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崔鵬 中國企業家雜誌
5年間,微信支付從零開始,發展到日均移動支付筆數10億筆。今天,它開始進入下半場,無論是圍繞智慧生活,還是追求科技向善,微信支付團隊沒有整天想著改變世界,也不需要考慮KPI,更不一定是要打敗誰。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崔鵬
編輯|王芳潔
頭圖攝影|王超
騰訊微信事業群副總裁耿志軍至今還記得,多年前他吃過的一堆閉門羹。
在2014年和2015年期間,耿志軍經常去各種大會上推廣微信支付。每次演講的時候,他都會貼出一張自己的二維碼,希望現場觀眾向他付一次款,體驗下微信支付,結果「每次演講都很失敗,收不到幾分錢」。
雖然那時微信已經如日中天,成為騰訊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船票」,但微信支付才剛剛誕生。從2014年8月微信發布「當面付」產品算起,微信支付今年只有5歲。
今天,移動支付已經滲透進各行各業,成為中國網民日常生活中最為普通的使用習慣。在2018年四季度財報中,騰訊公布的日均移動支付筆數為10億筆。
對於微信支付的高歌猛進,騰訊內部很多兄弟部門非常羨慕。「別的BG(事業群)會說,你們還有什麼壓力?你們一路高歌,都能躺贏,躺在那不動大盤都在增長。」耿志軍說。但他告訴《中國企業家》,微信支付團隊現在面臨的最重要問題就是工作壓力。
微信支付的壓力和焦慮感來自何處?耿志軍的答案是方向,中國網際網路人口只有這麼多,數據增長已經沒剩下多少空間,團隊究竟該往哪裡走。
耿志軍經常問自己,微信支付還能做什麼?
往何處去
這些年微信支付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它在起步階段經常遇到無人問津的尷尬情況。
移動支付的主陣地原本屬於支付寶,畢竟自2004年開始,支付寶已經在這個領域深耕。微信支付運營中心副總經理雷茂峰告訴《中國企業家》,2014年自己跟同事在廣州微信總部(TIT創意園)附近做推廣,親自下場做收款碼,但商戶反饋說微信支付沒多少人用,並不想接受,「給一個烙餅小攤貼了個二維碼,結果只有微信的同事會去掃碼。」
當時整個團隊都不太自信,氣氛有些涼,但耿志軍為團隊成員打氣稱,雖然微信支付現在做的事情並不起眼,但未來一定會改變世界。
但2015年除夕的紅包大戰,為移動支付戰爭撕開了一個口子。彼時,憑藉微信的社交關係鏈自傳播,微信紅包火遍大江南北,同時將微信支付送到了數以億計的用戶窗口裡,馬雲將這場「戰役」稱之為「偷襲珍珠港」。
自那年起,每年春節都能成為微信支付的一次「汛期」。隨著人口大遷移,聚攏在一二線城市的網際網路用戶回到家鄉,將移動支付帶到更多下沉市場,支付筆數增長也會迎來一波爆發。經過多年發展,微信團隊本以為移動支付市場已經接近飽和,但今年春節前後,數據仍有大幅增長。
及至目前日均10億筆的「高水位」,微信支付需要思考的是,下一步該往何處去。
騰訊微信事業群副總裁耿志軍。攝影:崔鵬
經過一番思考後,耿志軍對《中國企業家》表示,今年移動支付幾乎已經覆蓋用戶生活的各個角落,在這個時候,支付筆數和覆蓋面已經不是團隊追求的最終目標, 「團隊不要整天想著改變世界,也不需要考慮KPI,更不一定要打敗誰。」
圍繞智慧生活
微信支付團隊告訴記者,經歷5年狂奔之後,微信支付在有意識控制對速度的渴望,重新專注在提高微信支付的用戶體驗上,最主要的方向是智慧生活和科技向善。
在智慧生活層面,微信支付的重點產品包括智能硬體產品「青蛙」,智慧交通和微信支付分等。
7月24日,微信支付推出空中離線解決方案「微信機上付」,用戶可以在飛行過程中「先享後付」,這個離線消費服務的前提是:微信支付分超過550分。
