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在「拯救人類」?真相可能會讓你失望……

2020-05-20     華輿

原標題:新冠病毒在「拯救人類」?真相可能會讓你失望……

編輯:向前

中新社·華輿訊 綜合報道 截至目前,全球範圍已有200多個國家受到新冠肺炎波及,近500萬人受到感染,數十萬人因此失去生命。

新冠肺炎自出生伊始便被視為洪水猛獸,不過,越來越多的媒體開始注意到,這頭奪人性命的猛獸卻在某種程度上「無意間」拯救人類。

世界上自殺率最高的國家之一的日本,每年有近3萬人自殺。據日本《中文導報》報道,日本2020年4月自殺率同比下降20%,為五年來最大降幅。

(視頻截圖)

報道稱,整個4月,日本共有1455人自殺,比去年同期減少359人。日本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封鎖措施實際上有益於居民的心理健康。疫情致企業停工、學年推遲,人們因此有了更多時間在家裡和親人們待在一起,社會壓力也相應減少。

另一份日本警察廳公布的數據則顯示,疫情期間日本的交通事故數量有明顯減少。

該報道介紹稱,日本全國2020年4月發生的交通事故數量為20805件,較2019年同期大幅減少36.2%。日本全境47個都道府縣的交通事故量均較2019年同期有所減少,其中減幅最大的是東京都,為48.2%;群馬縣和福井縣分列二三位,分別為47.7%和 47.2%。在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方面,2020年4月為213人,較2019年同比減少19.9%。

如果說自殺率降低、交通事故減少只是個別現象,那麼有一項變化卻讓世界人民達成共識——自然環境變好了。

水城威尼斯每年都會吸引大量遊客到訪,不過,由此產生的污染問題也成為了當地的頑疾。據報道,每年威尼斯政府都會投入大量的人力去清理運河,僅僅是去年一整年,威尼斯政府就在運河中清理出了3噸的垃圾,這其中包括大量的塑料垃圾。

隨著義大利疫情的爆發,遊客數量驟減,還讓當地人老老實實的待在了家中,這也讓一直在清理卻從來沒有變清澈過的運河突然開始清澈起來。甚至連威尼斯的當地人都為此感到震驚,紛紛拍照紀念這一難得一見的場景,一名威尼斯的老人表示,自己在這裡居住了60多年了,從來沒有見過這麼乾淨的河水。威尼斯政府的相關人員也表示,人流量的大幅減少讓污染的情況減輕了非常多。

印度的情況類似。自今年3月份以來,印度面對疫情採取了封城措施,恆河兩岸的各類工廠全部停工,恆河水質肉眼可見地得到了巨大改善。據報告顯示,恆河水質顯著改善,目前部分河段的水甚至已經到達直接飲用的標準。

另外,從美國航天局(NASA)、歐洲航天局(ESA)和歐洲環境署(EEA)發布的疫情前後空氣品質變化數據以及衛星圖來看,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世界範圍內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含量均明顯下降,許多地方的環境問題也得到一定的改善。

歐洲1月空氣中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含量。

歐洲3月空氣中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含量。(圖片來自EEA)

不過,如果你希望籍此得到」疫情讓世界更好「的結論,那麼你可能要失望了。

以日本自殺現象為例。現階段的封城舉措確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日本人工作和人際方面的壓力,但隨之而來的經濟壓力卻很可能成為新的自殺誘因。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日本自殺人數劇增35%,如果疫情造成的經濟低迷期延長,就可能造成自殺數回升。4月30日,京都大學藤井教授研究組公布了疫情將引起的經濟活動停頓、國內生產總值下跌、失業者人數和自殺者人數預算。報告指出,按照悲觀設計,預計兩年後疫情才穩定的話,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將在2020年度下跌14.2%,失業率高峰時將達到6%到8.4%,一年裡的自殺人數將高達39870人;而按照樂觀設計,一年後疫情穩定的話,自殺人數也將達到年間34449人。據警視廳和厚生勞動省統計,迄今為止日本自殺者人數最高時,是2003年的34427人。京都大學研究組的預算將超過這個數字。

(圖片來自日本警察廳)

日本預防自殺協會主席齊藤友紀雄表示,在國家危機和災害時期,成年人也往往不會想到自殺,例如發生大地震、海嘯和核泄漏事故的2011年,日本自殺人數也出現了下降。但他警告稱,經濟和工作壓力是導致自殺率上升的重要原因,疫情導致的長期經濟低迷,很可能在將來導致自殺率反彈。

環境問題同樣不容樂觀。

數據顯示,隨著各地復工復產,社畜重新回歸城市水泥森林搬磚,中國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水平均回歸正常水平,與肺炎危機發生前相對一致。

而據中國生態環境部介紹,僅3月7日一天,湖北省醫療廢物處置能力達到665.6噸/天,較1月20日前的180.0噸/天增加了485.6噸/天,增加了2.7倍。這僅是中國一地的醫療廢物總量。目前疫情在全球火速蔓延,幾乎所有國家的醫療廢物處理系統都處於高壓運轉狀態。

醫療廢物被收集後,一般會被焚燒處理。但這些垃圾在高溫中變成灰燼時,同時也會釋放空氣污染物。焚燒含氯的材料可以產生致癌物;焚燒重金屬或金屬含量高的材料(尤其是鉛、汞和鎘)可能使有毒金屬傳播到環境中。

此外,「疫情外賣經濟」雖然免去了人們外出的風險,但外賣垃圾卻增加了垃圾處理廠的工作負擔。根據美團發布的《2020春節宅經濟大數據》,美團外賣從一月底到二月份的蔬菜、海鮮水產、肉類等生鮮食材的銷售量環比漲幅達200%。

而且由於疫情帶來的焦慮與工作停擺,世界多地的垃圾分類回收工作也被迫暫停。在美國,政府因為擔心病毒通過垃圾回收環節進行傳播,一些城市已經暫停了垃圾回收的工作。另外,由於擔心重複使用物品可能會傳播病毒,一些商家又開始重新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3月初,星巴克宣布暫時停止使用可重複使用的杯子。儘管依據環境學家的分析,這一做法並不能有效避免病毒的傳播。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環境也有短暫的改善,然而危機之後,各國為了刺激本國的經濟復甦,紛紛出台了各類經濟刺激計劃,其中包括短期內見效極快的大量基礎設施建設。

根據《中國經濟刺激計劃對氣候和能源的影響》報告,中國的高耗能工業在經歷了2008年金融危機最嚴重的幾個月的短暫崩潰後,迅速恢復並走出「V」型反轉之勢。

新冠疫情帶給我們最大的財富,是讓人類重新審視自己與環境的關係。希望於疫情來改變生活,無異於飲鴆止渴。

日本《中文導報》,2020年5月20日,疫情下日本自殺人數驟減:迴避人際壓力是要因》

在日華人圈,2020年5月16日,《日本疫情期自殺率下降20%,「宅家」有益心理健康?》

南都周刊,2020年5月15日,《人類因疫情少了出來晃,竟然讓生態環境變好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oej2MnIBnkjnB-0zP8r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