣的閃光點,不僅僅是女排世界盃的冠軍,而是她每一堂普通訓練課的堅持、每一顆普通球的撲救,「體育不僅教會我如何去贏,同時也讓我明白如何體面地輸。」

永不言敗、竭盡全力,說起來都很容易,而只有在每一天的訓練、近20年的付出,站著、坐著都痛的傷病中才能體會,這幾個字的分量。(封面新聞/記者:陳甘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okDzc3QBLq-Ct6CZhUl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