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村嶺古道,系民間古通道。古道發於永嘉縣沙頭鎮花坦社區黃村。過諸永高速涵洞,上黃村嶺頭,過青雲庵,止於楓林鎮鳳嶴村。古道全長三千米許,爬升百餘米,塊石為基,是古時花坦楓林兩地村民來往的主要通道之一。古道之上蒼翠連綿,古庵悠久,山花爛漫,古木挺拔,風光旖旎,一個小時可至,當去。
古道起點,位於花坦社區黃村(黃村據永嘉縣地名志記載:據《黃氏宗譜》記載,始祖黃氏,村以姓得名。村建山麓沖積穀地,「瓢」形聚落,公路穿過村前花坦溪灘林。),諸永高速橋旁。過黃村雄偉的塔樓(辦公樓),
入村行不久,岔口處,右轉,去往涵洞方向。
過涵洞,右轉,行進在田園之上,
因是春末夏初,以是一片繁忙的耕種之現。肥田之灰火,煙霧繚繞,一路靠左行蜿蜒于山坡。
行不久幾叢百合花燦爛於道旁,如此白花藏於蒼翠甚為難得。
過百合花,復行不久,有小屋隱現於挺拔的苦楮樹下。已是黃村嶺頭,據永嘉縣地名志記載:地處黃村至包嶴的山嶺鞍部(俗稱嶺頭),故名黃村嶺頭。
右旁有去往包嶴村的古道,有名的神道門,可惜已是草豐不得行。
左邊直行,一庵躍然眼前,便是青雲庵。
始建於明朝,重修於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近年又在原址翻修過。
小庵造型古樸,掩藏於密林,佇於黃村嶺頭,古碑依舊,卻是不見主人。
當年可是遠近聞名。祈福之地且常年雲霧繚繞,若居仙境,故名青雲庵。
過古庵,下行,復行於蒼翠,桐花相隨。
不久有冷水窟藏於小峽,以解行人之渴。
不久有居民隱現,已是鳳嶴村。
鳳嶴村原名為下嶴村,因於鶴盛鎮下嶴村同名,故改為現名 仍金姓居住地。
過民居直行,不久,至去往楓林鎮的公路,古道盡。
古道出口,右側幾十米開外有一座金氏宗祠。
四合院建築,建有戲台。
宗祠旁有新修三宮殿,和休憩亭。
對面有觀景廊橋一座,名曰:觀鳳樓,橫亘在去往楠溪水幽的道上。
佇橋,可觀鳳嶴一片田園好風光。
相關閱讀
永嘉古道彙編(二)丨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永嘉古村彙編丨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永嘉體育局20條登山健身步道,風光旖旎鄉愁濃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