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人體基礎健康指標,體溫相對恆定是維持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的重要條件之一。而自1714年,加布里埃爾·華倫海特發明水銀體溫計,在過去的幾百年里,這一傳統體溫計逐漸成為人們家庭里「剛需」的醫療器械。1988年,電子體溫計出現,而傳統水銀體溫計將由於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汞逐漸被淘汰。
這對於陳海亮等智能硬體創業者來說,無疑是一塊大市場:水銀體溫計逐步被淘汰,電子體溫計的檢測數據容易受外部環境影響,而可以實時、精確檢測體溫並綜合大數據分析提供專業醫學依據的智能體溫計時代到來。
其中,嬰幼兒的體溫檢測目前成為一大熱門。畢竟,成年人有自控力,弄碎水銀體溫計等事故風險低、感冒發燒可自行處理、對疼痛忍受力更高。而嬰兒尚未這些意識,在發燒時,父母必須每隔半小時~1小時便檢測一次體溫,以隨時了解孩子狀態。
根據創業邦記者在京東、淘寶等電商平台的統計,目前市面上的智能體溫計有包括發燒總監iThermonitor、豆芽智能體溫計、育兒寶智能體溫計、iFever智能體溫計、奶嘴智能體溫計等在內的10多種產品,一般是通過臂帶式、膠貼式、奶嘴式等將體溫數據通過藍牙4.0傳輸至手機app上,實現體溫實時監測、高溫預警等功能。
那麼,對比市面上其他針對嬰幼兒的智能體溫計,寶護圈這一嬰幼兒智能體溫計的新入局者有何不同?
結合陳海亮的介紹,創業邦記者總結了寶護圈以下3點特色之處:
1、熱傳導技術。據其介紹,目前所有智能體溫計是單面感溫,另一面沒有熱源,這會導致熱量從一面吸收,從另一面散發掉,從而導致傳感器無法算出準確溫度。寶護圈團隊解決了熱量散發的問題,目前,寶護圈稱其體溫測量誤差在0.1度,采溫頻率每秒2次。
2、感應式開關,只要和皮膚接觸便自動連接、自動測溫。
3、設計上,採用食品級矽膠材料、粘貼式粘扣。
(佩戴在孩子上臂的寶護圈。圖中小模特為寶護圈創始人陳海亮的孩子,這款產品正是由他而起。)
但是,由於藍牙傳輸的距離限制,一般智能體溫計無法遠離手機,這一問題寶護圈也並未解決。目前,寶護圈的解決方案是數據上傳後,多個家人可同時接入app查看數據。
今年4月,寶護圈登陸京東眾籌。「我們在一周內賣出近2000套,眾籌金額近8萬,超過預期400%多。」陳海亮介紹。但在生產環節,寶護圈中途遭遇了一些問題,導致部分產品表面出現瑕疵。寶護圈決定更換製造商,改由光寶集團代工,發貨也因此延期於7月中旬。
這給寶護圈帶來了一些不好的聲音,畢竟對於已經參與眾籌的用戶而言,這是誠信問題。「我們做好了由此帶來批評的心理準備,但該承擔的責任我們不會逃避。」陳海亮說。創業邦記者也會持續關注該產品的用戶使用情況。
陳海亮計劃,在接下來的1年里,一方面繼續產品研發,另一方面重點進行市場推廣,搶占嬰幼兒智能體溫計的入口。除了傳統的線上直營店+線下嬰幼兒用品代理和醫藥商代理模式,寶護圈還將利用微商模式,同一些平台合作發展全職媽媽做銷售員,「我們在北京採訪了50個社區1000位媽媽,發現她們有倆大特質,第一,樂於分享;第二,有經濟壓力,同時有充足時間做這件事。」
寶護圈團隊組建於2014年9月,並獲得梅花創投200萬天使投資。目前團隊共12人,正在準備pre-a輪融資。未來,寶護圈計劃以硬體切入醫療的「院前」階段,在app端不僅可實時監測體溫數據,還會提供專業醫學諮詢、建立家長社區、搭建醫藥電商平台。
對於智能硬體只是「門票「的移動互聯時代,這種商業模式未必有新意,但絕對充滿挑戰。目前,寶護圈正在建立其全職醫療團隊。「醫學團隊並不需要資深人士,但要有育兒專業知識或1年以上經驗。後期會吸引外界更多專業人士建立醫療諮詢的滴滴模式。」陳海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