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直隸、山東及河間府一帶,捻軍四起,慈禧震怒,48歲的僧格林沁恢復王爵,率一萬清軍,前往山東剿滅捻軍,為什麼僧格林沁是恢復王爵呢?這還要從僧格林沁1859年乾的一件事說起。
僧格林沁出生於蒙古科爾沁旗,善騎射,被譽為「國之柱石」,深受道光、咸豐兩位帝王喜愛,1855年,僧格林沁率軍擊敗太平天國北伐軍,俘林鳳祥、李開芳,因為軍功,僧格林沁被封為博多勒噶台親王,也因為此事,僧格林沁被譽為和曾國藩齊名的「抗擊太平天國」的名將,然而,僅僅4年,僧格林沁便將自己的王爵給弄丟了。
1858年,第一次大沽口之戰戰敗,咸豐帝派僧格林沁前往天津督辦大沽口和京東防務,結果1859年,英法一艘巡洋艦帶著13艘船炮艇,大搖大擺出現在大沽口,對於僧格林沁的勸阻和警告,直接當作耳旁風,英法聯軍此舉,對中國軍隊,簡直是一種侮辱,僧格林沁見狀,怒髮衝冠,直接命軍隊向英法艦隊開炮,擊毀英軍戰艦3艘,使英軍死傷464人,英海軍司令賀布受重傷,這便是第二次大沽口之戰。
這是大勝,為何僧格林沁卻會被剝奪爵位呢?原因很簡單,第二次大沽口大戰後不久,英法聯軍入侵,打入北京,圓明園遭殃,那些主和派,便認為,是僧格林沁惹怒英法,這才發生這樣的慘死,於是,僧格林沁的王爵才被剝奪。
接到慈禧人民,僧格林沁便往馬不停蹄前往山東,1961年,僧格林沁在鄂東霍山黑石渡收降捻軍十幾萬人,但因為心慈手軟,僧格林沁並沒有將這些人全部殺掉,而是打散了事,而僧格林沁此舉,卻為自己埋下禍根。
這個捻軍的「捻」是北方方言,意為是「一股一夥」,在被僧格林沁打散後,這些人有很快聚攏,形成新勢力,僧格林沁只能繼續四處奔波,剿滅捻軍。
1965年5月,僧格林沁中捻軍奸計,被誘至山東曹州高樓寨,身陷重圍,僧格林沁突出重圍時,受傷落馬,潛伏在麥田,最終被年僅16歲的小兵張皮綆斬殺,死時年僅5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