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魏忠賢壞事做盡,兩件事就足以拯救大明王朝,崇禎都不得不服

2019-07-16     關河南望

作者:漢宣團隊(清風)無授權禁止轉載

一提到太監這個稱號,我們都想在前面加一個「死」字,這樣聽起來會比較解氣。因為在歷史上太監扮演的角色通常都不是什麼好人,他們干涉朝政、誣陷忠良、橫徵暴斂,一股子烏煙瘴氣。今天要說的這位太監是大明王朝響噹噹的「九千歲」,光聽這稱號你就能知道他到底有多厲害了,他就是天啟年間有名的大奸臣、大太監-----魏忠賢。

魏忠賢在位期間確實做了很多壞事,但你不得不承認相比於東林黨那群滿口仁義道德的偽君子,魏忠賢確實是一位忠臣,一位死心塌地終於明朝的大宦官,只做對了兩件事就足以拯救大明王朝。為什麼這麼說呢?

魏忠賢

天啟皇帝朱由校16歲登基的時候,大明王朝內外交困。國庫空虛、遼東戰事吃緊、朝廷內黨中的「楚黨、齊黨、東林黨」不僅不為國事出謀劃策,反而為了各自的利益爭執不休,這讓剛即位不久的朱由校很是頭疼,同時也看清了這群人幫不了自己。

為了改變國庫空虛的局面,朱由校想加收江南商人的賦稅,減少北方農業的賦稅。因為當時北方農業歉收,老百姓生活困苦、流離失所。而南方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手工業、農業的發展,已經是巨商富賈積聚的經濟發達區域。但是這種加收江南賦稅的舉動卻遭到了東林黨的一直抵制,因為他們大都來自江南地區,加收江南賦稅無異於動了他們了「奶酪」。他們為了自己階級的利益不顧國家利益,反而要求加重北方農業的稅收,一臉投機分子的醜惡嘴臉。

面對這種權力遭到威脅的局面,天啟皇帝朱由校決定給予東林黨嚴重的打擊。但是這種事,身為皇帝自己出手總歸是不好的,一是怕留下罵名,二是自己以一己之力實在是對抗不了一個集團的力量。那麼,重用宦官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天啟皇帝朱由校

魏忠賢,自幼家境不好,自宮進入皇宮後開始巴結朱由校的乳母客式。朱由校即位,在客式的幫助下魏忠賢的晉升之路可算是扶搖直上。天啟三年,魏忠賢坐上了東廠的頭把交椅,開始與東林黨展開持久對抗。

有了魏忠賢這個幫手,天啟皇帝就做起幕後「老闆」,醉心於木匠活兒。讓魏忠賢出任司禮秉筆太監,代批奏摺。之前東林黨為了江浙商人爭取到了減免鹽稅、茶稅、礦稅等,魏忠賢上位後,不但沒有減免這些稅收,而且針對工商業、對外貿易發達的江南地區重設了工商稅,增加了海外貿易稅等稅種的稅負。魏忠賢為首閹黨的興起,加上手段的毒辣,足以給予東林黨最實際的打壓。這一打擊,國庫充裕起來了。對皇帝來說,魏忠賢有多壞都沒事,只要他把事就好了,國庫充裕就是最好的證據。從這一點上看,他比弟弟朱由檢更懂得帝王術。

魏忠賢

朱由校剛即位,北方的努爾哈赤就攻陷了瀋陽,明朝總兵尤世功、賀世賢均戰死。天啟六年,在努爾哈赤進攻寧遠的時候,袁崇煥召集將領採取堅壁清野之策,組織全城軍民誓死抵抗,用紅衣大炮擊敗了努爾哈赤的進攻,史稱「寧遠大捷」,袁崇煥成了大明王朝北方最堅固的保護屏障。這段時間正是魏忠賢把持朝政的時候,他把從南方收回的賦稅大量投入到北方戰事中,為北方軍事提供雄厚的經濟保障,使得後金一直在山海關之外。如果這時候國庫吃緊,就會造成北方軍心不穩,大明王朝的邊界能不能守住都是未知數。

魏忠賢雖然拉開了歷史上最昏暗的宦官專權序幕,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但在保護江山社稷方面也做了很多好事。起碼在天啟皇帝朱由校的眼中,魏忠賢有效地打擊了東林黨的勢力,制衡了以東林黨為首的朝廷政局。徵收江南賦稅充裕了國庫,減少北方農業稅、減少流民暴亂,甚至在抵禦北方後金方面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而崇禎皇帝即位後,殺魏忠賢、滅閹黨,原來的平衡被打破。得勢的東林黨將魏忠賢建立的收稅制度連根拔起,斷崖式地降低了江南富庶地區的稅負,卻加重了西北農民的稅負。一下子國庫空虛,遼東前線發不出軍餉,西北流民暴亂,直接斷送了大明王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uoYRWwB8g2yegNDi-H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