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江股份2019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2020-04-23     同花順財經

銀江股份(300020)2019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概述

2019年,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國際國內經濟形勢面臨諸多考驗,「危」「機」並存的大環境下,公司經營管理層帶領全體員工在公司董事會戰略指引下,「城市大腦運營服務商」核心戰略經營理念穩步推進,進一步提升了公司城市大腦賦能智慧城市建設運營的能力。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07,950.44萬元,同比下降13.8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881.39萬元,同比增長462.7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損益凈利潤13145.94萬元,同比增長6.75%。報告期內,公司具體經營情況回顧如下:

1、戰略轉型見成效,繼續堅持行業創新發展

報告期內,公司進一步執行「城市大腦運營服務商」戰略定位,並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在智慧經濟建設中,以「技術+市場」為核心,以「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構建城市大腦產業平台,覆蓋交通大腦、健康大腦、司法大腦等,持續構建數字產業大平台,撬動數字經濟新槓桿,引領數字城市建設新步伐。其中城市大腦在交通領域通過大腦中樞和手腳聯動,實現完整的交通大腦閉環和深度應用服務,在杭州、南昌、西安等地進一步實現應用升級;城市大腦在健康領域,瀋陽市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正式上線,成就全國首個副省級省會城市健康大腦項目示範效應;城市大腦在司法領域,一系列智慧產品、方案和應用推陳出新,通過實踐應用得到業內充分認可。其中「上海智慧法援服務監管一體化平台」榮獲年度「智慧司法優秀解決方案」獎。同時,公司面向城市街鎮級的數據大腦,獲取嶄新面貌和新的突破口,已在杭州得到應用推廣。

2、著力打好技術攻堅戰,業務穩步增長

報告期內,公司加快推進城市大腦戰略,堅持創新驅動發展,著重提升技術實力,增強技術創新能力,提升技術品牌。在技術引領方面,公司首次獲得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並出版理論和思想武器《城市大腦》,實現了公司以城市大腦賦能智慧城市,推動城市發展躍升的思想引領和理論新高度。在產品服務應用方面,公司「ENLOOP-Hub數據中樞雲及一體機「發布,通過中國信通院和華為鯤鵬認證,並在智慧司法、智慧應急等領域成功應用。在技術人才方面,公司加快高層次人才培養和高級職稱建設,獲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一等資助,入圍浙江省萬人計劃,認定為杭州市C類人才。在技術品牌方面,公司在IEEE智能交通系統國際會議、中國-中東歐國家創新合作大會、香港國際資訊科技博覽會等國際國內重要行業會議發表演講,全面提升了銀江技術品牌的國際形象。

3、技術創新成果豐碩,行業影響力顯著提升

報告期內,公司重視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強調產品研發與市場需求的緊密結合,需求來源於客戶,產品又服務於客戶,研發與市場形成了良好互動和相互促進。在技術研究、產品開發、技術平台建設、產學研合作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化成果;公司繼續為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等國際頂級會議提供了技術、產品、服務和保障,得到了舉辦方高度評價,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和行業影響力。報告期內,公司成功申報了2項省級重大課題申報,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合計擁有62項註冊商標、83項資質證書、185項授權專利(其中發明專利117項)、72項軟體產品、852項著作權、受理專利申請89項,成果豐碩。

4、提升品牌正面影響,完善人才梯隊建設

報告期內,公司獲得了「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全國政法智能化建設智慧司法優秀解決方案」、「2019年(第4屆)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綜合競爭力百強企業」、「2019年(第18屆)中國軟體業務收入前百家企業」、「2018年度信息系統集成及服務行業大型骨幹企業」、「2018年中國城市智能交通市場系統集成商業績十強」、「最佳社會責任上市公司」等榮譽。

報告期內,公司在多元化人才培養機制的基礎上不斷創新人才培養舉措,通過內部公開競聘,選拔優秀人員,提拔任用青年人才,為業務持續發展提供保障;同時也通過多種形式引進外部人才,為公司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公司通過「內升外引」式人才培育機制,實現公司人才梯隊合理有序,盤活人才隊伍建設。此外,公司堅定推行「銀江合伙人」計劃,構建企業命運共同體,激勵全體銀江人通過銀江大平台實現夢想,成就新價值。

