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林電氣:科學防控織密安全網 化危為機激活新潛能

2020-02-29     人民網河北頻道

石家莊科林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任月吉接受記者採訪。記者 胥文燕 攝

  2月27日,石家莊科林電氣股份有限公司電子車間內,機器轟鳴,生產順暢。自2月10日復工以來,該公司已經連續生產17天。公司副總裁任月吉這樣介紹企業的現狀,「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們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產,產能基本沒受影響。目前,公司原材料充足,完成既定全年任務沒有問題!」

  及早謀劃,織密防控「安全網」

  測溫、鞋底消毒、登記,2月27日14時許,經過了一系列流程後,記者走進了科林電氣南廠區辦公地。

  在電子車間,記者看到,幾十位員工戴著口罩,正在各自的工位上埋頭忙碌著。低聲討論的聲音、敲擊鍵盤的聲音、機器運轉的聲音,熱鬧但有條不紊。

  「我們於2月10日復工,目前,公司生產人員(除隔離期)到崗率已經達到100%,為復工復產提供了有力人員支持。」公司生產管理部主任李計朝說。

  疫情防控正處於最吃勁的關鍵階段。企業復工復產,防疫不能有失。

生產管理部主任李計朝向記者介紹公司疫情防控情況。 記者 胥文燕 攝

  李計朝告訴記者,早在復工前,公司就多次召開工作部署會議,對防疫情況和復工復產工作進行研究和安排。「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防機制,通過各種渠道緊急採購物資,儲備了一定量的口罩、84消毒液、酒精、體溫槍等物資,為復工後的安全防護提供了保障。」

  從2月初至今,科林電氣人力資源部的工作人員從一開始收集員工假期出行地點、有無接觸史和身體狀況,到後來隨著疫情蔓延,增加了對附近小區是否有確診病例、出行是否有口罩、乘坐哪種交通工具等更具體信息的收集,確保一人一檔,不漏一人。只有被評估為無風險的員工才能復工。

  為降低風險,從2月7日開始,公司防控小組積極與當地政府溝通,開具復工證明,為員工返工提供便利條件,同時安排車輛分赴各個縣區接員工返崗,確保員工安全到崗。

  「員工復工後,公司每天兩次對公共場所、辦公區域、生產區域進行集中消毒,上午、下午各一次。」李計朝說,辦公區、車間、食堂、衛生間等都要噴洒消毒液,各車間和事業部再根據各自情況增加消毒頻次,確保「不留死角」。

  「吃飯吃出高考的感覺」,是目前科林電氣員工就餐的真實寫照。

  「除分批、分段、錯峰就餐外,我們還實行『同一方向』就餐的措施,嚴禁員工面對面就餐,同時還將就餐距離增大到一米。」李計朝說,疫情期間,為避免集中供餐帶來交叉感染的隱患,「分餐」「獨食」已成為企業和員工的共識。

儀表事業部生產車間內,員工正在對電能表做最後的組裝和調試。記者 趙曉慧 攝

  循序漸進,吹響復工「衝鋒號」

  在儀表事業部生產車間,為國家電網冀北電力公司生產的電能表正在進行最後的組裝、調試,經理史建洋和員工一起盯著生產線,

  「我們部共有100多人,除處於隔離期的人員外,全部返崗。今年復工晚,近期要忙活的事兒不少,還是得抓緊。」史建洋一邊說話,一邊在手裡的計劃表上勾勾畫畫。

  「目前已經完成了七八萬隻了,後續還在生產,只等他們提貨單一到,就可以出貨了。」史建洋說,為保證順利復工復產,公司制定了復工方案及2020年生產計劃,明確責任人和檢查人,部分在崗人員由「一班倒」改為「三班倒」,全力追趕生產進度。

公司組裝完成的電能表。記者 趙曉慧 攝

  生產現場熱火朝天,品牌推广部也一派忙碌。

  據總裁辦公室主任王亞波介紹,疫情期間,品牌推广部人員將技術交流會搬到網上,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與客戶溝通、交流。

  「兩遙的FTU可以在主站看到整定值並修改嗎?」「5G無限模塊出來,分布式也能用了嗎?」一個個問題直播螢幕不斷跳出,來自科林電氣的講師們認真講解,得到了觀看直播課程領導、專家們的一致好評。

