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6個習慣會影響孩子智力發育!家長千萬別忽視,趕快收手

2020-01-09     兜媽愛叨叨

暑假第三天,清晨七點鐘。

「媽媽……我不想起床。」

6歲的涵涵,揉著睡眼朦朧的雙眼,臉上仿佛寫著大大的三個字——不高興。

「不行,涵涵你看,上午我們有舞蹈班和鋼琴班,下午還有繪畫班。快起來,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別的孩子都已經在路上了。」

「我們絕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涵涵的母親下意識地握緊雙拳,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可是……早起的蟲兒被鳥吃。」

涵涵嘟著小嘴,小聲嘟囔道。

自從幼兒園放了寒假,她就覺得寒假的生活,比在幼兒園裡還累。

生活中,不光涵涵有這種感受,國內許多孩子都會有這種不是錯覺的錯覺。

放假比上學還累!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下間每個父母對孩子都有的期望。

父母會想盡一切辦法,幫助孩子提升實力、挖掘潛力,讓孩子未來有大好的前程。

父母覺得,這是他們對孩子的愛。

但是,寒假是孩子難得的休息時間,並不應該讓他們過得比上學都累,這會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

同時,孩子的休息時間,是家庭中增進親子關係的好時機,父母們不應該錯過這個跟孩子溝通交流、促進感情的機會。

生活中,父母總是有這種錯愛的表達方式或習慣,讓孩子無形間變得越來越笨,甚至影響身體發育。

這6個習慣可能會讓孩子抱憾終身

1.早餐吃不好

上學期間,許多孩子都喜歡賴床,特別是冬天!我們成年人都捨不得跟被窩分離,更何況是孩子?

有些父母想讓孩子多睡一會,但可能就是這一小會,會把孩子的吃飯時間擠沒了!

這種時候,父母就會給孩子幾片麵包,讓孩子在路上邊走邊吃,或者乾脆不吃!

不吃早餐有什麼危害?

據科學研究指出,人長期不吃早餐的話,可能會導致胃炎,運氣差一點的甚至會有3%機率惡化成胃癌。

有一句俗語這樣說,「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

由此可見,孩子早餐吃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健康專家指出,孩子早上吃高蛋白食物,例如雞蛋、豆漿、牛奶等,可以讓孩子在課堂上的最佳思維普遍延長。

相對而言,不吃早餐,或早餐沒吃好的孩子,體力就會下降非常快。

孩子早餐吃不好,大腦就得不到足夠的營養供應,長久以來,就會影響孩子的腦部發育,可能會變得越來越笨。

2.睡眠不足

前些天,兜媽的公公婆婆過來住,家裡只有兩間臥室,只好讓小小兜跟兜媽、老公擠在一起。

兜媽和老公都喜歡熬夜玩手機,雖說催促小小兜早點睡覺,但手機光可能還是影響到了孩子。

到了第二天,兜媽就發現孩子的學習狀態和精神就沒有往日好。

於是,兜媽就跟老公下定決心,在公公婆婆走之前,堅決不熬夜玩手機。

果不其然,小小兜睡眠得到了保障,第二天學習效率就非常高。

科學研究表明:睡眠會影響孩子的大腦、學習及行為模式。孩子睡眠不充足,第二天的身體狀態就會變差。

充足的睡眠是消除大腦疲勞的主要方式。父母催促孩子睡覺,自己卻玩手機,孩子若是睡眠不充足,就會導致腦細胞衰退,影響智力發育。

況且,孩子睡眠期間正是身體發育的最佳時機,睡眠得不到保證,孩子身高可能會受到影響。

3.不願動腦

孩子越動腦,越聰明。就像動畫片《聰明的一休》,遇到困難時,自己多動腦筋,仔細思考,總會想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家長不能讓孩子養成不願動腦的習慣,這不僅影響他們的學習成績,還會影響他們的事業發展。

要想孩子聰明,並不一定就要寒假上補習班。讓孩子學會自己動腦的過程,就可以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促進大腦的發育,從而提升孩子的智商。

那麼,怎麼讓孩子學會自己動腦的過程?

益智遊戲:《俄羅斯方塊》、《智慧島》、《華容道》、九連環、棋類遊戲等,都是孩子假期補課的完美替代品。

動畫片,也可以讓孩子漲知識!《花園寶寶》、《天線寶寶》、《英語啟蒙》等動畫,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又能鍛鍊大腦思考,豈不美哉?

4.有一種餓……

有一種餓,是媽媽覺得你餓。於是,父母就給孩子盛一大碗飯,讓孩子吃個精光!

但是,父母這種做法並不正確!

根據現代營養學研究:人如果吃得太多,大腦中一種叫做「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的物質就會明顯增多。這種物質容易導致大腦動脈硬化供血減少從而出現大腦發育衰退、智力下降的現象。

另外,孩子吃得太飽,跟不愛動腦有著莫大的關聯!吃飽喝足後,人就不愛動彈,變得懶惰,更不愛動腦思考。

所以,家長千萬別總是逼孩子吃飽飽,沒有好處!

5.壓抑孩子

文章開頭,涵涵媽媽的做法,看似是幫助孩子,實則是毀掉孩子的興趣。

孩子還小,需要獨立自由的空間,家長給孩子定製太多目標和計劃,報太多興趣班,只會讓孩子對寒假感到痛恨。

同時,家長這種壓抑孩子自由的做法,並不利於促進親子感情。

提到這,兜媽就想起來,前些年電視上放送的一部兒童科幻教育劇《快樂星球》。第一部,劇中的主角丁凱樂就生活在媽媽安排的圈子中,作業、輔導班、興趣班……

丁凱樂得不到快樂的同時,對自己的媽媽也有一種偏見。

家長過度壓抑孩子,只會得到相反的效果。有些時候,不妨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才是他們想要的童年。

6.「中國式謙虛」

靜靜剛上小學一年級,這次期末考試,她考了全班第四名。

無論是對於孩子,還是對於家長,這都是一個不錯的成績。

但是,靜靜的媽媽,在跟同事聊天時,卻總是這樣說。

「哪有,孩子一點不聰明。」

「成績不好,在家都不愛學習。」

正所謂,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孩子聽到父母這樣說自己,只會覺得委屈、寒心、沒有自信。

謙虛,是中華文化傳統美德。但「中國式謙虛」,卻是陋習。

孩子年齡小,並不會聽出父母話中話、謙虛的含義,他們只會朝話語中字面的意思理解。

所以,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說著「中國式謙虛」的話,這只會傷害到孩子的自信與自尊心。

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孩子亦是如此。

不要把孩子培養成別人家的孩子,家長一定要注意,這六個不經意的做法或習慣會讓你家孩子越來越笨,不要再忽視了哦!


我是兜媽,是一位母嬰作者,也是一個小寶寶的母親,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為您提供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想獲取更多母嬰知識,就勞煩各位小手關注一下~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o6iNlG8BxtCz63RLPn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