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起全國帶量採購陸續實施,藥品品種不斷增加——百姓享受政策紅利,零售藥店變身「健康管家」

2019-12-26     生命時報

今年12月起,帶量採購陸續在25個聯盟地區落地實施,共有25種藥品,帶量採購的擴圍結果將在聯盟地區正式執行。

中標藥品總體平均降幅59%,單個藥品降幅高達80%,公布的採購品種中,涵蓋高血壓、心血管等多個疾病領域,包括厄貝沙坦氫氯噻嗪、氯吡格雷等,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和硫酸氫氯吡格雷片分別用於高血壓、急性心梗和心絞痛、卒中及外周動脈疾病的治療,在帶量採購地區的中標價分別為1.09元/片(150mg+12.5mg)、2.54元/片(75mg)。

百姓在醫院、藥店均能享受到政策紅利,真正做到從「治療方案」到「生活管理」,實現全周期慢病管理。

進口原研藥物降價,

為國民福利加碼

帶量採購是指採購辦公室代表公立醫院團購藥品,一般是明確採購量,通過以量換價,降低進入採購名單的藥品價格。9月公布的採購品種中,共有25種藥品,覆蓋高血壓、糖尿病等多個疾病領域。

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和硫酸氫氯吡格雷片分別用於高血壓、急性心梗和心絞痛、卒中及外周動脈疾病的治療,價格與同類仿製藥相當,將極大減輕需要長期用藥的患者的心理及經濟負擔。

除醫院外,目前患者還可以憑藉處方使用醫保在藥店購買到相關產品,省去挂號費的同時也更加便利。

患者於降價後在小區周邊藥店購買藥物

心血管疾病患者要注意,

院後管理不可懈怠

中國有近3億慢性病患者,包括高血壓、急性心梗和心絞痛、卒中及外周動脈疾病等在內的心血管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和高死亡率的特點,每10秒就有一人死於心血管病,已成為實現健康中國2030的工作重點。

其中,堅持規範治療、提高用藥依從性及重視疾病管理對於做好心血管疾病的慢病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心血管疾病是我國城鄉居民的一大「心病」,也是持續深入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一大阻礙。

心血管疾病的救治工作要做深做細,落實到「最後一公里」,才能實現國家整體心血管病防治水平的提高。

患者需要改變原來以治病為中心的理念,轉向以健康為中心,重視心血管疾病慢病管理,改善預後。

這樣民眾才能更健康,健康中國才能真正實現。

居民購藥時在櫃檯與藥師溝通

零售藥店「搖身一變」,

成為居民身邊的健康管家

近年來,藥店角色正在發生變革,服務不再僅僅局限於提供藥品,而是逐漸向慢病患者身邊的「健康管家」轉變。提供慢病藥品大包裝,建檔檢測,健康諮詢,用藥指導等專業服務,在慢病管理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藥師為顧客進行高血壓疾病管理講解

35歲的小娜(化名)從事藥師行業已有五年,曾經有一位十分固執的大爺由於頭暈來到藥店買藥,小娜告訴大爺必須要測一下血壓,可大爺執意不肯,小娜堅持說:「我必須得給你測,你今天就得聽我的。」

最後大爺拗不過小娜測了血壓,結果發現血壓偏高,待到去醫院檢查時才發現是二級高血壓。小娜告訴我們:「現在越來越能理解這份工作的重要意義,遠親不如近鄰,這份工作真正能幫助到居民患者。」

慢病患者以中老年人為主,他們往往諱疾忌醫,對醫院有排斥心理,而藥師卻可以在患者與醫院間架起橋樑,起到輔助作用。

在藥店初步檢查後,藥師會建議患者到醫院做進一步診斷,幫助患者及時確診和規範治療。

小娜還提到,只要顧客到店一定會為他們建立慢病檔案,檔案上會記錄監測值和最近的用藥情況,實時掌握病情發展,幫助他們實現合理用藥。

小娜說:「慢病患者多是久病成醫,但他們也需要家人和朋友的關懷,我用對待家中長輩的心態去關心顧客,成為他們生活中的健康管家。」

小娜的故事僅是萬千藥店藥師中的一個縮影,他們都日復一日在崗位上為前來買藥的患者亦或是為家人買藥的顧客服務著。對於慢性病患者而言,醫院及藥店是每個月、甚至每個星期都要去的地方。相比醫院等候時間長、醫生問診時間較為有限,作為「遠親不如近鄰」的健康管家,藥店藥師能更充分地與患者交流,居民患者也能在藥店互相分享慢病管理經驗。

居民在藥店挑選藥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oP8DQm8BMH2_cNUgAfu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