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好在哪裡?陳凱歌若不夾帶私貨,評分會更高

2019-10-05     飛天傳書人

《我和我的祖國》是展現全民集體情懷的一部電影。

它不同於以往的主旋律電影,起點高,落點也高,觀影感受總有一種被架空的感覺。

因為太多與國家命運有關的故事,都是那些曾經參與到歷史事件的偉人英雄們,

他們的浴血奮戰,他們的崇高理想和無私奉獻。

極少有國慶檔的電影,像《我和我的祖國》一樣,從小人物的視角出發,

表達家國情懷,表達四海一心的愛國情感。

《我和我的祖國》用七個故事,從不同的時代和不同人物的角度,展現中華民族復興的理想。

這部電影,起點很低,但落點卻很高。

七個單元,七個故事,均以小人物作為展現主題思想的載體,

這七個單元也分別兼顧了從新中國成立後出生的以十年為單位七代人的集體記憶。

通過具有代表性的七個故事,向中國人乃至世界展示了中國艱苦卓絕的奮鬥歷程。

這部電影並不是一部普通意義上的獻禮片,更是中國人民七十年來不屈的抗爭歷程,

更是全球華人期盼了七十年的強國夢得以實現的盛大典禮。

但最重要的,也是最令人感動的是,這部電影的主角不再是那些英雄偉人,

恰恰是如我們一樣為祖國默默奉獻的普通人,也因此,這部電影才激發了更多民眾的共情。

陳凱歌作為該片的總導演,在影片整體構思上,他顯示出了他的專業水準,

在整體節奏和把控上,也顯示出他作為中國四大導演之一的非凡之處,

包括畫面感和大部分演員的任用上都具備著一個頂級導演的眼光和水準。

然而陳凱歌最大的敗筆是七個單元中由他單獨執導的《白晝流星》。

這個片名表面上是在讚頌中國宇航事業,看過電影之後,網友直觀感覺,

陳凱歌大有利用此單元使自己兒子陳飛宇成為娛樂圈中的《白晝流星》。

七個單元之中,網評最差的就是《白晝流星》。

為了表達扶貧思想的核心,陳凱歌煞費苦心的編了一段能讓陳飛宇大幅度露臉的故事,

一個人獨霸一個單元的故事太過明顯,於是編了兩個嫌棄家鄉貧窮的年輕人,

用劉昊然的惡來彰顯陳宇飛的善良,想捧紅自己兒子的意圖已經比白晝流星還要明顯。

正如有網友嘲諷一般,陳飛宇無神的眼睛和青澀的演技,被昊然弟弟吊打,

有網友不無嘲諷地喊話陳凱歌:你家少爺與昊然弟弟的演技差出去一個美國。

這部電影的豆瓣評分為8.1,因為《白晝流星》這一單元差評如嘲評分現在呈現下跌趨勢。

陳凱歌想捧紅兒子,作為一個父親來講本無可厚非,如同成龍捧房祖名、向華強捧向佐,

作為資本的持有者有這個條件也有這個權利,利用人脈關係在《將夜》里捧兒子並未引起反感

陳凱歌錯就錯在不該在這麼嚴肅和崇高的一部電影里利用全國人民的愛國情感夾帶私貨。

不論作為本片的導演還是作為一個華夏子孫來講,都十分的不妥。

此舉不但引發了觀眾的反感,更使得該片的口碑大打折扣。

有人說,《白晝流星》充滿深意,利用扶貧的故事線契合強國強民的中心思想:自力更生。

扶貧幹部一句「羊得自己學會站起來才能吃奶」影射著國家扶貧工作需要人民的配合,

只有站起來了,才能真正的富裕,只有富裕了,才能站起來說話。

扶貧先扶人心,人心扶不起來,永遠無法真正脫貧。

同時一句我們都是回鄉的人,更影射那些曾經嫌棄祖國貧窮後來又歸來參與祖國建設的人們,

而神舟十一號的著陸也預示著中國的騰飛,只有心裡感受到了祖國的強大,

這些曾經放棄家鄉的人們,才能真正歸航。

但作為這個單元的導演陳凱歌,卻親手將兒子的國籍改成美國,

這是一種出走還是一種歸來?陳凱歌也不排除想用這個單元為陳飛宇的美國國籍洗白的意圖。

他大約是想表達雖是美國人,但仍有中國心,但手法明顯有些著急,而且非常拙劣。

但這個故事和神舟十一號的著陸銜接的太過牽強,為了彰顯畫面感,

兩個被原諒了的少年策馬奔騰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空曠的田野上的戲碼,

和他們看到白晝流星時的震撼,以及衝到太空人跟前抬太空人的情節,

怎麼看都覺得突兀。我也在上篇影評中講過,我離四子王旗很近,

2016年,四子王旗根本不可能窮到影片中所描繪的那樣,衣服以及住房都很失真。

因為我的周圍就有四子王旗過來打工的人。

陳飛宇的鏡頭明顯多於劉昊然的,但他的表演是沒有張力的,眼神中絲毫沒有靈氣。

而劉昊然很出色的完成了本單元人物的表演,在他的實力對比下,

陳飛宇更是輸掉了他爹的一番苦心,陳凱歌這次真的失算了。

本來他想用扶貧和航天兩個極致的角度去契合主題,卻因為私心過重,

在有限的時間裡為給自己兒子加特寫忽略了故事的完整性和真實性,

最後弄得用紅旗也掩蓋不住他的私心,引發廣大網友的集體反感,

把一個本來寓意深遠的故事,講成了「一個美國人的中國心」,而這顆心,

不是愛國心,是想紅的心,一樣的紅,但卻不一樣的忠誠。

有人說,《白晝流星》寓意深刻,是七個故事裡最有深意的一個,說不好的人是看不懂,

對不起,我們都是普通人,我們首先看懂了陳凱歌的私心,

而這顆私心也是他通過他的電影傳遞的,失去了真誠,再有深意的藝術也如同好看的手紙,

沒有人會拿它當一幅好畫珍藏,因為電影藝術如同表演一般,

是感知的藝術,而不是解釋的藝術。

不是看不懂,而是因為看得太深,包括電影和不屬於電影的東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jm6nG0BMH2_cNUgOgZ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