5、公司治理規範有序,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公司一貫重視公司治理及投資者關係工作。報告期內,公司股東大會、董事會及董事會專門委員會、監事會按相關法律法規和《公司章程》有效運行,重點加強風險控制及內部管理。公司高度重視投資者關係管理工作,將投資者關係管理作為工作重點,不斷完善投資者關係管理工作,充分利用投資者熱線、互動易平台、網上業績說明會、現場調研等形式與投資者保持良好的溝通交流,促進公司與投資者之間的良性互動,加深了投資者對公司的了解和認同,努力樹立公司在資本市場良好形象。

二、核心競爭力分析

報告期內,公司核心競爭能力未發生重大變化

(一)公司作為城市大腦運營服務商,是信息系統集成及服務行業大型骨幹企業、中國軟體業務收入前百家企業、中國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綜合競爭力百強企業、智能建築行業十大領軍企業、中國安防卓越企業、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中國軟體業務收入前百家企業、中國城市智能交通市場系統集成商業績十強、浙江省成長性最快百強企業、中國智慧城市產業聯盟副理事長單位。報告期內,公司未發生因核心技術人員離職、特許經營權喪失等嚴重影響公司核心競爭能力的情況,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沒有發生不利變化。公司的競爭優勢來自於公司成立至今始終堅持的技術創新戰略及當前的平台戰略、總包戰略、基地戰略、數據戰略、資產戰略,經過多年的積累,公司構建了較強的核心競爭能力。

(二)公司主要資產情況

1、固定資產情況

2、無形資產情況

(1)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66項註冊商標,其中2019年度新增了2項。

(2)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共擁有83項資質證書,其中2019年度新增了2項。

(3)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共獲得178項專利,其中2019年年度新增授權專利22項。正在申請註冊的專利有58項。2019年年度新申請專利21項。

(4)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69項軟體產品。

(5)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760項著作權,其中2019年度新增了76項。

三、公司未來發展的展望

(一)公司所處的行業發展趨勢

「城市大腦」是運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為城市交通治理、環境保護、城市精細化管理、區域經濟管理等構建一個後台系統,打通各數據後台,發揮數據價值,形成數據資產,推動城市數字化管理。城市大腦是未來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全新支撐,其核心是利用城市數據資源全局優化城市公共資源,即時修正城市運行缺陷,實現城市治理模式突破、城市服務模式突破、城市產業發展突破。

在我國十三五規劃戰略實施的5年中(2016年-2020年),我國各地省市建設了一大批以基礎設施智能化、公共服務便利化、社會治理精細化為重點,充分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和大數據發揮城市高效運作和治理的示範性智慧城市。在此期間,為推動大數據和人工智慧關鍵技術和應用的發展,國家各部委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例如《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等。我國還公布了第一批自動駕駛、城市大腦、醫療影像、智能語音四個國家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台。部分省市地方政府在出台地方性保障政策的同時,還新設立了大數據局/辦、數據資源局等政府組織機構積極推進城市數據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同步落實城市公共數據開放管理辦法,從而在政策保障、組織保障和制度保障等多個維度積極推動城市數據的深度應用和廣泛服務。杭州在成功實現交通領域城市大腦探索和實踐後,出台了杭州城市數據大腦規劃,並陸續在城市管理、醫療健康、旅遊服務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實踐和探索,並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引起了世界性的關注。同時,上海、深圳、南京、西安、鄭州、海口等城市紛紛借鑑杭州模式並試點城市大腦規劃建設,城市大腦建設符合我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和發展的政策導向。

2020年是我國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謀劃之年,高標準的智慧城市建設顯的尤為重要。在2020年2月24日,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公安部等11部委聯合印發《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文件,加推車路協同和5G網絡技術在智能駕駛中的應用。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強調,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目前有20多個省份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新型基建,近期北京、上海、河北等13個省份公布了總投資規模接近34萬億元的2020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清單,除了傳統基建領域外,各地區都加速推進5G、人工智慧、智慧城市、教育醫療等新型基建項目大比例的投入建設。因此在新基建的推動下,「城市大腦」會成為十四五規劃中智慧城市建設發展的新方向。

(二)公司未來發展戰略及2020年經營計劃

1、公司未來發展戰略

公司作為城市大腦運營服務商,以技術產品創新驅動產業升級疊代,以城市大腦賦能智慧城市實現轉型發展。未來公司將專注於運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5G等技術的行業應用,為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務打造跨領域、跨區域的城市大腦數據資源交換和共享平台,推動城市文明發展的新浪潮。公司聚焦交通管控、醫療健康等行業,通過在全國各地設立區域服務公司構建了覆蓋全國的完整市場營銷網絡,通過「系統建設、軟體交付、運營服務」落實三位一體的企業發展戰略和經營策略,通過市場平台和產業資本的深度融合構建全產業鏈的開放生態系統。

