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引言:
我們都知道,在公共場合或者密閉空間內,熊孩子可謂是讓人聞之色變。畢竟年紀小,你打也不是罵也不是,而且往往打了小的,出來老的。熊家長比熊孩子更讓人頭疼。所以關於孩子的教育,一直是大家所關注的焦點。
案例:
前段時間在網絡上有這樣一段視頻,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一家三口坐動車,在視頻中有一位小男孩不停地用自己的雙腳踹著自己前方座位的椅子。孩子的爸爸怕影響其他乘客的休息,所以趕忙制止了孩子,並且還嚴厲的教育了孩子。
對於孩子爸爸這樣的行為,很多網友都非常的贊成,畢竟在動車這種公共場合,如果熊孩子的家長能夠及時的制止熊孩子的行為,對於孩子自己以及對周圍的人都是有好處的。但是沒想到視頻播放到最後,大家卻覺得這位熊孩子媽媽的行為非常的不合格。
因為孩子媽媽的雙腳其實也放在前面的餐桌上。這樣的行為看起來非常的不雅觀,可是他的行為孩子的爸爸可能也阻止不了,所以許多網友看了以後都認為,這位媽媽的行為確實亮了,爸爸的行為雖然很解氣,但是媽媽的行為卻讓人很失望。
無論是在什麼地方,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會影響到孩子。所以如果父母想要給孩子樹立好榜樣,就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也一定要明白自己的言行舉止究竟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
那麼父母在言行舉止上究竟會怎樣的去影響孩子呢?
1.思想上
父母如果是一個比較上進的人,那麼孩子可能就會很明顯地感受到父母積極的思想,他們也會努力地經營自己的人生,通過努力來改變自己的現狀。
但如果父母是一個比較消極的人,那麼孩子長期在父母這種消極思想的影響下,很有可能也會對自我進行否定,埋怨自己的人生,而且還不會做到自我反思。
媽媽坐好,孩子也乖乖坐好
2.行為上
其實孩子很多時候都會悄悄觀察父母的行為。如果父母是一個品行比較端正的人,那麼孩子在觀察的時候也會學習這些比較好的行為,甚至把它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但如果父母有一些不好的行為,比如說愛抽煙或者是在公共場合說話很大聲,那麼孩子也可能會在不知不覺間學習來,並且也會照著大人的樣子做這些不好的行為。
爸爸排隊,孩子也學著排隊
3.言語上
生活中很多父母可能就會時不時的在孩子面前爆粗話或者是說髒話。時間久了,孩子可能就慢慢地學會了這些語言,有些時候不知不覺間就在別人面前說了起來。
這樣一來孩子就會變得非常的沒有禮貌,甚至還會影響到孩子的整個教養。所以父母們在孩子面前說話一定要注意了,一定要做到文明用語。
女兒跟在爸爸後面排隊
那麼在孩子面前,父母的哪些行為應該要避免呢?
1.過度滿足孩子
當父母的一定要學會對自己的孩子說,不要讓他們覺得所有的東西都是來之不易的,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這樣孩子在長大之後,才會明白努力的意義以及努力的價值。
2.經常對孩子說命令式的話語
有些父母總是以命令孩子的口氣對孩子說話。而在大人的這種高壓下,孩子可能就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願。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不被尊重,父母也不夠了解自己,在長大之後性格可能就會變得比較叛逆或者柔軟。
3.不及時改正孩子的錯誤
很多家長可能以為孩子還小,在孩子犯了錯誤以後不會直接批評他們。其實這樣反而是害了孩子,因為孩子判斷是非的能力還不足,他們可能不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如果沒有家長引導他們,他們還有可能會繼續把這種錯誤的行為當成對的。這樣一來,他們在今後犯錯誤的頻率或者幾率也會越來越高。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得優秀,變得努力,那麼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家長一定要為孩子做好表率,先從自己的言行上改變自己,然後再通過合理的方式,耐心的態度教育孩子,這樣一來孩子才會慢慢的在家長的培養下變得越來越好。(配圖源自網絡,侵刪)
育兒難題郝媽幫,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好媽媽郝女士,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