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老子天下第一」經常被人們當玩笑說,這句話的另一層意思是指的是老子在中國文化使上的地位,老子是我國春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和道教的開山鼻祖,他寫的五千言巨著《道德經》在哲學領域對後世影響深遠,直到今天全世界都在研究。很多地方都有老子像,不過要說最著名的,就是福建泉州清源山的巨型老子造像了,「老子天下第一」正是出自這裡。
清源山的老子像也叫老君造像,是我國道教石刻中獨一無二的文化藝術瑰寶,這座造像是在一塊巨大的天然山石上雕刻而成,因為這塊石頭形似老翁,經過古代的能工巧匠稍加雕琢,就成了老子的坐像,也將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雕刻在了上面。清代乾隆年間的《泉州府志》記載老君造像:「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
老君造像古代曾被一座高大的道觀保護,周圍還有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築,頗為壯觀,後來道觀損毀,只剩老君雕像露天屹立,不過這樣更顯得和大自然融為一體。老子坐像高5.63米,厚6.85米,寬達8.01米,是中國保存下來的體積最大,雕刻技藝最絕,年代最久遠的道教石刻造像,因此被人們戲稱「老子天下第一」。
清源山風景區以老君造像為代表集中了數量眾多的風景名勝,現在是國家級重點景區,包括九日山、清源山和靈山聖墓三大片區。千手岩、彌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賜恩岩、清源洞等是其中的精品景點。
清源山是泉州十八景之一,處於泉州、廈門和福州三座城市之間,因為山上泉眼多稱為泉山,山高入雲曰齊雲山,位於泉州以北也叫北山,山上有三座峰又稱三台山。我國近代三大高僧之一的弘一法師晚年曾在泉州弘揚佛教文化,又在泉州圓寂,在這裡留下大量遺蹟和珍貴墨寶,清源山彌陀岩建有安放大師舍利子的「弘一大師之塔」。
彌陀岩保存有建於元順帝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的仿木石構石室,室內有在崖壁上雕鑿而成的阿彌陀佛立像,高近六米,頭結螺髻,足踏蓮花,左手平胸,右手下垂,造型端莊,面容慈祥和善。石室內的建築特色和佛像服飾等都是研究中國垂江以南元代建築和佛教石刻藝術的珍貴資料。
彌陀岩石室內立有一塊元代古碑,共有一百九十三個漢字,其中還有十三個簡化字,為絕世珍品。石室上方陡峭的石壁上有眾多摩崖石刻,其中有清代乾隆年間福建陸路提督馬負手書的佛字石刻,被譽為閩海第一佛。石室左側崖壁旁邊有一巨石,上面有古人鐫刻的一嘯台、雲谷等石刻。
賜恩岩所在的景區稱為「奇峰醉月」,景色迷人,賜恩寺內的宋代白衣觀音石刻雕像極為珍貴,這尊造像是北宋元祐年間在天然岩石上雕刻,雕工精湛,是不可多得的石雕藝術品。據記載,賜恩岩是唐代皇帝賞賜給泉州刺史許稷的封地,許稷的祖父也曾擔任泉州刺史,他的父親曾為長安太守,許稷年輕時中進士,並擔任要職受到封賞,因此這裡名為賜恩岩。
清源山頂峰是清源洞,為山中三十六岩洞之首,被稱為「第一洞天」,山門左側立有明萬曆三十六年的記德碑一方,上面刻「泉山之句載於漢書,故以名州清源是也。四方賓客,本州士庶,樂慕名勝,遊覽不絕。」可見,自古清源山就是遊覽勝地。
清源洞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由觀空樓、佛祖殿、裴仙祠等建築組成,相傳裴道人因追趕一條巨蟒到此,巨蟒遁入洞中,道人也坐化於洞口,因而得名裴仙洞,洞頂有「蛻岩」、「羽化登仙」、「有仙則名」等古代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