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產業支撐,臨空產業新城就沒有生命力。資陽市堅持產城融合理念,始終把產業作為臨空經濟區建設和發展的重要支撐,圍繞省政府《規劃綱要》明確的產業發展方向,聘請波士頓諮詢公司編制臨空經濟區產業規劃,突出大智造、大健康、都市消費和都市農業「3+1」主導產業,打造臨空製造業、臨空綜合服務兩大組團,加快臨空產業集聚,推進高質量發展。
臨空經濟區檀木咀大橋
發展產業生態鏈
進一步精準定位產業,深入研究產業細分領域,研究繪製產業鏈全景圖、產業重點招商企業名錄圖、產業生態發展路徑圖,大力發展智能製造、電子信息和總部經濟、商務服務、金融業、都市旅遊、健康服務、新興商務及現代物流「2+7」重點產業,推進「補鏈式」「延鏈式」「強鏈式」產業協同合作,打造優勢產業集群。
優化產業功能布局
以「三區十園」為載體,在三草灣片區布局智能終端、5G、智能物流裝備等產業園區,在清泉片區布局研發中心和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在雁棲湖周邊布局商務服務、都市消費、康養旅遊等組團,加快建設差異化、特色化產業功能區。
構建產業生態圈
圍繞電子信息、醫療器械、智能機器人、金融服務、都市旅遊等產業,推進與成都片區產業錯位互補,打造良好產業生態。研究制定招商引資產業清單、項目准入管理辦法和優惠政策,針對重點產業精準制定專項扶持政策,培育引進產業引導基金,打造良好政策生態。深化與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精準配置創新研發轉化平台、標準化車間、人才公寓等功能配套設施,打造良好創新生態。
臨空經濟區縱二路下穿隧道
全面推進招商引資
資陽市委、市政府把招商引資作為推進資陽發展的「一把手」工程,臨空新城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圍繞主導產業方向和重點目標企業,廣泛接觸、主動對接,全面推進投資合作。2019年11月11日至13日,資陽市委主要領導率臨空經濟區相關人員赴北京、山東青島、安徽蚌埠、廣東深圳等地,3天時間跨越5省(市)、輾轉6000多公里,實地考察推進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文化旅遊和醫療康養等重大項目,已就多個項目達成明確合作意向,正深入洽談合作細節。
著力優化營商環境
平台比區域重要,服務比政策重要。臨空新城將充分用好自貿試驗區協同改革先行區平台優勢,積極承接省、市行政權力,研究優化審批流程,全力提升審批效率、全力推進「辦事不出區」;將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把營商環境作為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出台更多實實在在的舉措,為項目落地和企業發展提供高效透明的政務環境、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誠信守約的人文環境、綠水青山的生態環境。
記者 王勇 秦建華 趙明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