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能否顛覆「中心化」B/S架構?

2019-08-20     靜心科技

點擊關注,靜心科技為您提供不一樣的靜心視角。

美國東部時間8月18日,一位號稱「中本聰」的神秘人物在網站(https://satoshinrh.com/)上發布了自證身份的第一部分,詳細說明了比特幣和中本聰名字的由來。

這些年關於比特幣開發者和創始人「中本聰」本人的猜測一直不斷,但是都沒有結果。歷代「中本聰」有望月新一、尼克薩博、多利安-中本、Vincent van Volkmer,但是這些人最終都表示「自己不是中本聰」。目前,較為爭議的是澳本聰和犯罪大師Paul Le Roux,但是都沒有得到非常肯定的證實。

經過了幾次關於「中本聰」鬧劇之後,大家同樣認為此次自證「中本聰」事件是包裝精良的炒作。

事實上,驗證「中本聰」的方法其實也很簡單。讓「中本聰」用早期地址對應的私鑰簽名標註一段信息後公布,就可以公開驗證這個簽名,從而證明其是否擁有早期地址的私鑰簽名。這種做法不會暴露自己的私鑰簽名,但是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人這樣做,這也使得「中本聰」的身份成為一個迷。

不管「中本聰」是誰?比特幣是真實存在,比特幣背後的區塊鏈技術也是真實存在。全球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也曾在一份報告中明確表示,區塊鏈技術是繼蒸汽機、電力、信息和網際網路科技之後,最有可能觸發第五次顛覆式科技革命的核心技術。

但是,隨著依託區塊鏈技術的比特幣、各類比特幣衍生幣以及首次代幣發售(ICO)等項目引發大規模的騙局病毒入侵虛假交易等交易亂象發生,從而導致出現批判區塊鏈技術的浪潮。

那麼,這種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到底是被誇大且存在巨大漏洞的技術,還是真的是掀起科技浪潮的又一股新力量?面對已經成熟並廣泛使用的中心化B/S架構,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是否具有顛覆其霸主地位的能力?未來,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將起到怎麼樣的作用?

什麼是區塊鏈技術?

區塊鏈技術應該是目前科學史上最神秘和詭異的發明,因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項重大發明沒有找到發明人是誰。

2008年10月,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發表了一篇《Bitcoin: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論文。該論文表示研發出一套全新去中心化、不受政府或機構監管的電子貨幣系統。

2009年1月,「中本聰」在SourceForge網站上發布開源的比特幣軟體系統。比特幣開源軟體發布後,據說大約100萬個比特幣被「中本聰」挖出。一周之後,「中本聰」將10個比特幣送給密碼學專家哈爾·芬尼(Hal Finney),從而促成世界上第一筆比特幣交易。

在比特幣發布初期,比特幣毫無價值。2010年5月20日,程式設計師拉茲羅·翰耶斯(Lazio Hines)用10000個比特幣換取兩張價值25美元的棒約翰比薩券。自此,世界上第一個比特幣世界公允價格誕生,這一天也被稱作比特幣披薩日。

伴隨著比特幣的不斷發展,目前國際市場上比特幣的價格基本穩定在11000美元以上,關於區塊鏈技術的研究也就如同井噴式增長。

B/S架構是依託國家、機構構建服務中心,用戶端則依託服務中心實現服務的查詢、使用和獲取。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P2P(點對點)技術,區別於BAT等商業巨頭的B/S架構,是一種實現全網信息同步的技術,能夠擺脫中心控制、存儲、管理帶來的信息泄露、用戶安全等問題。

區塊鏈技術是如何實現這種全網信息同步?主要利用哈希(Hash)算法產生一個全網認證。談到比特幣,大家想到更多的是「挖礦」,但是大家似乎對於「挖礦」並不是很了解。我們可以把比特幣的「挖礦」當做是礦工玩的數學遊戲。

形象來說,所有礦工在同一時間內,計算一個數學難題,誰先計算出來,誰就能獲得比特幣獎勵。實際上,所謂挖礦,就是計算機通過窮舉的辦法,找到哈希值的過程。但是圍繞挖礦還有很多其他專業問題,包括挖礦難度的動態調整以及入鏈時的孤塊處理等,這裡就不一一詳細說明,感興趣的可以參考區塊鏈相關技術書籍。

區塊鏈技術是否具有顛覆B/S架構的能力?

