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吟:打錯電話的老人

2019-12-16   最憶是巢州

作者:黃其海


昨晚,正在廚房裡忙碌著,準備炸幾塊雞排給兩個寶吃,這時的場景與以往的格局並無二樣——姐姐淘寶和她爸爸在琴房裡練著琴,妹妹一諾在另一個房間由她外婆陪著在讀書,各人都在忙自己的事,我的事情就是搞好後勤做一名儘量優秀的「煮夫」,做出儘量可口的飯菜,以供兩個寶快樂享用。



我把炒鍋放在灶頭上並打開灶火,忽然手機就響了,我匆忙瞄了一眼,是合肥本地的號碼,不是推銷推薦介紹產品等滿天飛的各類騷擾號碼,心想,可能是哪位久未聯繫的文朋詩友打來的,於是便關了灶火,接聽了電話:喂,哪位……


電話那頭先是「沙沙沙」的一片嘈雜,繼而傳來的聲音卻令我深深為之震撼!因為在生活中我們偶爾能夠聽到的那種蒼老遲暮甚而有些慵懶不堪和底氣不足的老爺子的聲音,我大伯在去世前的那幾年,和我仍然健在的已入耄耋之年的老岳父,像極了他們的聲音。


是也明麼?……電話那頭的老人問。


我知道這又是個打錯的電話,但這個蒼老衰弱中有一絲絲暗啞疲乏一毫毫口齒不清的聲音迫令我腦殼一陣陣嫣然一陣陣眩暈……電話那頭所說的也明,一明,一民或者依明,我只能連蒙帶估猜,我試圖搞清楚老人要找的這個人的正確的名字,無非是為了印證一個事實,這個故事並非虛構,而是實實在在發生在我身邊的故事之一。


我大聲地問道:你找誰?


生怕老人耳背聽不清我的話,只好提高了音量。


老人顯然有些困惑了,儘管他耳不聰目不明,但是南北地域口音方言還是有差異的,他答非所問道:打錯了?


我緩了些語氣道:是的,老人家打錯電話了。


楞了幾秒鐘後,對方這才非常不情願地掛斷了電話。老人心裡也許會在自責:真是老糊塗了嗎,怎麼撥錯了孩子的號碼?這個號碼平時都記的很牢的啊!


老人身體或許還算硬朗,老眼昏花,記憶力衰退,腿腳不便那是亘古不變的大自然法則,誰也更改不了,俗話說得對:樹老生蟲,人老生病嘛。除了有高血壓、糖尿病和腰椎間盤突出、膝關節疼痛等折磨人的慢性病外,身體並無大礙。只是戶外活動明顯少了,老邁的雙腿就像灌了鉛般沉重,走路都不叫走,叫挪,一半拖著一半在挪,鞋底子蹭的地皮子哧哧地響,腿腳想拎高一些已然非常困難,也委實是拎不動了。他的老伴或仍健在,也是衰老年邁之人,平時燒煮漿洗之家務瑣碎事尚能將就著,但凡耗體力的重活顯已無力為之了。老伴出門買菜時,時間也是很短的,就是不放心老頭子一個人獨自在家。


什麼居家養老,社區養老,這些名詞也就是聽起來熱乎罷了。果真如此,怎麼會經常有獨居老人死在家裡多少天都沒人知道結果發臭了才被發現的駭人聽聞的負面新聞?非親非故的,那些社區小懶官們打過幾次電話,幾次上門噓寒問暖過?他們才不想多管閒事呢!空巢老人,暮氣沉沉,夕陽西風,瘦馬寒鴉,蒼蒼古道,冷灶冷鍋。老倆口整天苦呆在屋子裡,像是在坐大牢,平時大眼瞪著小眼,除了眼神默默的交流外,話也懶的多說了,架也懶得去吵了,愛嘮叨的老伴再也不是老頭子罵了多少年的「碎嘴婆娘」了,但是他們心裡都詩意地棲居著今生最柔軟最溫暖的一幕,那就是都在祈盼著孩子們能經常回家看看,把他們可愛的孫子女們帶回來,讓歡歌笑語塞滿這間屋子裡的角角落落與縫縫隙隙,那怕他們是匆匆吃頓飯便告辭,以工作忙啦要開會洽談業務啦和小娃們要上補習培訓班啦等等為藉口而紛紛作鳥獸散,而各奔西東。


老人居住的屋子倒是敞亮,進入深秋之後的空闊與寒流之冷亦很突出,而這清冷孤單中最不能缺失的是人氣,又恰恰是缺失了最重要的人氣!連同歡騰熱鬧幾欲爆棚衝破屋頂的銀鈴般的笑語,和孫子輩們那嘰嘰喳喳燕語呢喃般的嬉鬧喧吵聲!