公司以城市大腦為戰略推進主體,深耕交通大腦和健康大腦的行業應用,率先開拓司法大腦的行業創新應用,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做全行業應用做深行業技術,通過系統建設與運營服務業務同步發展實現公司主營業務的轉型升級,進一步提升公司經營質量。

2、2020經營計劃

根據公司戰略規劃,2020年公司總體經營思路是鞏固現有業務,繼續開拓新領域新產品業務,進一步執行「城市大腦運營服務商」的戰略定位並穩抓「技術驅動」的基本盤,實現智慧城市建設、維護、運營和服務全過程發展,持續提升公司綜合競爭力。2020年度重點工作計劃如下:

(1)堅定發力城市大腦戰略,持續構建數字產業平台

公司通過資本運作和產品技術創新,持續構建城市大腦產業平台,覆蓋交通大腦、健康大腦、司法大腦等。其中城市大腦在交通領域通過大腦中樞和手腳聯動,實現完整的交通大腦閉環和深度應用服務,在杭州、南昌、西安等地實現進一步應用升級並在其他目標城市進行推廣;健康大腦以瀋陽市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為核心,努力打造公司在醫療健康行業應用的新模式;司法大腦,通過上海司法大數據項目,繼續立足於司法及和諧社會建設通過實踐應用得到業內更多司法體系業主的充分認可。同時,公司城市街鎮大腦將在杭州三墩鎮的具體應用基礎上,將以嶄新面貌在杭州乃至其他地區城鎮得到快速複製。

(2)全力推進再融資,實現產業再升級

公司擬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10億元,推動公司技術和產業再升級發展。本次募集資金用於「城市大腦」整體解決方案研發升級、建設、推廣和服務項目、交通AI綜合治理及一體化運營、推廣和服務項目、基於物聯網技術的智慧醫院平台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項目。2020年是公司上市的第11個年頭,公司的戰略已由「智慧城市建設運營服務商」升級為「城市大腦運營服務商」,公司技術和產業的發展離不開資本市場和全體股東的支持。公司將以本次再融資為契機,以技術創新驅動為核心,以建設運營服務為抓手,推廣「城市大腦」系統建設和服務,不斷提升公司數據運營服務能力。

(3)推動技術和產業整合,構建平台化體系

公司加快推進城市大腦戰略,堅持創新驅動發展,著重提升技術實力,增強技術創新能力,提升技術品牌。在技術引領方面,公司以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為契機,加快技術和理論創新升級,向國家科技進步獎方向邁進。在產品服務應用方面,公司加快ENLOOP-Hub數據中樞平台、ENLOOP-Analysis智能分析平台、HERO下一代全域交通AI控制系統、ENLOOP交通大數據平台等大型軟體產品在城市大腦及細分領域的產業化應用。

(4)優化中高層次人才隊伍,推動企業文化建設

公司堅持以人為本,人才發展是企業第一發展力。公司大力推進人才戰略規劃建設工作,依託各領域精英人才在城市治理、交通出行、醫療健康等領域的豐富技術開發、項目建設經驗,帶動新一代的領域新人,為公司在行業內發展奠定堅定基礎。

為保持員工的創新活力,公司在保持核心人員的穩定的基礎上,堅決淘汰低能低效,不認同企業文化的落後員工,補充新鮮血液,引進高精尖人才,促進上市公司的第二個十年再上台階。除此之外,公司制定了全員培訓計劃,從商業模式、應用技術、企業文化等多方面強化各級員工的學習和業務能力,打造出強有力的作戰隊伍。

(三)風險因素

1、政策性風險

公司所處智慧城市建設相關行業與國家宏觀經濟運行狀況密切,公司的發展與國民經濟運行狀況呈正相關性,當前公司主要客戶為政府部門,政府政策、宏觀調控政策、政府主管負責人的更替等因素直接和間接影響公司主營業務和公司客戶。

