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正青春 與時俱進大濟南

2019-12-10     無線濟南

在古老街巷中漫步,探訪幽深舊巷、老式門樓,品味紅色對聯、泉水人家,聆聽河水潺潺、清泉汩汩……老濟南獨有的味道,足夠吸引人。

近日,山東省人民政府批覆同意《濟南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並確定芙蓉街—百花洲、將軍廟、山東大學西校區(原齊魯大學)3處為歷史文化街區,整體保護濟南「山、泉、湖、河、城」一體的城市空間格局、歷史城區的空間特徵及各個時期的歷史文化遺存。

濟南的古城風貌獨特,作為古城歷史文化資源最為集中的片區,明府城片區內有大明湖、趵突泉兩大風景名勝,更有芙蓉街、百花洲、府學文廟、題壁堂古建築群等歷史遺存。這裡「家家泉水,戶戶垂柳」,珍珠泉、芙蓉泉、騰蛟泉等80餘處泉水在小巷民居內穿流而過,堪稱「老濟南」的縮影,成為濟南古城復興的一個生動樣本。

整體的歷史環境風貌體現著城市的歷史文化價值。一直以來,全市為推動歷史文化名城復興作出了積極努力。濟南市規劃部門此前就啟動了《濟南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編制工作。芙蓉街、百花洲、將軍廟歷史文化街區也正式獲批為省級歷史文化街區,並被納入濟南名城保護規劃體系。

對於濟南獨有的古城風貌,對其進行保護將會堅持以下幾個原則,包括絕不破壞建築風貌、街巷肌理、泉與城以及泉與人相依相伴的關係、古城的社會業態,對文保建築和風貌建築能保就全力保等。這些「不破壞」原則,正是對泉城歷史文化價值的保護與延續。

古城區之外,濟南的現代化建設進程正以「濟南速度」全速前進。查閱濟南的地圖可以發現,濟南南部是泰山山脈,北邊是黃河,濟南北跨,跨出的是城市功能轉換、生態建設、產業發展,「以城聚業、以業興城」,讓全產業運行與城市商業、人居環境、城市綜合功能之間緊密配合。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黃河國際生態城、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三大新興片區發揮出強勁發展力,助力濟南北跨。

濟南構建的「一先三區兩高地」中,「兩高地」即東部濟南中央商務區和西部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2011年3月,濟南市規劃委員會通過了《濟南東部新城CBD 城市設計》。而今,這個8年前規劃的地區,正在日夜兼程,奮力追趕,它將給濟南這座城市一個夢想,向大都市對標的夢想。金秋時節,俯瞰濟南經十路北側的CBD最新進展,中央綢帶公園已經初具美姿、對外開放,俗稱「五指山」的五座超高層建築正慢慢冒出地面伸向空中,有的已經建到了百米高度。總體看,CBD建設東側更快些,一座座高樓漸漸要改寫濟南東部天際線了。

向西望,濟南西部新城位於濟南市西部,跨濟南市槐蔭區、長清區兩區,核心區位於濟南西站片區的新城。新城總面積約 450 平方公里,核心區面積 26 平方公里,由以濟南西站片區、大學科技園和濟西濕地公園為核心的三大功能板塊組成,是中國規模最大、投資最高的城市新區建設項目之一。以京滬鐵路樞紐為依託,以商務、金融和物流產業為支撐,以會展、行政辦公、文化、體育為核心的濟南市西部新城區,同時也是濟南市新的「門戶」和「窗口」,是濟南市代表山東省對外聯繫的口岸,是濟南市由內向型城市向外向型城市轉變的主戰場。

濟南,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歷史文化名城。從悠遠的時光一路走來,濟南的「氣質」在與時俱進地改變。泉水人家與時尚動感的大都市共存相依,與時俱進的泱泱大城,正煥發青春,朝著建設「大強美富通」國際化大都市的目標昂揚前行。

撰文/艾溪 攝影/王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oGMq724BMH2_cNUgFOZ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