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國產劇神仙打架,那一年陳道明的片酬只有10萬塊

2020-08-31     刀刀叨文藝

原標題:2007年,國產劇神仙打架,那一年陳道明的片酬只有10萬塊

記得是從哪一年,你放下手裡的美劇韓劇DVD,開始熬夜追起了國產劇嗎?

很多人的答案,肯定有2007年。

這一年,有《士兵突擊》《大明王朝1566》《金婚》《奮鬥》《雙面膠》……即便到了現在,很多國產劇仍在追隨這些經典劇集的腳步,很多觀眾仍在一遍遍重溫,怎麼也看不夠。

上圖:《士兵突擊》

01 三大巔峰代表國產劇最高水準

誰人不識許三多!

《士兵突擊》之前,我國不是沒有優秀軍旅劇,但《士兵突擊》創造了一種文化現象:它擁有數百萬的「兵迷」,它讓「許三多」成為2007年的流行詞彙,它讓一個虛擬角色首次成為「年度人物」。

康洪雷和蘭曉龍證明:一部沒有明星大腕、沒有情感糾葛、也沒有離奇情節的「三無產品」,具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不拋棄、不放棄」和善良、真誠、堅持的品質,是如此寶貴,「許三多」這個人物已經寫入國產劇史冊。

兩年之後,《士兵突擊》原班人馬再度出演了《我的團長我的團》,此劇再難超越,又一部堪與《八佰》比肩的戰爭題材國產劇。

上圖:有人成影帝,有人成導演,有人成石頭批發商

2007年兩部豆瓣破9分的國產劇:《士兵突擊》和《大明王朝1566》,然而二者當年遭遇卻截然不同。

《士兵突擊》收視率高歌猛進,《大明王朝1566》卻知音寥寥,直到數年後,人們才真正認識到它的價值。

張黎導演、劉和平編劇的《大明王朝1566》,令看完它的觀眾說出這樣的話:「看完這個,感覺《權利的遊戲》只能改名叫《權利的鬥毆》了。」

一部歷史劇,出場人物多而不亂、矛盾線索繁而不雜;從嘉靖帝到沒台詞的太監、從主角到配角,個個性格鮮明演技在線;無任何粗製濫造和不負責任的痕跡……對比2020年同樣標榜「嚴謹歷史劇」的《清平樂》,它的豆瓣9.7高分一點不水。

上圖:陳寶國扮演嘉靖帝

另外,被《大明王朝1566》光芒掩蓋,大概很少人記得2007年陳道明也有一部好劇《臥薪嘗膽》,他出演越王勾踐,胡軍出演吳王夫差。

作為歷史劇,它製作精良、尊重史實、服化道考究,全員演技在線。在第二屆首爾國際電視節上,獲得了最佳長篇電視劇獎。

張黎導演僅憑《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兩部劇,就足以被封「國產劇第一導演」。

同樣是「國產劇最高水準」,《士兵突擊》代表軍旅劇,《大明王朝1566》代表歷史劇,《金婚》則代表家庭劇。

上圖:《金婚》

鄭曉龍導演,王宛平、李東東編劇的《金婚》,是萬千國人心中的「請回答1960」,看似平淡無奇卻韻味無窮,遍地雞毛蒜皮卻平實感人。

當年播出時不僅是北京、瀋陽、大連、武漢、成都等城市的收視冠軍,更創造了觀眾心目中對完美婚姻的想像——張國立和蔣雯麗塑造的「佟志」和「文麗」並不完美,恰好就是這份不完美成就了它的真誠。

上圖:蔣雯麗憑《金婚》拿下白玉蘭和金鷹雙料視後

02 當年一炮而紅的新人如今已是領頭羊

2007年的國產劇,擁有一個最顯著的特點:「說人話、辦人事」。

那一年現實主義題材百花齊放,接地氣、不懸浮,塑造了一個個堪稱經典的螢屏形象:許三多、成才、史今、袁朗、佟志、文麗、陸濤、夏琳、胡麗娟、李亞平……好劇、好角色令不少演員一炮而紅,13年過去,有人已然成為演員行業的領頭羊。