我們都知道,目前谷歌、亞馬遜、騰訊、阿里巴巴等商業巨頭都是極力在維護自己的B/S架構,並通過各自的平台為用戶消費、體驗等提供信用背書。而且也正是因為這種B/S架構的廣泛運用,各大平台開始開放自己多餘的計算服務,從而形成了市場火爆的雲計算。

中心化B/S架構

但是隨著這些商業巨頭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用戶隱私保護和信息安全越來越受到關注。於是,一些具備自由思想的群體或者機構開始反抗這種中心化帶來的服務壟斷。從技術層面來講,區塊鏈技術就是利用這種對等網絡的平等性,使得用戶能夠對自己的信息保持控制權。

但是這種區塊鏈技術真的具備顛覆這種成熟高效的B/S架構能力嗎?從目前,乃至以後來看,區塊鏈技術並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自從21世紀以來,出現了很多基於對等網絡的服務應用,比如自由分享的音樂、論文、視頻等。但是到目前為止,這種應用一直沒有流行起來。原因很簡單,既是伺服器又是客戶端的節點需要同時存儲維護整個區塊鏈信息,從而使得資源消耗巨大。而且這種對等網絡資源自由分享的模式也涉及到很多知識版權的問題。

對等網絡架構

對於區塊鏈也是同樣如此,其技術本身就存在一個很大的缺陷——資源消耗大。

舉例說明,假如淘寶使用區塊鏈技術進行網上交易管理,的確能夠使得用戶信息安全得到很好的保障,但是這樣就會使得每一個手機或者終端要保留一個由上億淘寶用戶構成的交易數據。每一次交易,都需要在上億用戶端實現數據同步,這在現實中是根本無法實現的。而且全部交易數據對於單個用戶來說,是沒有價值的信息。

因此,區塊鏈根本無法運用到這種數據量很大的項目,而且很多小的項目也會因為時間的積累而讓整個系統變得負重不堪。對此,區塊鏈技術衍生出一些變通的技術手段,例如建立中繼節點和閃電節點。簡單來說,區塊鏈也要建立一個數據中心作為中繼節點,並通過臨時訪問建立閃電節點。

這樣看來,單純的區塊鏈技術很難運用到實際的項目,特別是在目前大數據時代。與此同時,區塊鏈技術也在不斷向中心化B/S架構學習,通過建立數據中心來緩解P2P對等網絡資源消耗巨大的問題。因此,區塊鏈仍然擺脫不了「中心化」的思路。

總之,區塊鏈技術並不具備顛覆中心化B/S架構能力。

區塊鏈對於未來網際網路發展的意義

儘管區塊鏈技術並不能顛覆中心化B/S架構,而且區塊鏈的很多應用場景都是可以通過技術更成熟的B/S架構實現,但是區塊鏈絕對不是無用、落後的技術。因為,區塊鏈技術在一些特殊場景能夠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大規模的選舉投票。

簡單來說,區塊鏈技術應該是網際網路主流B/S架構的補充

目前,全球人類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多個方面的信息都被少數幾個公司掌握,這種霸主壟斷並不是沒有問題。但是由於目前網際網路企業的跨界之深、涉及面之廣都很難在短時間內被拆解。

因此,區塊鏈技術的出現,從某種意義上對這種霸主中心化產生一定的限制作用,特別是在智能合約、數字貨幣、股票證券以及記錄保存領域,不易被篡改的區塊鏈技術必將發揮其作用。例如,目前很多設備生命周期使用管理、私密支付、選舉投票等都逐步開始使用區塊鏈技術。

但是,從目前來看,區塊鏈技術對這種中心化的影響力相對較小,甚至是沒有。原因在於,目前大眾基本不可能參與到這種壟斷企業的決策。這讓我們開始思考,大眾能否參與到這種壟斷服務企業的決策呢?

隨著人類社會智慧程度不斷提升,越來越多人的工作應該能夠被智能機器人代替,那麼未來的人又該何去何從?也許在那個時候,人類的價值不再是具體的工作完成,而是在決策這些智能機器人該如何提高經濟效益和實現人類個體價值。

到那個時候,全民持股,共同決策的場景將會出現,全人類也將共同來享受智能時代帶來的物質極大滿足。到那個時候,區塊鏈技術應該會發揮巨大的作用。

總結

本文結合最近的「中本聰」自證身份的事件,引出比特幣背後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但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比特幣等電子金融交易導致大量金融交易亂象發生,引發大眾對區塊鏈技術的批判。

本文從介紹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背景出發,說明區塊鏈技術的實質以及存在「資源消耗大」的問題。進而得出,區塊鏈技術不具備顛覆網際網路主流B/S架構的能力,而是作為網際網路中心化B/S架構的應用補充。

儘管區塊鏈技術的很多應用場景都能夠被中心化B/S架構代替,但是一些嚴格控制信息篡改的特殊場景仍然需要區塊鏈技術。而且目前區塊鏈技術在發展過程中,為了解決自身架構存在的問題也在不斷吸收「中心化」的思想。

最後,文章也展望未來智能時代,全民參股對智能機器人進行決策也許將成為可能。到那個時候,區塊鏈技術將會發揮巨大的作用。

你們怎麼看待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歡迎在下方留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n-EsWwBvvf6VcSZFdf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