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程夢
編輯 | Amy Wang
《樂隊的夏天》收官賽的最後,馬東說白岩松曾在現場問過一句「搖滾樂都去綜藝節目了,還評獎、還得第一,這是不是一件特別土的事情?」他說他不知道,他也不知道這個節目還應不應該繼續辦下去。
但緊接著他宣布即將開啟的《樂隊的夏天》全國巡演計劃以及為第二季做準備的「樂夏巡星計劃」時,就暴露出對於繼續掀起這場樂隊的浪潮,他的內心不像是他口中說的那麼猶豫。
《樂隊的夏天》之於樂隊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刺蝟樂隊說:「它在加重『樂隊』這兩個字的內涵,讓人覺得樂隊是該被重視的存在。」
痛仰樂隊說:「通過這個節目會有很大一部分年輕樂隊能登上更大的舞台,會有更多年輕人去livehouse看現場。」
新褲子樂隊說:「希望現在的年輕人,可以通過《樂隊的夏天》這個節目,對樂隊感興趣。」
而最重要的是台下的樂迷們也高喊著:「《樂隊的夏天》還要繼續。」
樂迷眼中樂隊火了整個夏季
一個朋友曾經提到過,最初打算來追《樂隊的夏天》時還以為這個綜藝至少已經播到中期,因為感覺像是從很久前開始,就時常能在社交渠道上看到與其相關的字眼,而事實那個時候節目的第二期才剛剛播完。
其實不怪她會有這種感覺,在Q2整個綜藝市場幾乎被戀愛觀察節目霸屏,音樂類綜藝無甚新意的的情況下,《樂隊的夏天》的到來讓大眾耳目一新。
節目開播前兩期上微博熱搜9次,節目話題閱讀量達到6.5億,從知乎豆瓣到微博微信都備受大家熱議。百度搜索指數峰值為也一度高達845825。從那時開始,類似於樂隊「夏天」來臨的呼聲就未曾間斷。
《樂隊的夏天》最直觀的火熱是這群參賽樂隊的走紅。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起,就時常能聽到以下這些討論:喜歡新褲子還是刺蝟樂隊?Click#15與盤尼西寧誰更酷?想學海龜先生的穿搭,面孔樂隊的主唱陳輝是如何保養的?九連真人如何將客家話唱的這麼好聽......
第三期節目中新褲子樂隊曾被問來參加這檔綜藝的原因,主唱彭磊回答是節目組答應他能漲粉百萬,參賽前新褲子微博粉絲4萬左右。如今節目結束,他也如願漲粉到112萬。
當然粉絲漲到百萬的不止新褲子樂隊一個,還有118萬的痛仰以及110萬的刺蝟樂隊,以及在百萬粉絲邊緣徘徊的盤尼西寧、旅行團。而像目前微博粉絲21.5萬的Click#15粉絲增加到以前的75倍。
當然樂隊的人氣高漲不止是體現在微博漲粉上,還有巡演門票粉售賣。Click#15曾在節目中談到過參賽前的樂隊商演情況,經常出沒於DDC等中小型Live house的拼盤演出中,門票50元左右,觀眾在幾十人到一百人左右。而如今他們不僅開啟了八月全國巡演,京滬杭蓉等6所城市迅速在開票的後半日內售罄。
此外,其還登上過《時尚芭莎》《男人裝》《嘉人》《時尚先生》《時另》等時尚刊例,人氣已經今非昔比。
樂迷們一邊小小介意自己深藏多年的樂隊要開始被大眾分享,一邊又著實期待著樂隊的今夏燒起的這團火能一直延續。
市場口中樂隊的夏天還很遠
總決賽錄製一半,到點要回家睡覺的朴樹離場時還不忘補充一句:「樂隊太不容易了,這個夏天他們等了很久。」而《樂隊的夏天》真的能帶來搖滾樂的夏天嗎?
