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不惑,三十而已。
作為今夏最火兩部出圈劇可謂給觀眾細緻展示出20+、30+兩個不同年齡層的「她思維」、「她生活」、「她工作」和「她追求」上的對比。
作為「她劇集」這兩部劇能夠一下子火出圈並且讓網友有極強的代入感,花聲認為這都歸功於兩部劇女星選角的成功。正當花季少女的關曉彤飾演20代的大學生比那些3、40+女星飾演的少女要來得真實而親切。
關曉彤飾演的梁爽雖然臉上帶著嬰兒肥和身材也有些許圓潤,卻贏取一大波觀眾緣。試想下還繼續讓80後的楊冪、唐嫣那一代女星來飾演這種20+的女大學生,那瘦削的瓜子臉和竹竿身材,作為觀眾的觀感不是看到20+少女的青春妹子力,而是風俗氣濃郁的網紅力。
《三十而已》35歲的童謠飾演的顧佳作為全職媽媽照顧孩子家庭和幫忙丈夫公司業務牽線,讓觀眾認為非常有說服力。34歲的江疏影飾演29歲的王曼妮雖然年齡上有些許出入,但是被工作和生活磨平的稜角以及在這年紀上對物質追求的轉變也都演繹得十分細緻。32歲的毛曉彤同樣飾演29歲的平凡小職員,把社會最大部分群族——社畜鹹魚演繹得入木三分;沒有過大野心,只求平淡生活的她不會特別羨慕上層社會也不會追求奢侈物質,那種隨性、佛性讓即將步入30代的90後門有著深沉認同感。
尤其在前面兩部劇集的聯動,摒棄以前劇集那種彩虹屁橋段:非要夸女主看起來像女大學生什麼的,反而是把2個年齡層的各自觀點真實表現出來。在一群懵懂青春的20+大學生面前,勇敢承認自己是「老阿姨」總比以前傻白甜式女主硬要裝扮成18歲更能獲得觀眾好感。
對於被00後稱呼老阿姨的顧佳反應也是極具真實,而代表著00後的梁爽她們現下顧慮的問題也是真實的反應在現實生活20代的年輕人身上:催婚、社畜、打遊戲等。
這兩部劇集聯動像是時空膠囊,與20代的自己對話,憧憬30代的生活。如果《三十而已》也有4個女主,說不定就真能變成一部跨時空劇集。20代年輕人無畏地犀利吐槽和30代成熟人一針見血地指出幼稚思想,都讓網友們「有被冒犯到」、「太真實」、「這不是我嗎」的強烈認同感。
《二十不惑》作為一部青春畢業季偶像劇集,它摒棄了傳統的狗血偶像橋段,真正站在當代年輕人的生活上去演繹。考研黨、二次元黨、飯圈、富二代等被津津樂道的主題充分融合在這個年齡段里。沒有狗血的劇情,只有來源於生活的殘酷現實:被小三、被網暴、被非禮、經濟觀念等;也有即將踏入社會積極找工作、自己搞點小創業的拼勁;更有對社畜的恐懼、對催婚的抗拒,她們讓觀眾看到時下年輕人真實關注的點面。
而且觀看以前關曉彤飾演的偶像劇女主覺得非常尷尬,現在看她飾演的梁爽卻能把那種20代的朝氣、自信、不畏懼演繹得毫無違和感。
從《二十不惑》里看到的不僅僅是女主們演繹給觀眾們看到的狀況,更有一種讓觀眾們回顧或者對話20歲的自己。而且20代的我們哪會不惑?正因為在象牙塔有太多的唯美式憧憬才會對現實社會有太多的迷惑,可也正是在20代我們才不畏懼迷惑,活力青春和學歷正是我們大多數人進入社會的僅有武器。
三十為什麼才而已?經歷過20代的青春懵懂和努力拚搏,30代已經算是第一個驗收成果的階段,這個階段是每一個人最重要也是最具壓力的節點。撇開20歲的唯美憧憬,30歲見證的是社會殘酷。這個階段有人把你拋開一大級別,也有人就那樣碌碌無為,更多的是在經營著平淡日子。可是《三十而已》真正要對你講述的無論你在佛系鹹魚抑或打拚階級地位,都希望30代的女性能夠輕鬆自信地說一句:「才30而已。」
顧佳不能再以青春樣貌作為敲門磚或者入場券,而是一個奢侈包包才能成為一個圈子的入場券。王曼妮沒有青春的幼稚帶著成熟的勢利,不將就不妥協的態度對自己負責。鍾曉芹無功無過,無大作為的社畜鹹魚麻木在平淡日子裡,卻也會有翻身的激情。這些才是現下社會多數人的縮影。
顧佳買包這個橋段也成為熱搜之一,有網友說得就挺好:這個包,承載了一個三十歲女人的理想、責任和愛,它太貴重了。
《三十而已》給你看到一個包包的價值不僅僅是奢侈品的價格,而是簡單地把顧佳此時拯救老公搖搖欲墜的公司、保住一家三口居住的大房子的責任、理想都裝載這個包上,它不只是太貴,而是貴重。《三十而已》不會變成《東京女子圖鑑》那種人性貪婪的無止境追求,它反應的是在這個30代女性能看透問題並且解決問題的成熟穩重能力。
雖然《三十而已》還是籠統地聚焦在婚姻、催婚、孩子教育等普眾題材,可是拋棄了這一些題材單單拍出來的事業女強人又有多少人能感同身受或者能夠成為這類人?把「大女主」的思維硬式化在事業有成孤身寡人的套路里被眾多好男人追求的狗血,不如把大多數人在這個階段里真實平凡的狀態展現出來,順帶讓觀眾能有些飯後談資和開開眼界來得更討好。
而且在面對事業心強的大女主劇集例如《歡樂頌》、《都挺好》、《安家》等劇集,都在以「原生家庭」問題博取眼球,反而模糊了30代女性成熟獨立自信的立意。看了這幾部劇集網上一片把自己的遭遇、不順、性格、人際處理關係等全部與「原生家庭」劃勾,所有熱點都聚焦到「原生家庭」這一關鍵詞,反而把30代女性應該要表現出來的成熟、自信、乘風破浪的積極立意都拋在了腦後。這就是為什麼花聲更喜歡看《前半生》這種女性思想覺醒、獨立自信活出另一種模式的態度劇集。
20代的瑣事叫狗血,30代的瑣事那叫現實。20代的打架叫青春,30代的打架那叫守護。20代的戀情叫酸臭,30代的婚姻那叫生存。不管是在哪個年齡層,我們更應該要做的是活出自我;要有能夠承擔責任的自信,解決問題的能力,生存下去的目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o30AjXMBiuFnsJQVDfy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