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年輕人都聽父輩們說過,那便是生活當中一定要學會節儉,甚至在一些理財書籍當中,也曾多次提及節儉二字。例如,《鄰家的百萬富翁》一書中就說過,很多富人的財富積累,靠的就是年輕時所養成節儉的習慣而帶來的。
當然了,節儉並不是說想做就能做到的,畢竟如今這個社會裡物價如此之高,而房價動不勸就幾萬元一平米,哪怕我們想要節儉,似乎也是從無下手。最終,很多年輕人便放棄了節儉,從而更加願意滿足自身的消費慾望為主。
那麼,年輕人如何在節儉的同時,滿足自身的消費慾望呢?節儉,又是否代表著應該摳下一切錢,甚至是降低生活品質呢?消費慾望控制住了之後,那我們還有必要打工賺錢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
一、年輕人如何在節儉的同時,滿足自身的消費慾望?
的確,小胖從出社會那一天起,父母就告誡自己,未來一定要想辦法省錢,甚至是想辦法存錢。當然了,他們並沒有提及節儉這種高級的字眼,但個人覺得這也是節儉的一種做法。
但是,當時自己太過於年輕,完全不懂得節儉的意義,所以浪費了差不多十年的光景和工資。而那時候最喜歡做的事情,便是發工資之後請一堆所謂的好朋友吃飯、喝酒甚至是隨意消費,而每個月也都變成了月光族。
後來才發現,這種所謂的消費慾望,完全就是錯誤的。要知道,在本身工資就低的時候,將時間和金錢浪費在發展這些無用的人脈上面,就已經算是失敗了。更應該做的,是想辦法提升自身的能力,甚至如果有可能的話,用這些錢去報一些培訓班。如此一來,錢花在了實處,才能算是節儉,而不能算是浪費。
二、節儉,是不是該摳下所有的錢,降低生活品質?
很多人聽到節儉二字時,腦海里所呈現的,或許便是那種平時一分錢都捨不得花,甚至連瓶水都捨不得買的人。又或許,是看著別人在飯店裡吃飯,而自己寧願去路邊吃地攤上的東西。
其實,所謂的節儉,並非是這種摳法,這樣只會降低生活品質,哪怕未來真的能夠存下錢,自己也是不幸福的。個人覺得,節儉其實和《斷舍離》一書中所倡導的類似,即「購物時三思而後行;不需要的東西就不接受和購買;只添置必需的物品。」
這樣一來的話,我們該花的錢還是該花,但是不該花的錢就堅決不花。只有不斷給自己、給家人灌輸這種思維和想法,未來大家才能一起朝這方面前進,這,才是節儉的意義。畢竟,如果只是一個人努力,而其它人依然亂花的話,那節儉也就沒啥實際用處了。
三、消費慾望控制了,還有必要打工嗎?
當然了,很多人看到控制消費慾望時,或許也會忍不住朝著另外一個方向想:如果我連消費慾望都沒有了,那賺錢還有什麼意義呢?的確如此,如果連消費都不願意了,錢似乎也的確沒啥作用了。
但是,我們換個思維想一想,所謂的控制消費慾望,並非是讓你一分錢都不消費,而是應該將錢花在實處上。例如,日常的生活用品,買房或者家裡添置家具等必需品,這樣,錢就花得實在,甚至是花得有意義。
而所謂的控制,是努力控制和減少與一些不必要的人出去吃飯和消費,甚至是不要將錢浪費在發展這種關係上面。另外,適當的尋找消費的替代方案會相對較好。例如,小胖之前很喜歡買飲料喝,但是一年下來也是差不多一千塊錢左右,後來,將這種方式更改為用保溫杯接水喝,這不就省下錢了嗎?這,也是節儉的一種方式,不是嗎?
或許,很多人看來節儉二字距離年輕人很遠,甚至覺得這是老一輩的思維方式。其實並非如此,越是年輕,越應該養成節儉的品質,甚至未來結婚找對象時,能夠找到一個三觀一致的另一半,也非常重要。如此一來,雙方都不會胡亂消費,而家庭的存款速度將會超出你的想像。
有時候,當我們月底或者年底復盤,查看自己的消費開支時才會發現,原來有好多錢是完全沒必要花的,這種消費,就應該將其完全杜絕掉,只有這樣,我們才真的能夠將錢花在實處,不是嗎?
那麼,您覺得節儉重要,還是滿足消費慾望更重要呢?年輕人,又真的有必要節儉嗎?普通人光靠節儉,又真的能夠攢下錢嗎?歡迎一起在留言區聊一聊!
(打字不易,看完請幫忙點個贊哈,如果您喜歡小胖的文章,也請關注一下,小胖先謝過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oXLTUHMBd4Bm1__YCzm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