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7、80年代,雖然日本經濟高度繁榮,但當時的國際大背景是冷戰。日本為了防範蘇聯的進攻和可能的世界大戰,提出了優先發展海上力量的方針。為此借著經濟繁榮的時候,急速擴充海上自衛隊的規模與實力,最終在90年代初達到了一個巔峰。在上世紀90年代初,日本海上自衛隊就已經擁有了當時綜合實力最強的「盾艦」(金剛級),40餘艘飛彈驅逐艦以及數十艘反潛艦,無論是反艦、反潛還是防空,在當時都是東亞最強,甚至是亞洲最強,是名副其實的東亞海上霸主。
而上世紀90年代的中國海軍還在起步階段,因推崇近海防禦理論,僅有數十艘較為小型的飛彈驅逐艦使用,到1996年才有較為大型的052型飛彈驅逐艦服役,而當時的052型還並非現在最強大的052D型驅逐艦。最初的052型僅安裝了一具八聯裝的「海響尾蛇」防空飛彈,反艦力量也只有4組雙聯裝的YJ8反艦飛彈,並非像現在的052D型,擁有64個飛彈垂髮單元。但儘管如此,中國海軍在世紀之交之前,也僅有2艘052型進入服役。能夠發射中距反艦飛彈的艦艇,在052服役的1996年,僅有20餘艘,反潛艦僅有3艘。中國海軍與當時正位於實力巔峰的海自對比,日本海自是處於絕對優勢地位的。
今日不同以往,進入新世紀的20年間,中國海軍開始奮起直追,先後下水了各型飛彈護衛艦、055大驅,以及遼寧艦和另外一條國產航母:山東艦,整體實力可以以「起飛」來形容。在這20年間,日本海自也並未停下腳步,先後下水了四艘「直升機航母」(准航母),同時還有新一代區域防空巡洋艦:愛宕級、摩耶級,以及大量的通用護衛/驅逐艦。在2000年至2019年間,中國海軍下水了134艘各型艦艇,而日本僅有20艘左右。新增艦艇總噸位兩國分別為60萬噸和22萬噸,在新增噸位方面上,海自僅占中國海軍的三分之一。
目前海上自衛隊的整體實力已經弱於中國海軍,失去了「東亞海上霸主」的地位,但其艦艇力量依舊排在世界前五。曾經網絡上有過一種假設,假設中國海軍和海自開戰誰會取得勝利,到了2020年,這個答案十分明顯:中國海軍必勝。因為日本海自自身的幾大短板限制了其戰鬥力的發展,其中之一便是缺少海軍航空兵。如若開戰,海自的艦艇必定需要空自的空中掩護,這其中存在著跨軍種的調度與溝通,大幅度降低作戰效率,同時空自和海自也缺少反艦必備的大型反艦飛彈,而中國海軍的海航部隊則有大量的轟6和各型反艦飛彈,供實戰中使用。同時缺少航母也是限制海自作戰力的關鍵,海自也僅能在靠近本土的海面獲得空中支援。
但海自也有王牌在手,那便是美國海軍和其整體實力不俗的潛艇部隊。自二戰後,美國便在日本常駐陸海空軍,例如著名的橫須賀海軍基地,現在不僅是海自的「老家」,同時也是美國第七艦隊的大本營。每年海自還會和美海軍一起舉行防衛演習,如果開戰,美國海軍勢必會介入到戰鬥中,和海自一同進行作戰。同時海自潛艇部隊也因訓練有素、裝備先進而被稱為「海自的王牌」,其擁有的「蒼龍」級潛艇,以及最新下水的「大鯨」號(蒼龍級的升級版),擁有良好的靜音性能和作戰實力,在實戰中仍是不可小視的對手。總結來說,雖然我們已經超越了海自,但仍需要重視對手,並繼續潛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