上圖:《奮鬥》

比如《士兵突擊》的王寶強、張譯、陳思誠、段奕宏,《奮鬥》的馬伊琍、佟大為、文章、王珞丹……還有《雙面膠》的海清,更是藉此奠定了「麻辣小媳婦」的螢屏形象。

國產青春劇的復興,無疑要給趙寶剛導演記一個功勞,前有《過把癮》《像霧像雨又像風》,後有《奮鬥》《我的青春誰做主》。

現在重看《奮鬥》,很多觀眾會覺得「夏琳太綠茶」「陸濤太花心」,但當年它以極富感染力的語言和生活化的情節,去表現年輕一代的奮鬥與情感經歷,憤世嫉俗、叛逆迷茫、情感混沌都表現得淋漓盡致,讓「80後」首次作為一個群體進入國人視野。

而滕華弢導演、六六編劇的《雙面膠》,在明星撐起半邊天的電視劇市場,海清和塗松岩兩個名不見經傳的演員,愣是「吵」出了一片天。

如今再看,這部直面現實描寫地域文化衝突、婆媳矛盾的家庭劇,比「第三者插足」更接近家庭生活的常態,令人「細思恐極」——此劇一舉奠定海清的「國民媳婦」形象,從此也將六六推上了一線編劇的行列。

2007年,還有一部青春劇不可不提:《五星大飯店》。

現在看來,張峻寧、牛萌萌、曹曦文……幾乎片中所有主演都「糊」了,包括編劇海岩也都不知所蹤,簡直是時代的眼淚。

然而海岩賣了房子才拍完的《五星大飯店》,豆瓣評分7.6,當年在央視黃金強檔推出,至少做到了一點:與韓日偶像劇叫板,沒輸!

03 國劇一哥一姐片酬最高15萬元

從2007年到2020年,不過短短13年,國產劇的行業生態如今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對比《琉璃》的編劇劉芳,這兩天因為「魔改」「注水」而髮長文解釋,結果引發劇迷反彈、撕得慘烈無比——

2007年,可謂「編劇的黃金時代」:蘭曉龍、石康、王宛平、六六,名編劇們不僅身價大漲,比如《奮鬥》編劇石康終於能還完房貸安心寫作,名編劇們更是開始擁有個人粉絲團,比如蘭曉龍。

上圖右二為蘭曉龍

而彼時行業並未如此浮躁,資本還未予取予求、掌握生殺大權,「流量」和「IP」更是陌生的概念。

那一年,國產劇還沒有染上注水、加戲的頑症,《金婚》這樣的大戲,50集已經頂天了!《士兵突擊》只有30集、《大明王朝1566》不過46集。

那一年,國產劇還沒有被摳圖、替身所害,演員軋戲、濫用替身,並沒有成為心照不宣的行業「慣例」。

那一年,國產劇一哥、一姐們的片酬,還沒有漲到令人咂舌的程度:

蔣雯麗、孫儷,作為國產劇女演員TOP,單集片酬只有10萬元——等於一部50集《金婚》,蔣雯麗拿走500萬片酬。

而陳道明、孫紅雷、李幼斌、陳寶國,比女演員略高,也只是每集10萬-15萬元左右。

誰能想到僅僅10年之後,演技和藝德均比老戲骨們差出天上地下的流量明星們,卻拿著上億的片酬!

好在2020年國劇開始降「躁」,一批高分佳作誕生:《隱秘的角落》《龍嶺迷窟》《我是餘歡水》讓人看到國產劇的「復興」有望,被打亂的行業秩序正在恢復。

而對於2007年的國產劇來說,兩年之後,《我的團長我的團》《蝸居》《潛伏》都在2009年誕生,國產劇「眾神時代」到來。

今日主筆:某小刀。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oP0RQnQBd8y1i3sJFLm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