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艘漁業捕撈加工一體船!「深海」號入列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科考船隊

2019-11-26     海洋與漁業

我國自主研製建造的

第一艘漁業捕撈加工一體船

世界目前最大最先進的漁業捕撈加工一體船

取得近200項智慧財產權保護

實現我國在現代化漁業船舶裝備領域

的重大突破

這艘「深藍」號正式入列

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科考船隊

2019年11月24日,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海洋實驗室(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在中國船舶集團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黃埔文沖)舉行了我國首艘漁業捕撈加工一體船「深藍號」入列儀式。

全國人大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主任委員會主任吳立新向「深藍」號授旗,宣布該船正式入列國家海洋實驗室遠海科學考察船隊。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中國水產科學研學院、青島藍谷管理局、上海崇和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等各方領導、嘉賓參加儀式。

吳立新院士表示,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是我國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支撐。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實驗室時對實驗室試點取得的成效給予肯定,並要求實驗室加強資源整合優化。為貫徹習總書記指示,實驗室整合國內10家單位的27艘科考船加入科學考察船隊,共同建設科考共享平台。

「深藍」號技術先進,常年在南大洋海域作業,是開展南大洋多學科科考的一個不可多得的平台。未來實驗室將充分發揮「深藍」號平台效能,為南大洋環境監測和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智力支撐和技術支持。

「深藍號」是我國自主研製建造的第一艘漁業捕撈加工一體船,也是世界目前最大最先進的漁業捕撈加工一體船,主要用於南大洋漁業捕撈,兼顧海洋科考功能。

該船取得近200項智慧財產權保護,實現了我國在現代化漁業船舶裝備領域的重大突破,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該船由黃埔文沖為上海崇和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建造,708所參與設計。其總長約120米,型寬21.60米,設計吃水7.3米,設計航速15節,主機功率8000 kW,載重噸約5000噸,可滿足ICE-A冰區(冰厚度0.8米)及-25℃低溫環境的營運要求。

「深藍號」不僅是一艘捕撈效率高的漁船,更是一座自動化程度高的「海上漁產品加工廠」,配有目前世界最先進的連續泵吸捕撈系統和全自動生產流水線。同時,該船還是一艘創新型、經濟型和環保型遠洋漁船,是目前世界上舒適度最高的漁船之一。

開發南大洋等遠洋漁業資源,對我國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拉動國內消費需求、保障食品安全和維護海洋權益具有重大戰略意義。而「深藍號」的研製和交付,填補了我國在高端漁船建造領域的空白,對我國漁業高質量發展具有極強的示範引領作用。

「深藍號」的建造得到有關各級政府部門、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以及中國船舶集團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幫助。該船於2019年5月18日下水,建造期間,面對技術風險高、建造難度大、轉移廠區建造、施工周期短以及建造規範嚴苛等重重困難,參建各方以「服務國家戰略、造福人民群眾」的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不畏艱難,深化「產學研」合作,堅持自主創新、團結協作、刻苦攻艱,成功取得低溫鋼焊接、分段及船台金屬噴塗、超寬超長分段及總段水下吊裝、捕撈加工生產線安裝調試、整船防冰除冰及保溫工程等多項重大技術突破,為我國高端漁船研製積累了極為寶貴的經驗。特別是全體參建人員在船舶下水後連續幾個月每晚加班奮戰,確保了「深藍號」建造按計劃順利推進,船舶建造各項指標、參數達到設計要求。


來源:中國水運網

編輯:林超 羅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wuMqm4BMH2_cNUg4Fn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