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唯一歐羅巴人種,帕米爾高原上的雄鷹,義務為祖國駐守邊疆

2020-09-16   王春秋史

原標題:中國唯一歐羅巴人種,帕米爾高原上的雄鷹,義務為祖國駐守邊疆

中國是一個擁有56個民族的大家庭,但絕大部分都是少數民族。有些民族默默無聞,鮮為人知,但卻為祖國的和諧與安寧一直奉獻著自己,比說今天要跟大家說的,生活在我國西部三四千米帕米爾高原上的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人被稱為「帕米爾高原上的雄鷹」,也別稱為「上帝遺忘的子民」,他們是古代東伊朗人的後代,是當年十字軍東征已遺落至此的一支。

據最新的全國人口普查,我國現有塔吉克族總人口51069人,其中超過80%集中居住在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這裡的人們生活地很安寧,他們夜不閉戶,路不拾遺,自由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冰山上的來客》演繹的就是他們的生活。

早在公元前的先秦時代,塔吉克族先民就已經是祖國西陲帕米爾高原這塊土地上的主人。千百年來,自強不息的塔吉克族人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雖然一直沒有本民族的文字,但是他們不斷吸收東西方文化的精華,形成了獨具民族特色的歷史與文明。

塔吉克族人最鮮明的特點就是眼窩深、鼻樑高,膚色淺淡,眼睛碧藍或灰褐,是典型的歐羅巴人種,也是中國唯一的歐羅巴人種,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白種人。如今的塔吉克族人通用維吾爾文,信仰伊斯蘭教,主要從事畜牧業,兼營農業,過著半定居半遊牧的生活。

對於塔吉克族人來說,他們似乎生來就有一種強烈的民族使命感與責任感。塔吉克族牧民是一支不在編制,但永不撤離、義務為共和國守邊的部隊,他們始終堅守在國防的第一線,保衛著祖國西部邊境的穩定與安寧。

1891年,中亞浩罕汗國在邊境對帕米爾高原發動入侵,當時的清朝正處於風雨飄搖中,連北京都動盪不安,那還有空顧暇西部,於是塔吉克族自發進行反抗,抵擋住了侵略者的入侵。

在紀錄片《絲綢之路》中的《兩條通往帕米爾之路》中,可以看到許多塔吉克牧民自願遷移到塔什庫爾干南部,長期生活於此,同時擔任邊防重任。身著傳統民族服飾的塔吉克民兵和解放軍進行軍事演習對抗,他們說:一個農牧民的居住點,就是一個哨所;一位農牧民就是一個邊防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