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石窟之一,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在甘肅天水

2019-12-30   行者老張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一座孤峰,一百九十四個石窟,七千多尊造像,一千三百平方米壁畫。

這就是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的麥積山石窟,位於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麥積山者,北跨清渭,南漸兩當,五百里崗巒,麥積處其半,崛起一塊石,高百萬尋,望之團團,如農家積麥之狀,故有此名」,古籍中這樣記載麥積山。

這裡松竹叢生,山巒迭翠,周圍群峰環抱,麥積一秀崛起,古稱「秦地林朱之冠」,是中國秦嶺山脈西端小隴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2米,麥積山高142米,形狀奇特,孤峰崛起,猶如麥垛,人們便稱之為麥積山,因石窟造像聞名海內外,和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和洛陽龍門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

麥積山周圍風景秀麗,山巒上密布著翠柏蒼松,野花茂草,登上山頂,極目遠望,四面全是鬱鬱蔥蔥的青山,千山萬壑,重巒疊嶂,青松似海,雲霧陣陣,遠景近物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景,這圖景被稱為天水八景之首的「麥積煙雨」。在我國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麥積山為最佳,素有「小江南」、「秦地林泉之冠」之美譽。

麥積山又名麥積崖,山峰的西南面為懸崖峭壁,石窟就開鑿在這峭壁上,有的距山基僅二十米,有的高達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懸崖上開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國眾多石窟中十分罕見。崖閣、摩窟、摩崖龕、山樓、走廊等配套設施齊全,遊客可以直達每一座石窟。

麥積山石窟始創於十六國後秦(公元384年-417年)時期,此後歷代屢有修葺擴建,至公元六世紀末的隋代基本建成,並完整保留至今。「其青雲之半,峭壁之間,鐫石成佛,石龕千室」,這裡薈萃著後秦、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個朝代的塑像七千餘尊,壁畫一千三百多平方米,分布在一百九十四個洞窟中。

麥積山石窟的窟形多樣,有人字坡頂、方塌四面坡頂、拱楣、穹頂、方楣平頂、方楣覆斗藻井、方形平頂、圓形小淺龕、盂頂等。這些不同類型的窟龕、崖閣,是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和建築結構演變、發展的珍貴歷史資料。

連通石窟的棧道在經歷千年風雨後部分損毀,山體風化嚴重,此後建成麥積山景區後經過大規模的加固修整和修復,搖搖欲墜的崖體也已經穩定,棧道寬闊整齊,安全可靠,昔日王仁裕筆下的險惡情景早已成為歷史。現在遊客可以放心地遊覽各個崖閣,隨心所欲地進入各個洞窟,遠眺山下美景。


麥積山的洞窟有很多是別具一格的「崖閣」,建於七十餘米高的七佛閣上塑像俊秀,過道頂上殘存的壁畫精美絕倫,其中西端頂部的車馬行人圖,無論從哪個角度看車馬所走方向均不相同,堪稱國內壁畫構圖之經典。其中,第44窟造像被日本人稱為「東方的維納斯」,西秦第78窟、128窟造像的僧衣細緻地繪出了圖案。

麥積山風景區除了石窟,還有仙人崖、石門、曲溪、街亭溫泉四個景區共一百多個景點組成,擁有豐富多樣的生物類型和物種,被稱為「隴上林泉之冠」,是絲綢古道黃金旅遊線上的藝術明珠和旅遊勝地。麥積山石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入圍「神奇西北100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