我兀自在發著呆,跳躍的思緒早跑到更遠的地方去了。老人的聲音不像是我的父親,我可憐的父親一生苦累,積勞成疾,不到七十歲就撒手人寰!而最接近我大伯的聲音,大伯85歲那年辭世,儘管他在世時我們並不住在一起,但因為身邊只有我這個身兼養子情份的親侄兒,平時照顧這位傷殘老軍人的生活起居亦是我的重要職責。從買米買煤到扛煤氣罐兒,到陪他看病洗澡曬太陽等等,事無巨細,隨到隨做,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也沒有規範的文本和具體的分工——照顧老人,兒女有體諒有孝心並手眼明亮勤快的,洗曬髒衣服污床單,整理收拾好凌亂的房間,以及擦凈落滿浮灰的家俱等等,總有忙不完的事情,哪裡能停的下來呢?而做的最好的多半都是孝順的女兒們。平時又不住在一起,把七老八十的老人丟在家中孤獨著,內心多少是有愧疚的,而他們多因健康原因及其衍生的慵懶情緒,往往積攢下一堆雜七雜八的活兒。時間長了,經年累月,里外拾掇,洗洗涮涮,還時不時地要扔掉一些老人視為寶貝樣很占有限平方的一堆不值錢的老舊物件和破破爛爛……


回想當年,大伯有時會打電話給我:其海,你下班後到我這裡來一下。


我隨口問道:有什麼事嗎?


大伯遲疑了一下,因為他其實也沒想好把我」召」回家來的藉口到底是什麼。我大伯雖說識字不多,但他是職業軍人出身,講話做事向來不喜拖泥帶水。他語氣硬硬地回答我:沒事你就不能過來看看?哪天我死在家裡頭都沒人知道!


說完,大伯重重的撂下話筒。


那會兒手機還未全面普及,家裡用的都是固話,最初流入尋常百姓家的固話每台要交納2400元的初裝費給電信局,還會產生月租費和通話費,一個月少說也得交二、三十元錢。我大伯可是把這台固話當作了寶貝疙瘩,也是他與外界保持聯絡的重要通訊工具,甚而把每月催我交話費視為要務之一,生怕欠了話費被電信局掐斷了電話線,還讓我把家裡星散各地的親友們的號碼工工整整地抄寫在白紙上,貼在電話機旁邊的白牆上,以備不時之需!



可嘆可悲的是,大伯再也不會召喚我了!我再也不會因為要陪他老人家看病洗澡曬太陽之類跟小領導磨嘴皮編造一些藉口從單位偷偷溜出來了!


在廚房裡捧著手機,我這裡一邊還在發著呆,信馬由韁地遐想著,忽記起自己要抓緊時間做晚餐了——孩子們還等著吃飯呢!


這時,手機又響了,我收回準備開液化氣灶的手,仔細瞄了一眼,確定還是剛才那位老人打來的,我猶豫了一下,還是接了,我相信老人真的有些糊塗了,他又一次記錯並打錯了號碼:老人家,你又打錯了,我的號碼是138………,你要打的號碼是多少?可否報來我給你打呢?


我一字一頓地說著,力圖說的更清晰一些,那會兒,我忽然冒出想幫助下這位糊塗老人的念頭來。


老人再次打來電話,想必真的是有事,有要緊的事。遇到困難了,要挪動一下那隻笨重的大床還是油漆斑駁的舊式大衣櫃?還是身體不舒服?生病了?或者是老伴生病了,頭疼腦熱了,需要到藥店裡買藥?等等等等。但電話那頭卻在沉默著。


我故意沒話找話道:老人家,我在合肥,你在哪呢?也是想從老人嘴裡掏出一些有用的可能幫助到他的信息。


老人又冒出了一句:一明呀,我是你爸爸……——我終於快崩潰了,我亦知道了老人要找的正是他的兒子。


可我不是他的兒子,我的父親21年前就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值得寬慰的是,我們的老母親依然健在,還在陪伴著我們,我們還擁有著這份做兒子的資格,當下,這更是我們此生最幸福的快樂之源——做兒子真好!亦是在天國的慈父一生行善積德結的善緣,和大慈大悲的列位先祖們傾情庇蔭守護之大恩大德!


