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上一個特別奇怪的詞彙吧?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PSA),這個東西叫做壓敏膠。是不是如果說專業術語大家還是一頭霧水?
咱們先說說特性:
壓敏粘合劑是一種非反應性粘合劑,其在施加壓力以使粘合劑與表面粘合時形成粘合。不需要溶劑,水或熱來激活粘合劑。
如名稱「壓敏」所示,粘合程度受用於將粘合劑施加到表面上的壓力大小影響。表面因素,例如光滑度,表面能,去除污染物等,對於正確粘接也很重要。
看到這裡還不知道這個東西是什麼也別過於難過,其實就今天就是要來說說膠貼。
但如果看完上面的文字是不是對膠貼能有一個基本的概念呢?
膠貼一般的來說會分為四層,最上面的印刷層,往下走就是紙基,再往下走就是PSA(壓敏膠),最後是一個蠟紙層。
這種東西真的有可談的必要性嗎?iN覺得還是有的。雖然在很多的時候iN是不推薦使用任何膠貼的,但是存在就是合理性。這玩意還是有自己存在的價值,而並不能一味的去否定它。
膠貼的一個好處是可以很快的利用上面的印刷色澤在很多零件上做出分色效果。例如很多獨角獸的天線內部的金色其實就是膠貼來做的——這種膠貼相對於我們噴塗的時候所選的金屬色要正的多,是屬於專色印刷的部分。所以金燦燦的天線內部顏色目前來看其實還是膠貼做的最好。
而一些萬代設定給「小孩玩的SD模型」也為了拼裝效果和著色效果附加了一些膠貼,這樣孩子們在拼SD模型的時候也就不需要使用噴漆、筆塗等複雜工藝而給模型帶來一些細節效果的提高。
但膠貼最大的詬病是啥?如果大家不說是「厚度」似乎就有點對不起iN了吧?由於紙基的問題膠貼一般的情況下厚度很厚,貼在模型表面可以肉眼可見的發現凸起。這對於很多製作模型的玩家來說膠貼的厚度是完全不可以接受的。
現在說一個問題,有沒有辦法可以改善?還真有!
但是iN的工作室還沒完工,以後會給大家補這個黑科技視頻。今天就簡單的說說吧。
第一步 將膠貼圖案面朝下放在玻璃板上。
第二步 去掉膠貼底部的蠟紙
第三步 熱風吹,將膠貼上面的膠層吹軟,這時候PSA是可以輕易的刮掉的,刮掉PSA後大家就可以得到一個紙基和印刷面。
第四步 用棉簽沾上水,刷洗紙基,紙基遇到水以後會溶掉一部分,可以像搓澡一樣將紙基漸漸的搓薄。
在搓薄之後,你會得到一個只有很薄紙基和完整印刷面的一個薄紙片。這個厚度大約也就是原來的膠貼的1/4~1/5的厚度,基本上只是比咱們用的水貼稍微厚一點點。但對於原始膠貼的厚度就已經大為改善了。
當然了,現在做好的這個東西沒粘性就是一個很脆弱的印刷薄紙片。
如何粘到模型上呢?
這又得安利特定的產品了,3M的77膠。這又是一個什麼鬼呢?這種膠水還是PSA,封裝形式有點類似於我們的噴髮膠,但噴出來的就是膠貼的膠層。
直接再噴回到處理好的紙基上。你就會得到一個超薄的膠貼。用這種超薄膠貼去干膠貼的事情而沒有原始膠貼那麼大的落差豈不樂哉?
看到這裡是不是大家有疑問為啥萬代不將膠貼直接做得很薄?其實原因很簡單,一切為了孩子,過薄的膠貼往往在撕取的時候會撕碎,孩子們很難去處理薄膠貼,所以只好做厚了。
但對於膠佬來說小心的處理很多脆弱材料是基本功,所以咱們是可以給膠貼改薄的。
擴展一下技能:
如果你能找到超薄的銅版紙或者卡紙,又有印表機的話。再配合77膠。是不是就可以自己來真正的做點DIY膠貼出來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