微信支付分,是結合用戶在微信支付註冊的身份信息及消費行為等數據,給與用戶在微信支付體系內的評分。當用戶在接入微信支付分服務的商戶購買商品或使用服務時,可以使用免押金等相應便利。
雷茂峰告訴《中國企業家》等媒體,過去微信在一些免押金場景下的缺位有些尷尬,「用微信支付借充電寶要押金,用支付寶就不用押金」,微信支付分是遲早要做的,只是何時推出的問題。
去年5月,國內第一家掛牌的個人徵信機構「百行徵信」正式成立,阿里和騰訊各自持股8%成為其股東,這意味著用戶的支付寶和微信數據正式得到國家認可,相關徵信數據將與傳統銀行徵信數據一起匯總至央行。
得到官方認可後,微信在去年9月低調上線內測微信支付分。作為微信支付的核心功能之一,微信支付分近一年來的聲量並不大,並沒有在全國範圍內鋪開,與之對應的是螞蟻金服的芝麻信用高調運行多年,早已在市場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經過半年多的小範圍內測,微信支付分於3個月前正式上線,根據微信官方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目前用戶免掉的押金超過一百億,接入微信支付分的商戶行業壞帳率下降91%,某個共享充電寶品牌80%的用戶選擇不再交押金,轉而使用微信支付分。
目前微信支付分主要應用於共享設備免押金租借、無人貨櫃自助購買、網約車先乘後付、酒店免押金預訂、娛樂設備先玩後付等免押金和先享後付場景。拓展更多應用場景是未來微信支付分的最重要任務。
「青蛙」智能設備是微信推出的刷臉支付智能硬體產品,微信團隊並不會下場親自做硬體,而是只負責產品設計,製造和鋪設工作由第三方服務商進行。
線下便利店對於這類體積小、支付便捷的設備有很大興趣。對於這類硬體產品來說,量產能力以及鋪設數量是決定性因素。去年12月,支付寶推出了業內首個人工收銀刷臉設備「蜻蜓」,在半年時間內已經落地全國300多個城市。
「青蛙」的一位供應商告訴《中國企業家》,目前該設備鋪設的店鋪數大概在幾千家左右,還有很大挖掘空間,微信方面也一直在對產品方案進行疊代,並與供應商保持積極溝通。
耿志軍說,微信支付做智慧生活場景,希望與外部合作夥伴一起,而不是「我們自己喊、自己叫、我們覺得我們怎麼樣,我們沒那麼重要」。
隨著微信和支付寶雙雙入局,刷臉支付也將在今年逐步進入商用成熟階段。8月份,設備的第二個版本「青蛙Pro」即將上線,支持前後雙面屏,商戶可以在收銀結束後,與顧客互動溝通,比如向用戶發送商品促銷信息等,這也是微信支付設備區別於支付寶相關設備的重要特徵。
其實,微信支付早在2017年就已經開始探索刷臉支付,最初的合作夥伴是服飾品牌傑克瓊斯。不過當時的 概念比較初級,用戶如果要綁定會員,還需要掃碼小程序,產品體驗並不好。
微信支付行業應用副總經理郭潤增表示,經過5年來「支付+會員」的探索,微信支付正式推出基於微信卡包會員、小程序會員與青蛙設備結合的「刷臉即會員」解決方案。這套方案已經在部分線下門店試點,門店收銀機連接青蛙後,除了掃碼支付和刷臉支付能力外,還能高效獲取會員。
在《中國企業家》的現場體驗中,用戶可以在刷臉支付介面一鍵開通會員,查看相關積分、卡券和會員權益,然後點擊確認即可完成支付,整個支付過程比較流暢和自然。用戶綁定會員後,下次支付的時候,刷臉就能識別會員身份和相應權益,操作便捷。
在整體網際網路用戶增速放緩的背景下,過去一年,支付寶在交通出行和民生服務等領域持續進行戰略投入,有效拉動了支付寶用戶量的逆勢增長。同樣,交通領域是微信支付數據增長最快的領域。
根據微信官方公開的數據,目前每分鐘有超過10萬人在出行時使用微信支付,早高峰有超過500萬人使用微信支付刷碼乘車,每月使用微信支付的車主超過1.3億,交通行業微信支付交易筆數年增長率超過100%。
今年上半年ETC市場熱度很高,無論是銀行還是第三方支付機構都希望在進入賽道互相比拼,騰訊坐擁微信小程序,同時在全力轉向To B,自然不會錯過這個領域。
