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鳥瞰圖
學校某種程度上類似一個小型的城市,建築、交通、景觀的相互交織形成了物理空間,不同年齡的學生與教師組成了小型的人類社會。如今我們所居住的城市物理空間正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而不斷地創造出新的事物,學校亦然。
隨著教學模式的不斷發展,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學校環境中人類社會的行為模式發生了轉變,而作為物理空間的校園建築若不作出相應的改善,這個小型城市的發展就將受到嚴重阻礙。
中央庭院頂視圖
校園遠景
傳統的校園規劃突出教學區,忽視生活區和交流活動區,而對於新時代的教育建築而言,校園不僅是傳授知識和進行研究的場所,更是全面提高綜合素質的生活環境。與傳統的講授式教學不同,現代的教學模式更注重體驗式教學,主張學生從生活中去體驗,從實踐中去學習。
學校主入口
西側沿街立面
因此,在本次溧陽市實驗小學新校區的建築設計中,我們與校方針對教學模式於建築空間的要求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將體驗式教學這種時新的模式落實於校園建築內,從空間硬體上加強了對新型教學模式的表達,令校方所期望的教學模式在良好的物理平台中得以實施。
平陵書院牌坊
中央庭院
燕山新區位於溧陽城區以南,是一個融居住、文化、商務、交通集散於一體的現代化城區。溧陽實驗小學新校區立足新區核心,計劃設置小學12軌72班,幼兒園8軌24班,將成為周邊區域乃至更大範圍內的教育界學術交流和科學研討的重要集會場所。
教學樓西
教學樓立面
根據實際情況,設計初始我們制定了三個設計目標:
1)從整體校園規劃層面出發設計體驗式教學空間,針對校方對體驗式教學的理解與構想,結合學生的興趣設計貫穿校園的體驗式空間體系。為學生的交往交流與日常活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與多元化的空間。
2)從教學單元層面出發設計體驗式教學單元,改變傳統講授式教學的教室布置形式,以一種變化的、非固定的單元教室取而代之,以適應日益變化的全新教學模式。
3)重視學校歷史,決不因日新的教學模式變化而完全捨棄學校過去的歷史文化底蘊。
教學內院
教學樓立面
經過各方面的努力,這些目標最終成功地在項目中得以實現。中國如今的教育很大程度上都以應試教育為主,即以「教師為中心」「以考試為中心」,導致忽略了個體差異和綜合素質的培養。
體驗式教學的提出是國人對解決這個問題所作出的諸多嘗試中的一種。但在傳統的校園空間裡實施體驗式教學卻是困難重重。
因此,我們摒棄了千篇一律的標準化建造方式,針對各種不同的新型教學模式,積極思考和探索個中差異與共性,不斷嘗試新的校園建築空間。這也是建築師在能力範圍之內對中國教育改革所盡的一點點綿薄之力。
教學內院
教學內院
教學內院
校園局部
校園局部
校園局部
校園局部
校園局部
校園局部
教學區一層平面-北
教學區一層平面-南
教學區二層平面-北
教學區二層平面-南
教學區三層平面-北
教學區三層平面-南
教學區四層平面-北
教學區四層平面-南
教學樓南立面
教學樓北立面
教學樓西立面
教學樓東立面
教學樓剖面圖
泛在學習走廊示意
體驗式教學單元
項目名稱:溧陽市實驗小學新校區
設計公司:浙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www.zuadr.com)
建築設計:陳學鋒、沈曉鳴、洪濤
結構設計:岑偉、劉若斐、張正雨、江帆
水電設計:王鐵風、曹志剛、袁松林、朱晟偉
設計團隊:浙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二建築設計研究院
項目地點:江蘇省常州市溧陽市燕山新區燕湖路北
項目類型:教育建築
項目面積:建築面積47457.53平方米
完工時間:2016年9月
主要材料:彈性塗料、青磚、小青瓦、鋁合金格柵
攝影師:章魚攝影
撰文:洪濤
戳右上角關注
每天都有新內容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