  2月24日至28日,為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科林電氣組織的「全國技術交流會」如期在河南、江西、遼寧、蘭州等地舉行,來自電力系統的領導、專家千餘人,通過「雲課堂」在線參加研討和交流。

  科林電氣精選優秀講師17名,針對不同區域特點,設置了30多個主題課程。為了保證學習交流效果,科林電氣金牌講師團們精心準備課程,精雕細琢,重點圍繞配網自動化、智慧能源管控平台以及新能源發展趨勢等問題進行了細緻講解。

  「『雲課堂』注重實時互動,與會人員通過對話框進行現場提問,講師們及時解答,一問一答之間,實現了業務的了解和技術的提升。」王亞波說,「雲課堂」每節60分鐘,同時有2000人在線觀看。「通過線上直播,更多的客戶認識、了解了科林電氣,為接下來的產品銷售打下了堅實基礎。」

電子車間檢驗員通過AOI自動光學監測設備對焊接點進行檢測。記者 趙曉慧 攝

  化危為機,激活發展「新潛能」

  2月18日,科林電氣為武漢「方艙醫院」提供的配電終端 、10KV環網箱等電力設備正式發貨,並由專業物流公司進行配送,為「方艙醫院」的建設提供安全可靠的電力保障。

  「這得益於公司充足的原料、先進的技術以及高素質的人才隊伍。」任月吉告訴記者,疫情雖然給企業復工帶來一定的影響,但公司卻通過技術優勢,化危為機,先後為遼寧省錦州疾控中心提供配電自動化饋線終端、一二次融合成套環網箱等設備,為西安市公共衛生中心建設工程,提供35KV開關櫃等設備。

  人員監測、機器運行。在科林電氣,企業正通過無人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激活發展「新潛能」。

  「這台機器每小時能完成21萬個焊點,一天的工作量是幾百萬片元器件,對公司員工而言,這根本就是個天文數字。」在智能高速表貼流水線上,電子車間生產主管王志鵬指著一台NPW-2高速貼片機告訴記者,在疫情特殊時期,企業更加注重通過信息化、數字化、數據驅動運營,減少人際接觸,避免可能的交叉感染。

  在科林電氣研究院一樓的雲數據中心,巨大的液晶顯示屏上,公司開發的網際網路分布式光伏發電監控運維平台正在運行,許多綠色的「小水滴」在地圖上不停閃爍,它們標誌著分布在省會各地的各個光伏電站。移動滑鼠到其中一個「小水滴」,就會出現相應位置上光伏電站的實時運行數據。

  光伏發電設備用戶只需通過「光伏管家」手機APP,就能隨時隨地看到電站實時功率、發電量、日收益等信息。系統還能自動巡檢和大數據分析,如果發現電站故障,會及時通知用戶,還可以像打車軟體那樣派單給電站周邊10公里範圍內的運維工程師,實現快速運維服務。

  「持續強化創新發展舉措,為公司發展提供強勁動力。」任月吉表示,科林電氣擁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科林產業園、專業化眾創空間、天使創業基金等一系列創新性平台,形成了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此外,以機器人、大數據、物聯網為方向的「科林智控」「科林雲能」「科林物聯網」等一批高技能孵化企業為科林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科林電氣為武漢放艙醫院提供電力保障。科林電氣供圖

  疫情的發生,讓科林電氣在注重智能化轉型的同時,更加積極開拓海外市場。

  「今年適逢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七周年,科林電氣年初制定了一系列國際市場開拓舉措,先後與巴基斯坦、印度等國簽訂合作協議,海外國家正成為科林實現跨越發展的重要戰略市場。」任月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依託強大的科研實力和生產能力,科林電氣已在奈及利亞、印度、巴基斯坦、伊朗、衣索比亞、南蘇丹、安哥拉、越南、孟加拉等多個國家具有很高的品牌知名度,此外,還在奈及利亞、印度相繼建立了電錶廠,為國際市場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目前,公司國際部的多個業務人員已經身在國外,對去年新建工廠做前期的籌備。」任月吉說,廠區建設的相關合同都已經簽署完成,只待疫情過後,設備發過去就可開工生產。

記者實地探訪科林電氣生產車間。(記者 趙曉慧 胥文燕 信賀寧)

來源:長城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PEfkXAB3uTiws8KwOw3.html