應對措施:為減少因行業集中形成的風險,公司更積極增加各相關細分行業的投入,篩選優質客戶,並選擇信譽好、財政充足的客戶共同合作,規避客戶風險。

2、核心人員流失風險

行業技術變革日新月異和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特別是大數據和網際網路的產業興起,對公司的市場開拓、技術儲備和人才儲備帶來一定的挑戰。如果公司不能有效保持和完善核心人員的激勵機制,將會影響到核心人員積極性、創造性的發揮,也會影響到核心團隊後備力量的建設,造成人才流失,從而給公司的生產經營造成不利影響。

應對措施:人才資源是公司核心競爭力,公司把對外部高端人才的引進和對內部骨幹及後備人才的培養提到了戰略高度,建立完善了的人才聘用及管理、激勵制度,並通過股權激勵、員工持股計劃、子公司改制來穩定核心技術人才隊伍。公司的「銀江合伙人計劃」通過選擇合適的全資和控股子公司股權改造,實現子公司經營管理層持有其所經營的子公司適當比例的股權,使股東、管理層、骨幹員工的利益進一步趨同,為公司的持續發展提供製度性和政策性的保障環境。公司自上市以來,核心人員穩定,流失風險較小。

3、智慧城市業務模式的風險

智慧城市建設主導者是城市管理者即地方政府或政府有關部門,而受益者則是城市的主體即城市中的企業和市民。由於智慧城市總包項目投資總金額大、項目建設周期長、項目所涉及的地方政府下屬部門或分支機構較多、智慧城市總包合同僅為較籠統的框架性協議,因此智慧城市總包業務模式存在政府換屆或國家政策調整變化、地方政府財政緊張導致投入延遲或無法持續投入、費用控制不力、公司現金流壓力和回款壓力等因素造成項目部分或全部無法實施或延期的風險。

應對措施:公司會持續密切關注國家政策和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的變化,選擇地方財政和信譽情況較好的地區開拓業務市場,由專門的工作小組跟進總包業務項目,及時向公司管理層反饋項目進展情況,按照項目計劃嚴格控制項目費用和成本投入,並以「質量優先、風險為上」為指導原則,對於風險可能較大的總包業務項目採取「寧可暫緩、寧可放棄、不可強求」的執行原則,降低總包業務風險。

4、投資併購及管理風險

為了公司發展戰略及規劃的需要,公司及公司全資子公司或產業基金於相繼完成多個公司的股權投資和併購,但投資併購本身就是一種風險較高的商業活動。隨著投資併購項目的不斷增多,公司與被投資併購的企業之間存在業務模式、管理制度、企業文化上的差異,異地管理帶來的管控風險、團隊的穩定性風險等因素都給公司管理帶來新的挑戰。同時,公司對外投資併購時,存在項目本身承諾利潤能否實現、市場政策變化及法律等方面的風險因素。

應對措施:公司在投資併購方面採取較為穩健的投資策略,審慎選擇投資標的,投前做好市場以及收購對象的盡職調查工作,並完善投資併購協議以減少法律風險,投後發揮協同效應實現其價值,從而不斷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市場規模。同時,公司將加強內部控制尤其是風險控制體系建設,以面對公司規模擴大後所帶來的管理風險。

5、商業模式創新風險

凡是創新就一定具有不確定性,就一定存在風險。目前公司業務採用的是智慧城市項目建設+業務總包+數據運營服務三結合的商業模式,無論是政府出資企業建設模式,或政府和企業共同出資建設模式,或政府規劃第三方建設和運營模式,均存在不同利弊和風險。同時,公司創新的城市大腦運營服務是智慧城市推進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全行業企業都需要探索的新業務和新模式,存在大量的不確定性。

應對措施:公司會密切關注與行業相關的國家政策法規的跟蹤與研究,在現有智慧城市項目商業模式的基礎上,根據市場和行業發展需求,採取「存量」業務和「增量」業務並重且比例優化的經營方式,在保證「存量」業務體量的基礎上,逐步提升「增量」業務——大型軟體支持和交付、運維/數據運營服務的業務占比,待「增量」業務的商業模式得到充分驗證後再大規模推進,由此可以儘可能降低由於商業模式創新風險對公司可能帶來的影響。

6、訴訟執行結果不確定的風險

2019年2月,公司收到浙江省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駁回原告銀江股份的訴訟請求。2019年2月,公司對一審判決不服,向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判決審理結果存在不確定性。

應對措施:以保護上市公司基本利益,維護廣大投資者合法權益為前提,公司將積極應對案件執行過程中的所有可能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o6tEqXEBnkjnB-0zRSg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