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國家的形成,源於美國傳教士的無心插柳和英國一戰中的欺騙

2019-05-29     心向青山

20世紀之前,「阿拉伯人」主要被用來稱呼阿拉伯半島上蓄養駱駝的牧民,即今日所說的貝都因人,也就說,阿拉伯人這一標籤當時在廣大的伊斯蘭世界並沒有認同感。

操阿拉伯語的族群曾經在阿拉伯帝國時期統一過,但之後再無統一,他們似乎對政治有一種天然的冷漠感。

阿拉伯諸民族確實需要一個政權來維持秩序、保護權益,但這個政權是阿拉伯人的倭馬亞亡(白衣大食)、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還是波斯人的白益王朝,抑或是庫爾德人的阿尤布王朝、突厥人的塞爾柱帝國和鄂圖曼帝國,這些都無關緊要。

城頭變幻大王旗,阿拉伯人的生活依然繼續。

但到了近代,隨著美國人和英國人的到來,中東的局勢開始變得不同。

1、美國的傳教士

19世紀的阿拉伯世界,依然處於鄂圖曼帝國的統治之下。

鄂圖曼帝國對於宗教相對寬容,帝國治下不僅有伊斯蘭教,還有東正教、天主教、基督新教。

隨著鄂圖曼土耳其的衰落,以「第三羅馬」自居的俄羅斯人開始關心鄂圖曼帝國內東正教徒的福祉,美國人、法國人、英國人也開始在這裡建立學校。

這一幕,對於在近代飽受苦難的中國人來說非常熟悉,當我們淪為東亞病夫時,鄂圖曼土耳其也變成了「西亞病夫」。

鄂圖曼帝國

美國的傳教士學校,以敘利亞新教徒大學(今貝魯特美國大學)最為著名,因為它招收各個宗教的學生,其最初目的是為了讓伊斯蘭教徒該宗基督新教,但無意中卻促進了阿拉伯民族主義的興起。

我們知道,今日民族國家的形成,源自三十年戰爭之後,1648年歐洲人簽訂的《威斯特伐里亞條約》,該條約規定各國彼此互相承認主權與領土,於是民族國家便越來越多,歐洲的版圖也越來越破碎。

美國人的傳教,把這一觀念逐漸引入了阿拉伯世界,促進了阿拉伯文學的復興,同時也使阿拉伯年輕人開始珍視自己的文學和歷史遺產,於是民族主義開始抬頭。

但鄂圖曼帝國,畢竟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障礙。

2、一戰中,阿拉伯人與英國人聯合對抗鄂圖曼土耳其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給了阿拉伯人機會。

一戰中,鄂圖曼帝國和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屬於同盟國,英國、法國、俄國屬於協約國。為了打擊鄂圖曼土耳其,英國人決定在土耳其身後插上一刀。

於是,英國人開始尋求與阿拉伯人的哈希姆家族合作。哈希姆家族,是伊斯蘭教建立者穆罕默德的後裔,世居伊斯蘭聖地麥加。對於一個民族主義思想抬頭的民族,大國的支持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阿拉伯的勞倫斯

公元1916年,哈希姆家族的海珊·伊本·阿里在英國人支持下發動起義,隨即建立漢志王國,自認國王。

之後,英國人派出著名的勞倫斯與阿拉伯人並肩戰鬥,1918年,在英軍配合下,阿拉伯軍隊解放敘利亞,第一面阿拉伯民族獨立的旗幟升起,鄂圖曼帝國在敘利亞長達4個世紀的統治宣告結束,這標誌著阿拉伯國家開始復興。

3、內志王國和漢志王國的對決

內志和漢志都是阿拉伯半島的地理名詞。

「漢志」,是阿拉伯半島的人文地理名稱(英文 Hejaz),位於阿拉伯半島的西部沿海地帶,包含伊斯蘭世界的兩大聖地麥加和麥地那。

「內志」,又稱納季德(英文Nejd)、中央高原,位於阿拉伯半島中部,是阿拉伯半島的中心地區。

綠色為內志,黃色為漢志

漢志王國的建立者侯賽出自哈希姆家族,其因志向遠大,目標是一統整個阿拉伯世界,漢志王國建立之後,海珊的長子阿里駐守漢志本部,第三子被任命為敘利亞國王(包括今日的黎巴嫩),第二子則成為伊拉克國王。

看來,整個阿拉伯半島似乎要統一在一個政權之下了。

然而,隨著同盟國在一戰中的戰敗,英國人在中東的目標開始發生變化,其實其目標一開始也絕非簡單的幫助阿拉伯人建立一個統一的國家,只不過一戰的結束加速了這一過程罷了。

於是,英國人又在阿拉伯人中找到了一個代理人——內志地區的沙特家族。

英國人給內志的沙特家族和漢志的哈希姆家族的承諾是相同的,於是隨著宗主國鄂圖曼土耳其的崩潰,內志和漢志的相爭不可避免。

當沙特家族以內志高原為中心,向漢志王國發起進攻時,英國人選擇了中立。

1924年,沙特的內志軍隊攻陷麥加,漢志國王海珊流亡賽普勒斯,長子阿里流亡伊拉克,漢志王國被內志吞併。

漢志加內志合併,便是今天的沙烏地阿拉伯。1927年,英國人宣布承認沙烏地阿拉伯獨立。

4、哈希姆家族的結局

致力於一統整個阿拉伯的哈希姆家族在與沙特家族的競爭中失敗,那麼他們能保留剩下的兩河流域嗎?

如果按照印巴分治的邏輯,將阿拉伯半島分給沙特家族,將兩河流域分給哈希姆家族,似乎是一個對阿拉伯國家分而治之的不錯的主意。

但是,中東不僅有英國,還有法國,法國人也有自己的利益區。

對於英法而言,控制中東的根本是蘇伊士運河,因此阿拉伯半島的價值是遠不如兩河流域(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因此承認了沙烏地阿拉伯的獨立,不代表哈希姆家族就能正常接手伊拉克和敘利亞。

阿拉伯的分割

事實也正是如此。

最終,伊拉克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敘利亞成為法國的殖民地,最終留給哈希姆家族的只是今天的約旦王國,而巴勒斯坦地區(古稱「迦南之地」),則留給了漂洋過海回到故土的猶太人。

約旦,全稱約旦哈希姆王國,這是哈希姆家族至今的歸宿,哈希姆家族被騙了嗎?也許吧,但這就是政治,這就是大國博弈,弱小的國家只能成為棋子。

當年一手創立伊斯蘭教的穆罕默德,看到今日哈希姆家族的局面不知道會作何感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oOl0EWwBmyVoG_1Zvuw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