就目前的情形來看,我感到自己笨嘴拙舌的,其實也幫不上老人的忙,或因為電話占線而耽誤了他操心勞神待辦的正經事兒,便有心掛機。我大聲地說:老人家,不要著急,記好你兒子的手機號碼再打來也不遲,我這邊就掛機了呀!


因急於掛機,我甚至忘了說一句簡單的祝福語:祝你好運!


若干年後,隨著無情的時光流逝,我也會慢慢變老!再也不會是從前那16歲的翩翩少年郎,也不會是風華正茂的26歲,或者是思維和腿腳都靈便敏捷的36歲了,而是老態龍鐘的66歲或76歲了。我每天的日常狀態就是蔫頭蔫腦地坐在靠椅上,甚至是輪椅上,每天追隨著溫暖的太陽,把輪椅停在暖暖的太陽下,停在背風的牆根下,我甚至會懷念起故鄉的草垛,那金黃色的避風港灣,以及那遙不可及的童年時光,我的愛好不是做官掙錢夢想名利雙收,而是曬太陽看花賞景望窗外熱鬧的街景!但我也有看膩看倦的時候。默想了很久,我手指哆嗦著,顫巍巍地撥打了女兒的電話。


女兒總是忙碌的,她的「黃××老師鋼琴工作室」每天都要一對一授課、做教學筆記和學生培訓計劃等。因為生計和發展,我們平民的兒女終生必須勞苦,像陀螺一樣不停地轉轉轉,不圖稀罕那什麼大富大貴,但求一生安康快樂開開心心。


女兒說:老爸,沒錢花了吧?要多少你說,我這裡正忙著呢!


我像是猛然被什麼東西噎住了,囁嚅道:你……


女兒利索地打斷了我的話:一千?好的,我打兩千給你,用支付寶還是微信?


我艱難地吞咽下含在嘴裡的口水,竭力以較清晰的語句說:我不是,不要,我想淘寶和一諾妹妹了!


女兒立馬打斷了我的話:不行,絕對不行!她們現在學業都很忙,你不知道?一個正在攻讀博士學位,一個在新加坡留學,誰有時間來看你,聽你嘮叨?好了不跟你說了,我媽還好吧?想吃什麼你們儘管買,不差錢,我掛機了啊,拜拜。


以上這個情節,僅僅是我的杜撰而已。事實上,她們出生在音樂世家,還在母腹時就有琴聲「陪伴」,從小在鋼琴邊長大,待妹妹到4歲時,也會像姐姐一樣啟蒙學習鋼琴,因為從她們媽媽這一代開始,鋼琴彈奏已是人生一門必修技藝,就像我在《淘寶的鋼琴》里所說是一門祖傳手藝。另外還要學習芭蕾舞、小主持人、畫畫和英語等課目。她們天資聰慧,從小又受過優良正規嚴格的教育。俗話說的好,三歲看到老。她們將來在音樂藝術上還可能有著更加美好更加燦爛的前程呢!



我淘洗燒煮,擇切炒菜,忙活了一個多小時,終於炸好了兩塊雞排,還有幾樣炒菜:蘑菇燒肉,青椒炒千張等,還有一缽子濃香的鴿子湯。


我將菜肴一一端上了桌子,一邊解下圍裙一邊快樂地嚷嚷道:寶貝們,開飯嘍!有你們喜歡吃的炸雞排啊!


接下來,兩個寶聞聲紛紛打開亮堂的門,歡呼雀躍地從各自房間裡跑了出來。


請紛擾喧鬧的世界暫且寧靜安息,請凡塵仙界各路諸神禁言,請偉大豐滿的理想選擇迴避!民以食為天嘛——待我喂飽了自己,再來跟你們理論!


記於2019年11月19日


最憶是巢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