微信支付行業產品運營部大交通負責人徐曼麗告訴《中國企業家》等媒體,微信支付的大交通團隊很早就關注到ETC網際網路發行的事情,未來微信支付將陸續向合作方開放ETC和無感支付等能力。
簡單來說,微信目前整合了微信支付和小程序功能,車主可以在微信上直接申辦ETC,全國聯網通行,使用微信支付「先通行後扣費、無需充值」的服務,這裡解決的是車主由來已久的一個痛點:傳統ETC用戶需要定期為銀行卡充值,否則卡內沒錢車主在收費站將無法通行。
而微信支付的現有方案,可以先行為車主墊資,讓用戶順利通過收費站,隨後微信會從用戶帳戶內自動扣除相關款項。
移動支付如何向善
今年5月份,馬化騰首次正式對外表示,希望「科技向善」成為未來騰訊願景與使命的一部分。當下,幾乎每家上規模企業都開始意識到,使命、願景、價值觀的重要性。不僅是騰訊,多家科技公司都在今年將企業社會責任提到重要高度,而不再是一味追求商業回報。
因此,頗受關注的一個衍生問題是,企業提出的使命願景究竟如何落地,而不僅僅是口號?
記者從騰訊了解的情況是,自5月之後,幾乎每個BG都在圍繞「科技向善」,針對性的推出相關業務。
就微信支付而言,目前已經推出的具有社會責任屬性的功能包括親屬卡、停機充值以及試點中的24小時移動餐廳。
在耿志軍的描述中,停機充值功能是一款「有愛」的產品。
前段時間有媒體曾報道,一名失戀的女生手機通話過程中遭遇停機和停電,只能向110民警求助充值並得到幫助的故事。微信團隊因此受到啟發,與運營商溝通,做出了停機充值的產品,用戶即使在沒有話費的情況下,也能先充值後扣款。
另外,隨著越來越多年輕人常年在外求學工作,通過手機進行「雲陪伴」已經成為許多人與父母子女相處的方式。隨著微信支付的日益普及,有更多低齡兒童和中老年人產生了移動支付需求,但銀行卡綁定的複雜環節對他們並不友好。
微信支付基礎產品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親屬卡的設計初衷,就是為這些用戶帶來便捷的移動支付體驗。
用戶可以在微信錢包中找到親屬卡選項,點擊「贈送」給對應親友,即可完成親屬卡綁定。父母消費時,每一筆欠款都會從子女的帳戶中扣除,並向其推送詳細的支付情況。
目前微信親屬卡支持發紅包、掃描二維碼支付、付款碼支付、網上購物和使用乘車碼等支付功能。雖然親屬卡關聯了用戶及相關好友,但親屬卡進行的消費行為,都會被計入微信支付的商業支付數據類別,有助於幫助微信提升商業支付的占比。
7月中旬,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今年將建成全國統一的電子證照共享系統和電子發票公共服務平台。電子發票領域被阿里和騰訊兩家公司同時看重,早在3月份阿里與騰訊就聯合斥資超過5億元戰略投資百旺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主要負責為大中型企業和小微企業提供發票數字化生命周期管理的產品和服務。
在騰訊的大本營深圳,電子發票的推廣更加迅速。從今年5月起,深圳2.2萬輛計程車已經全部接入「計程車助手」小程序,乘客使用微信支付結帳,能通過小程序開具並保存發票、給司機打分、快速找回遺失物品等。
這個小程序由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國家稅務總局深圳市稅務局與微信支付聯合推出,它也是全國首個計程車智慧出行平台,上線兩個月已經開出30萬張電子發票。
這套解決方案目前覆蓋餐飲、零售、交通、商旅、快遞和票務等多個行業,根據騰訊官方數據,截至目前已經節約發票紙張近300噸,減少砍伐樹木約15萬棵。
「現在的微信支付需要做一款有溫度的產品。」 耿志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