對比樂迷們的高度興奮,另一部分人的態度就相對消極。
一個觀點是認為《樂隊的夏天》這檔綜藝是好看,但是卻並沒有為樂隊帶來資本關注的裂變。
同樣是將一種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相對陌生的音樂風格帶入了公眾的眼前收穫到流量,《中國有嘻哈》節目確實給rapper們帶來了更多的機會。從商演、線上線下活動到影視綜藝等,他們的商業化路徑得到了更加豐富的拓展,嘻哈音樂也開始出現在各大音樂節、影視綜藝以及與主流音樂實現融合。
然而相對而言,《樂隊的夏天》目前卻沒讓大家看到它對於樂隊有太多的商業化運作,參賽的樂隊選手們是獲得了熱度和流量,但是樂隊的商業化形式卻沒有得到創新改變。節目過後,樂隊們的商演依舊還是以前的音樂節或者演唱會,除了更有名氣一點,而這一點或許會給樂迷們帶來音樂節門票上漲的恐慌,商業化上似乎沒有新的突破發展。
有媒體也曾調侃道:節目過後只是少數樂隊能過夏天,而很多樂隊還是一如既往的沒有錢。中國搖滾樂隊的賽道並沒有拓寬,少數有名氣的選手能過上短暫的夏天,但其他沒有名氣的樂隊依然不能靠音樂吃飽飯。
另一個觀點就是認為《樂隊的夏天》依舊只是圈內火熱,並未「出圈」。
不少人表示,對於《樂隊的夏天》的火熱討論也僅限樂迷圈內,他並未像《中國有嘻哈》一樣圈出一堆圈外的粉絲來。沒有造星成功就是最大的區別點,就比如《樂隊的夏天》里未能出現像《有嘻哈》里GAI、PG one等一樣高話題度選手。
《樂隊的夏天》之於樂隊是播種的春天
關於《樂隊的夏天》是否出圈其實難以定論。從樂隊的市場反響來看,它雖並未帶來如同《中國有嘻哈》一樣現象級討論,但不可否認的是也「討好」了本該「討好」的所有人,吸引到周邊人群的關注,同時更讓部分非樂迷的大眾們開始為搖滾側目,當然這種關注度還很微弱。
但真的只有出圈才意味著爆款?爆款才意味著綜藝成功嗎?這是貓影文娛(ID:maoyingtv)給出的追問。
摩登天空CEO沈黎暉說:「破圈是在一個點上打破,擴圈是做系統,可以把消費者的體驗、消費都拉進來,《樂隊的夏天》讓獨立音樂有了更多的年輕聽眾,同時撬動更大的年輕消費市場。」
而《樂隊的夏天》沒有拓展出樂隊更多商業玩法這一點是事實。看到過《中國有嘻哈》完成了嘻哈音樂從0到1完整的商業規劃,實現了rapper們在市場上更多的商業可能,他們也希望《樂隊的夏天》能徹底改變國內搖滾樂隊地下的局面,成為能帶來樂隊產業鏈良性發展的IP綜藝。
這是好事,因為這也說明綜藝的製作質量在提高,大眾的意識形態里綜藝的市場影響力在提升。人們不再只將其當做簡單的流量節目,僅看其廣告售賣或者版權,而是以IP的思維來要求它要有完整的商業化運作,後續可持續發展。
但是卻忽略了一點,目前這樣成功的IP綜藝案例還只是少數,市場還在探索,以此要求所有綜藝都實現這種飛躍,似乎有些難。
誠然,《樂隊的夏天》沒能像《中國有嘻哈》一樣完成樂隊從0到1完整的商業規劃,但也未必能說它不能為樂隊帶來夏天。正如馬東所說:「《樂隊的夏天》是和未來的一場對話,它在讓更多年輕人重新認識獨立音樂、感受樂隊文化,而從從節目受到的觀眾和市場反饋來看,它是一個極具潛力的成長型IP。」
至少《樂隊的夏天》的出現已經為樂隊帶來了一定的流量,縱使還沒有規劃出更多的流量變現的可能,但有了流量也意味著有了商業價值。
如此來看《樂隊的夏天》之於樂隊就不只是圈內樂迷們的一場狂歡,它將樂隊這塊冷僻的「荒地」拎到大眾眼前,注入流量也讓市場看到這塊地的升值空間,只等資本的下一步的挖掘。雖然如今還未看到有何新動作,但是以後未必不會出現商業新玩法。
《樂隊的夏天》過後,還有即將上線的《一起樂隊吧》已經確定籌備的《樂隊的夏天》第二季,已經燃起了火星,誰又能說這把火不會燒起。
總之不用那麼消極悲觀,即使《樂隊的夏天》沒有帶來樂隊的夏天,也讓其從冬天走到了播種的春天,而我們要做的或許就是耐心一點給它一些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